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唐大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26-011颅脑外伤的急救和护理1.1及时评估伤情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其处于昏迷的状况中,不能自主表达自身的需求,同时,外伤症状很容易与其他病症互相混淆,实际的病情被隐藏。此时,医护人员需询问陪护人员病人的有关病史,知晓患者的受伤时间、头部着力方式等内容,当患者苏醒后,询问其是否产生恶心呕吐等情况,从而知晓患者的颅内血肿病情。此外,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估计病人的出血量与颅内脏器受到损害的状况,并对病人的脉搏等生命体征实施全面的观察,了解病人的意识变化状况,患者的瞳孔等是否产生变化。当出现危急状况时,应及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手段,促使患者能够转危为安,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1.2迅速建立抢救通道创伤后1小时是抢救的最佳时间段,患者应在第一时间接受抢救,并保持病人的呼吸道较为通畅,当产生通气障碍时,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此种情况应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当脑细胞持续缺血5分钟以上,将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在第一时间内,患者应该开通气道,促使呼吸处于顺畅的模式中,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一些分泌物不能自行的排出,容易产生窒息的状况,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对于出现昏迷的患者而言,头应该处于一侧的位置,分泌物会顺利的排出,还需对病人进行鼻管的纯氧吸入,当呼吸等骤停时,第一时间运用心肺复苏的方法,在必要的情况下,可运用气管切开的手法,利用呼吸机帮助患者进行辅助性的呼吸。部分患者还具有胸外伤,在开展胸穿闭式引流后,运用气管切开或者插管的方法,若患者的情况较为危重,还需运用紧急的体循环手段,重建气道存在连续的特点。另外,颅脑外伤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休克,如果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或者抢救方法错误,病人可能会死亡,若休克患者不能获得好转,排除心源性休克的可能性,则应运用抗休克裤,并开展紧急性的止血手术。在早期阶段时,需运用碳酸氢钠,酸中毒现象会被纠正,建立静脉通道是最重要的一项环节,上腔静脉大血管是最佳的静脉通道建立的位置,运用静脉留置针等,输血等过程会变得较为顺畅。同时,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认真负责的心理,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时的运用最佳的抢救手段,确保患者能够转危为安,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对病人进行紧急止血,借助敷料对伤口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颅脑外伤患者接受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的 30例颅脑外伤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 66.7%,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手术是颅脑外伤患者在临床中最佳的一个治疗方法,可使患者明显改善预后,生存质量显著提升。

  • 标签: 颅脑外伤 手术效果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与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临床手术方式在治疗神经外科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治疗经验,为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0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 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选的本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依照临床手术方式的不同,将 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30例)和观察组( 30例),对照组 30例颅脑外伤患者,施治过程中,运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 30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 30例患者中, 10例患者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良好, 11例为中毒残疾, 5例为重度残疾, 3例患者为植物状态, 1例患者发生死亡,总有效率为 70.0%。而观察组 30例患者中,有 18例患者( GOS)评分为预后良好, 8例患者出现中度残疾, 3例患者为重度残疾, 1例患者出现植物状态,未发生死亡病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86.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颅脑外伤 临床手术治疗 效果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外伤患者行清创缝合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诊外伤实施清创缝合术的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205,P>0.05),治疗后,对照组焦虑评分(55.68±8.42)分显著高于治疗组(47.35±7.74)分,差异性显著(t=,P<0.05);治疗组临床护理满意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差异性显著(c2=11.429,P<0.05)。结论急诊外伤患者行清创缝合术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清创缝合术 急诊外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外伤手术后持续昏迷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选择60例脑外伤术后持续昏迷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的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80%)高(P<0.05),观察组在治疗结束之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3.33%)比对照组(80%)低(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进行护理,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脑外伤术后昏迷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截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术后实施康复治疗,病情均有改善,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截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外伤性截瘫 综合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骨折患者X线诊断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漏诊的48例因外伤所致骨折患者,部位涉及胸部、四肢、脊柱,首次均行普通X线摄影,后经复查和/或CT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结果在漏诊的48例患者中,肋骨骨折31例,漏诊率64.6%;足踝7例,漏诊率14.6%;脊柱4例,漏诊率8.3%;膝关节3例,漏诊率6.2%;肘关节2例,漏诊率4.2%;骨盆1例,漏诊率2.1%。同时,对漏诊原因进行了粗略归纳,包括技术因素、诊断因素、设备因素、患者因素、临床医师因素等。结论探究骨折X线漏诊常见原因,寻求克服漏诊的对策,对避免漏诊的发生,提高X线平片的检出率和降低漏诊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X线摄影术 诊断 骨折 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肝破裂的临床实用的诊断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均做腹穿,根据病因及伤情确诊决定手术后,迅速开腹,对手术方式、合并伤的处理、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9例在入院2~3h内进行手术止血,1例入院后20h手术(第4次腹穿阳性)。除1例严重撕裂伤性肝脏部分切除术的,余19例均做缝合修补和明胶海绵或/和大网膜片填塞后再缝合修补,效果满意。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肝破裂应迅速确诊,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缩短手术时间,积极处理并发症。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腹腔穿刺 填塞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胫骨前区是软组织损伤的常见部位,因此部位软组织薄弱,血液循环差,外伤后极易形成慢性创面。且常由于局部伤口较小,或无明显伤口而早期被忽视,直至伤口出现坏死、感染、疼痛、破溃。本文分析1例胫前外伤性溃疡伤口患者护理体会。方法对一例胫前外伤性溃疡伤口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伤口的特点在伤口的不同阶段使用百克瑞,银离子藻酸盐,泡沫等湿性敷料在抗感染,吸收渗液,促进上皮爬行,减轻疼痛方面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在伤口的不同阶段运用新型敷料,在抗感染,吸收渗液,促进上皮爬行,效果明显,对创面的渗液吸收和愈合关系至关重要。

  • 标签: 胫前外伤 湿性愈合理论 新型敷料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