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入组我院31例急诊手外伤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实验组的15例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纳入对照组的16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急诊手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 标签: 急诊 手外伤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常见的脑外伤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受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意识、思维、感觉、运动障碍。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变化快,致残率高。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手外伤康复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于促进手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手外伤 康复治疗 作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急性重症颅脑外伤的急救处理措施,并有针对性的对于急性症状颅脑外伤的临床救治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有针对性的选择在2013年1月到2017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3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只是进行了常规的治疗,而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急救处理。他们都是在经过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此项研究的,在经过了相应的治疗之后,针对两个组别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展开有针对性的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所有105例患者中,生存下来的患者有63例,其生存率达到了60.0%,而对照组患者中有127例患者,生存下来的患者有44例,其生存率只有34.6%,这样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患者有着十分明显的提升,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具备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实有效的真正对于急性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与之相对应的急救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对于患者的预后水平有极大的改善,这样的方法有着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重症颅脑外伤 急救处理 总结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优质护理配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21-75岁,平均年龄为(47.21±1.2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22-76岁,平均年龄为(47.26±1.24)岁。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手术优质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为(32.24±1.15)分,日常生活能力变为(84.24±1.26);观对照组组的运动功能为(24.26±1.85)分,日常生活能力变为(73.26±2.42)根据两组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可以发现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示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7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2.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术优质护理配合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行关注和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手术 优质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对策。方法共选择76例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8例,对照组为急诊抢救及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急诊抢救及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抢救效果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2.10%、89.47%,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好,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急诊抢救及综合护理,可保证良好的抢救效果,挽救患者生命,且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急诊抢救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及试析临床对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的临床现实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12)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n=48)先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择期实施颅骨修补手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手术疗效、MMSE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MMSE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对脑外伤患者应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可有效预防与控制病情发展,可改善智力状态,降低认知功能缺损,治疗优势更大。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颅骨修补手术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脑外伤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预防控制癫痫发作,使急救有效性得以保证。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护,所选取的20例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病情均得到很好控制,医护效果显著。结论强化颅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有利于预防控制脑外伤后癫痫的发作。

  • 标签: 颅脑外伤 癫痫 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6.3~2017.10期间收治的7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入选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7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分别为2.70%、10.81%(X2=5.221、P=0.02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加强呼吸道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有利于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标签: 重度 颅脑外伤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研究观察其对骨外伤急诊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发异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40例,对照组有40例,实验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辅助以心理护理服务,对照组是一般的常规护理治疗,对两组护理方法进行观察研究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结果是实验组的研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2.5%,两个组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外伤急诊患者采取心理护理之后,极大的促进了患者治疗康复的速度,减轻了患者肉体的疼痛,增强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患者的住院期有所减少,结果值得采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 应用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8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手外伤康复治疗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作业治疗,对于促进手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手外伤 康复治疗 作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脑外伤患者5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8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脑外伤患者(P<0.05)。结论脑外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 标签: 脑外伤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72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改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4例外伤性血气胸患者,依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实验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参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较比二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参照组,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也更短,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外伤性血气胸效果显著,具有痛苦小、恢复快等多种优势,可广泛推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外伤性血气胸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对比。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入院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伤后3天后进行康复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3天内进行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时间越早,患者的效果越好,及早的进行介入治疗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治疗 介入治疗时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9月到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9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生继发性青光眼治疗措施。结果经过药物和手术治疗89例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也基本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结论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多样且复杂,治疗难度较大,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损伤类型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儿童眼外伤 继发青光眼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入院的86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高压氧早期治疗组(A组)43例和高压氧晚期治疗组(B组)43例,A组在入院后3周内采用高压氧治疗,B组则在入院3周后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43例患者和B组43例患者在治疗前GC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0.02,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A组GCS评分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5);两组ADL评分均较前提高,A组ADL评分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5)。结论对于危重颅脑外伤的神经外科患者,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宜在临床中推广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

  • 标签: 高压氧 危重颅脑外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9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对针对性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针对性护理 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临床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治愈40例,占66.67%,好转12例,占20.00%,死亡8例,占13.33%。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重视心理护理,情绪稳定,舒适感增加,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变化有效提高颅脑外伤的抢救和康复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减少致残率。

  • 标签: 颅脑外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6例外伤性踝关节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能力、疼痛程度、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的稳定性、X线测量距骨移位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相比,外伤性踝关节骨折应用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患者疼痛并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等。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