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作者: 杨士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47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81-02在临床各项检测中血常规检测属于最基本的检测项目之一。血常规检测的实施主要是临床医师结合患者检测结果对其是否伴有造血功能异常、贫血和感染等情况进行诊断。同时还能便于对人体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及早发现啊,为后期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就现下而言,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等,均属于常见血常规监测方法。有学者指出,不同采血方式能对患者最终检测结果带来直接影响,对此,现就对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有何差异情况做介绍如下。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1)静脉血采集开展此血液采集的目的在于对静脉血标本抽取并进行各项检验。一般适用于本科做各种项目所需要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包括血常规、免疫和生化等。行静脉血采集时,血管尽量取前臂内侧静脉、肘正中静脉和肘窝静脉等;若对小儿行静脉血采集,采血部位则以大隐静脉、颈外静脉为主。行血液检验项目的患者,通常要求采血前禁食8至12小时,且在采血前一天,禁止食用高蛋白类、高脂肪食物,戒烟酒,对于静脉血标本的采集应在起床后1小时进行,采血时间尽量选择上午7至9时,行采血当天,禁止剧烈运动,对于门诊患者建议静坐15分钟后实施采血,通常坐位采血。(2)末梢血采集开展此血液采集的目的在于对末梢血液常规标本的接收与采集进行指导,不会影响标本中待测成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一般适用于门诊检验科做各项检验等项目所需末梢血液标本采集,包括末梢血血糖检验、儿科血常规检验等。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操作方法(1)静脉血液采集把患者左手肘部静脉作为采集静脉血的部位,然后常规消毒该部位和四周皮肤;连接好真空抗凝管及一次性采血针,予以患者针刺采血;采集静脉血5至7毫升后,终止采血;按压采血部位则能起到止血目的。随后,将稀释液置于真空抗凝管内,并将其摇晃均匀,防止有溶血情况发生。(2)末梢血采集采集末梢血时,采血部位选自患者左手食指或无名指的内侧;常规消毒采血部位和其四周皮肤;对患者应用一次性采血针针刺采血;采血末梢血30μl至60μl后,终止采血;按压采血部位则能起到止血效果;随后,在抗凝管内置入采集好的血液标本,并将其摇晃均匀。血常规检测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差异(1)静脉血采血静脉血采集期间能采集较多血样,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胡红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医院      黑龙江鹤岗    154213)     【摘    要】    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门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不同采血方式、不同送检时间的检测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有11份血液误差标本是由于受检者自身原因导致的,所占比例为22.00%。采血后2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无差异(P>0.05),但采血后6h送检结果与采血即可送检结果相比,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PLT值低于静脉血(P<0.05),其WBC、RBC、Hb则高于静脉血(P<0.05)。结论:明确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做好检查前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尽可能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切实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社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7年12月内接受的社区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内来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员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血常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RBC(3.26±0.11)×1012/L,Hb(123.33±12.00)g/L,MCV(82.36±6.99)fl,HCT(32.02±2.15)%,MCH(22.23±3.22)Pg,RDW(22.69±3.55)%,MCHC(291.33±7.55)g/L,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的低,P<0.05。结论临床借助血常规检测可以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验 检验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方法对门诊健康体检者130例进行两种不同方法采血,每1例体检者同时采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分A组130例采末梢血,B组130例采静脉血,在同一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下做血常规检测,对其结果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其结果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4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时,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末梢血检测的血常规质量较难控制,部分检测指标不及静脉血检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明显,故建议血液分析仪应采用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测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本实验将探究保存时间和环境温度对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选取部分全血标本,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保存箱中,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和分析结果。结果: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环境温度对检测结果均有较大影响,检测结果的观察指标为红细胞分布密度,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实验后数据显示血液采集后在 2h内进行检测结果较为准确。结论:血常规检测应尽量在血液采集后 2h内完成,如全血标本未来得及送检,需要将标本放置于 4℃以下保存。

  • 标签: 血常规 保存时间 保存温度
  • 作者: 程世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黑龙江省八五九农场医院    黑龙江双鸭    156326)     【摘    要】    目的:通过对不同的尿常规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尿路感染临床诊断中尿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100例本院收治的怀疑尿路感染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相关资料,记录并比较应用不同的尿常规检测方式的结果,主要通过对尿液标本单纯使用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和联合应用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等三种方法,通过判断和比较不同方法下检测的准确率以及特异性。结果:通过对比可知,使用尿干化学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66.67%,使用尿干化学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为67.86%;使用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准确率72.22%,使用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为75%;联合应用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97.22%,联合应用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特异性为96.43%。