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房出现的药品调剂差错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药品调剂错误,提高病人的用药安全。方法查看我院2010年至2012年的药房药品调剂记录表,分类记录药品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及案例数量,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平均药品调剂差错发生为0.057%,导致药品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发药数量差错和包装相似差错。结论通过了解差错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提高药剂师的责任心,促进药剂师和医师的及时沟通,保证发药时有其他工作人员复核确认。

  • 标签: 药品调剂 调剂差错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115例临床护士给药差错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差错表现为错误给药、多给或漏给药物、时间差错等,原因以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力,医嘱执行流程落实不到位为主。结论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医嘱处理流程,加强医护沟通和护士的教育培训与督导,减少给药差错发生。

  • 标签: 护士给药差错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的安全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做好医院药房药品的监管工作对于维护医院声誉,保障患者各项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药房药品的差错分类出发,分析出药品差错的原因,从而探索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药房 药品差错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药品差错问题有实际客观情况造成的差错,同时也有人为因素存在,因此对于药品差错要从医生、药师和整个药品环节进行管理,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从而避免药品差错,保证病患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差错 药房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成分制备过程中差错的发生,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方法对发生的57例差错按照差错发生性质进行统计分类,并对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57例差错以记录不及时或不完整、未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为主,占差错的82.46%,主要由于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接口科室配合不畅造成。结论针对57例差错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工作中的差错作为一种早期预警,及时了解发生差错的环节和关键控制点,防止小差错演变为大事故。

  • 标签: 成分制备 差错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房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长期观察并记录差错原因,提出应对策略。结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精神状态不佳,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欠缺;未严格履行审核制度;药品摆放不合理等,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审核,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差错

  • 标签: 药房 药品差错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用药差错不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构成威胁,还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必须引起重视。鉴于此,本文先对药剂科用药差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危机管理在药剂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不断减少或预防药剂科用药差错危机,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剂科 用药差错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3年出现的72例门诊处方调剂出现差错进行分析,分析其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结果本次研究显示,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师出现差错36例,占50%;医师原因18例,占25%;患者原因16例,占22.22%,其它原因2例,占2.78%。结论药房必须不断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调剂操作的流程,改善药房工作环境,提高药师和医师的业务水平,形成工作责任心,降低调剂错误发生

  • 标签: 门诊 药房调剂 差错 防范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新护士护理差错的产生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对我院45起护士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加以经验归纳总结。结果:新护士发生护理差错事件45起,Ⅲ级以上的护理差错以给药错误为主,差错发生高峰时段为上午10—12点和夜间12—1点。不按照工作流程操作和知识及能力不足是新护士发生护理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医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护士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然后结合具体实际,提出最佳的解决对策,以此来强化新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

  • 标签: 新护士 护理差错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职责是为医院提供和调剂各种药品,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用药咨询及指导服务。在医院的医疗、科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药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如医生处方不当、给药方式有误、剂量有误、药物剂型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等也比较常见,这些差错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药房差错事故的发生原因及药品管理制度的缺损,归纳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房差错事故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ICU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采用护理二级质控检查表对128名ICU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结果128名护士发生护理差错35人次,其中护士执行核心制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专业素质差分列13位。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易发生差错。结论提出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才能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差错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方法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管理,并分析对比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差错出现的比率,说明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药品调剂进行管理后,实施前药品调剂差错比率82.40%,施行后下降到1.40%,前后对比差错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x2=16.12,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 调剂 差错 PDCA
  • 简介:摘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护理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出现差错事故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预防策略,为进行科学管理,把差错事故降低限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略。

  • 标签: 护士 心理 差错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及剖宫产指证变迁对围生儿死亡的影响。方法对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5年剖宫产显著低于2006—2010年,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在剖宫产指征中,妊娠并发(合并)症始终处于第1位,社会因素上升为第2位,难产为第3位,胎儿窘迫为第4位。围生儿死亡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剖宫产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死亡,但随着剖宫产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生儿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房发药差错的综合性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发生的发药差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综合性防范措施,观察和比较干预前后的发药差错以及隐患情况。结果干预后的发药差错发生和隐患相比干预前明显下降,其中发药差错以药物种类差错居多,干预后发药差错下降为78%;发药隐患以药物数量隐患居多,干预后发药隐患下降为36.2%。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综合性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药房发药差错以及隐患的发生,值得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药房 发药差错 隐患 综合性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对门诊药房的管理中出现药品调剂差错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的门诊药房2012年5月~7月三个月间未采取PDCA循环法时出现药品调剂差错的数量和类型进行统计,同时采用PDCA循环法,分析药品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并执行。检查采取措施后的8月~10月三个月间药品调剂出现的差错和类型。对采用PDCA循环法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未采用PDCA循环法的三个月里,共调配处方3450张,出现差错有68张,差错为1.97%。采取PDCA循环法之后的三个月里,共同调配处方3180张,出现差错有17张,差错为0.5%。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门诊药房药品调配的管理中,能够明显降低药品调配的差错

  • 标签: PDCA循环 医院药房 药品调剂 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五年我院剖宫产居高不下原因,找出主要手术指征,针对主要手术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的方法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坚决要求手术,不同意试产),相对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瘢痕子宫,巨大儿成为主要手术指证。结论近年来,剖宫产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为社会因素等。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手术指征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5月和6~10月住院待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结果对照组剖宫产为56.7%,患者满意度95%,干预组剖宫产34.5%,患者满意度98%。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减轻产妇的恐惧、焦虑,增强分娩信心,提高自然分娩,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剖宫产 分娩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的提高方法。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科共接收2036例各类细菌检验标本。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18例)和对照组(1018例),其中对照组标本采用传统的标本采集法,观察组则采用我院制定的规范标本采集法,对两组的合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创伤组织标本上合格,血液标本合格,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合格,痰液标本合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优良上占比,合格上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的标本采集法在采集、运送、保存以及处理方法均有所改进,可以大大的提高标本检验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标签: 细菌检验 合格率 标本采集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