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交叉配血试验,亦称配合试验,即通过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1.在临床配血工作中,虽然ABO和RH(D)血型正确,但同型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却时有发生,给患者及时输血带来困难.

  • 标签: 交叉配血 免疫性溶血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干扰及纠正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共144例,对其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溶血处理,并纠正分析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ALT、TP、ALB、AST、Na+、Cl-、GLU、LDH显著上升(P<0.05),而TBA、TBIL以及DBIL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UA以及ALP前后变化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单因素分析中的对生化检验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回归分析的校正范围减少。结论进行生化检验时,必须要保证血液采集、运输以及检侧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血液溶血,促进检验准确度的有效提升。

  • 标签: 溶血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有好的亲子活动有吗?我想说,有,就在这里。2016年寒假,我陪同6岁的儿子,参加了《母子健康》杂志社主办的海南冬令营活动。短短6天时间,全程五星级体验,活动精彩纷呈,让人印象深刻,至今意犹未尽,各位看官,

  • 标签: 威斯汀 热带水果 小伙伴 雪花飞舞 南湾猴岛 国际生态旅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输血治疗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8月~2015年08月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科学输血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采用科学输血治疗方式,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8.00%,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治疗方式,其治疗有效率只有6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科学输血治疗方式后,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血液标本是否溶血将其分为非溶血组和溶血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ALP、ALT、ALB、AST、DBIL、TBIL和GG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非溶血组比较,溶血组患者血清中ALP、GGT、DBIL和TBIL等水平明显降低,而ALT、ALB、AST和TP等指标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溶血标本较易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在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检测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和准确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 准确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去红细胞悬液输血的方式,观察组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联合血液置换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为93.75%(15/16),对照组患者的输血有效率为75%(12/16),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1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2例,发生率为1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洗红细胞输血结合血液置换的方式,更加适合于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不同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者9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均予以5mL的静脉血液采取,分别装进两个试管分成两组,予室温自然下分离及规范离心98例试管血液作对照组,予溶血且规范化离心分离的试管血液98例作研究组,分析两组血液检验后相关血液指标比较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液样本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固醇(CHOL)和钾离子(K+)检测值,比对照组高(P<0.05);且研究组血液样本中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值,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血液标准中尿素氮(BUN)、血尿酸(UA)、肌酐(Cr)、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会造成血液生化相关检测多项指标显著变化,因此,血液检验中需严格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提取、存储和检验操作规范,进而有效提升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 标签: 溶血现象 血液 检验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8例健康体检者。让其空腹血分别注入两试管,标本一管为非溶血组,一管经干预使其溶血溶血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TBIL、DBIL、TP、ALB、GGT、ALT、AST、ALP)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检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溶血组与非溶血组对比在TBIL、DBIL、GGT、ALT、AST、ALP值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TP、ALB值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的准确有明显的影响,临床应加以避免。

  • 标签: 溶血 检验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预防护理干预以缓解早孕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份到2015年1月份收治的孕妇78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早孕评分,SA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6.17±1.72),对照组患者早孕反应评分为(9.43±0.31),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早孕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早孕反应的患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早孕反应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中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与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内发生的60例患者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及分析。结果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中有51.67%是因为不合理的药物联用,63.33%的患者是通过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引发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中用药要做到规范合理,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提高用药安全

  • 标签: 合理用药 不良反应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进行体检的76例健康人员进行研究,将这些人员每人取6ml的血液为研究样本。结果观察组溶血样本中的谷丙转氛酶、谷草转氛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钾离子以及总胆红素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但是碱性磷酸酶和葡萄糖的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尿素氮、肌酐以及血尿酸的差异无显著。结论溶血现象对检测指标的影响很大,所以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降低溶血现象的发生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

  • 标签: 溶血现象 生化检验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对策。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象,借助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结果40例患者溶血前、溶血后的AST、ALT、TP、LDH、TBIL、CK、UA、K+、GLU等指标统计有区别,P<0.05;TG、DBIL、BUN、Cr、CHO、ALB等指标统计无区别,P>0.05。结论溶血可严重影响生化检验项目结果,这就需要临床工作中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标本溶血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运用谈正暗示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患者2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和奇数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谈正暗示护理,对两组的手术应激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且术后疼痛评分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外科手术患者谈正暗示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术中应激反应减少,使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并且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外科手术 应激反应 谈正性暗示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及窦卵泡数量(AFC)对于卵巢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年龄、bFSH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G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61、0.324,P〈0.05);年龄、bFSH与成熟卵泡数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283、-0.297,P〈0.05);AFC和Gn呈负相关关系(r=-0.441,P〈0.05),与成熟卵泡数呈正相关关系(r=0.502,P〈0.05)。结论:年龄、bFSH及AFC对于卵巢反应性具有较好临床预测价值,且AFC的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和bFSH。

  • 标签: 基础卵泡刺激素 窦卵泡数量 外源性促性腺激素 卵巢反应性
  • 简介:摘要丙种球蛋白(IVIG)是从上千份供体混合血浆中经分离、制备获得的免疫球蛋白G(IgG),其中含有多种抗病毒、细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经静脉注射后能够提高受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G水平。目前,在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溶血症的治疗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静脉注射 丙种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症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奥硝唑治疗滴虫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探究。方法选取80名滴虫阴道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观察组患者服用奥硝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甲硝唑进行治疗,最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有36名有效,对照组有29名有效,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奥硝唑治疗滴虫阴道炎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奥硝唑 滴虫性阴道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方法对某院过往收治的10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探究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结果因使用药物不合理而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中,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高达60例占60%,且因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有31例,占其中的51.7%,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是17例,占其中比例为28.3%。100例患者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部位是皮肤和软组织,有45例,占45%;其次是消化系统,有32例,占32%,其他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在内的其余部位所占比例合计23例,仅占23%。经过相关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液浓度过高、剂量过大等,都和不良反应相关较大(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仍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成因,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有效控制不良反应产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辛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为50—59年龄段的比例较高,用药剂量为20mg/d的比例较高,用药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神经肌肉损害和累及肝胆系统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引发的不良反应会危害患者的多个器官和系统,因此应合理用药,加强用药指导,提高治疗过程的安全

  • 标签: 辛伐他汀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总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