联合应用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显著高于尿干化学法或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联合应用尿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进行尿路感染临床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对临床诊断尿路感染具有较高特异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积极意义。  【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选取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80例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尿常规检验,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以及联合检测技术。总结判断是那种方式的检验检出率。结果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在具体的检验阳性率方面数据差异不明显,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联合检验方式相对于干化学法、尿沉渣法而言均有明显优势,数据优势明显,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尿常规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呼吸道感染80例,其中细菌感染35例,非细菌性感染45例,选取健康对照者50例。三组均接受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查,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CRP、白细胞计数(WBC)与中性粒细胞(NEU)计数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非细菌性感染组的CRP、WBC与NEU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5月间收治的42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均对其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测以及超敏C反应联合血常规检测,分析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单纯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单纯采取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明显优于单一的采取超敏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检测,其阳性检出率较高,适合早期儿童病情的诊断。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检测 诊断 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WBC)、糖类抗原CAl9-9、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WBC、AFP、CEA、CA19-9以及NL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血常规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73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4-01不管是医院门诊还是住院的病人,接触到最多的就是血常规检查,血液作为人体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滴血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血常规检查主要是对血液当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进行检查分析,也是诊断各项血液疾病的重要依据,且对于其他疾病的诊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医学检验当中也是最为常见的检查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血液细胞分析仪已经逐渐成为血常规分析的主要手段。1血常规的定义血常规是当前医学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化验检查方法之一,通常采用静脉血或者末梢血进行检测。血液采集后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结果异常时则需要检验人员进行血液推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最后出具准确的检测报告,以帮助进一步判断疾病,这便是血常规检查。2血常规的采集根据采血部位的不同,所取得的血常规检测样本有所不同。主要有真空静脉采血和指尖末梢血采集。一般成年人采用采静脉血方式,当患者局部有水肿或者炎症情况,不能够采取末梢血的方法采血,静脉血样则是最好的方式。婴幼儿采用指尖血或者耳垂部血液,部分无法使用静脉采血的患者也采集指尖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但是指尖血的影响因素较多,会造成结果不稳定,重复性不好,而静脉血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相关研究研究数据表明,和静脉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确性以及重复性较差,血细胞略高,血小板较低,专家建议,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应当使用静脉血,采血的时间通常在上午,但是有验血的需要,是可以随时进行采集的。白细胞的生理波动较大,造成上午较低,下午偏高,一天之内的变化差值较大,因此,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采集样本。此外,女性在经期,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都会下降,不能够反映出真实的水平,应当避开这个时间段。其次,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影响白细胞的药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影响白细胞的水平,检测结果根据用药情况而有所不同。同时,要避免在输液的过程中采血,因为输液会导致血液变的稀释,不能得到真实的水平,当必须进行采血检验的时候,应当避免在同侧静脉采血。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动作熟练,静脉采血应当做到一针见血,压脉带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末梢毛细血管采血针刺要迅速,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世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1-02疝气分为很多种类,不同部位疝气的护理方法也存在差异,腹股沟疝是疝气的一种,发病区域通常在腹股沟。此类疝气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斜疝,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儿童、成年人群体中,一种是直疝,老年人发病几率较大,两类病症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当诊断出疝气时,患者不要惊慌,积极治疗并注意护理,相信自己一定能治愈疝气。1腹股沟疝分为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疝气的症状表现是不同的,疝气常见种类是斜疝和直疝,斜疝又分成以下几类:可复性疝。肿块长在将腹股沟区域,肿块体积起初比较小,只在患者剧烈运动时有痛感,如劳动,会牵拉到腹股沟,此时患者会感觉到痛,但在平躺状态下又看不到疝气块。肿块生长初期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偶尔会出现胀痛、牵拉疼痛,但随着肿块渐渐长大,会影响人体正常活动;滑动性疝。这类型疝肿块较大,且用手按压肿块很难自动回纳,此时盲肠从腹腔滑出,极易和疝囊前壁粘连在一起,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痛感;嵌顿性疝。此类型疝初时较小,但某一时期会突然变大,患者痛感明显增加。按压、平躺都无法使肿块完全回纳,且接触肿块会发现其肿胀坚硬,过度按压患者会感觉疼痛,症状会逐渐加重,若置之不理会向较窄性疝的方向发展;较窄性疝。此类型疝气症状比较复杂,有的患者会感觉腹痛不止,有的患者有呕吐症状,并出现血便现象,还有的患者出现腹胀、肠鸣音等症状。严重者腹腔存在血性积液,采用X射线对患者腹腔进行扫描,会发现瘤状阴影。身体温度升高,脉搏较快等症状,在部分患者身上出现,此时医生需及时进行降温处理。直疝。属于可复性肿块,生长在耻骨结节位置,位于结节上部,形状为半球形,患者痛感不明显,也没有其它不适感。站立肿块就会出现,平躺状态下看不到肿块,肿块一般不会向阴囊内部延伸,此类型疝颈部宽且大,因此嵌顿情况很少出现。用手按压肿块,会在腹股沟三角区出现还纳现象,此时患者若咳嗽,会感觉到肿块有膨胀性冲击力。若将手指按压在内环上,并让患者咳嗽,发现肿块出现,此现象可作为疝气类型的判断依据。多数疝气肿块症状会直接在患者身体上反映出来,医生通过观察结合经验就能判断疝气类型,若疝气肿块较小,其症状并不明显,需要借助B超进行诊断检查。2腹股沟疝术前如何护理?手术过程中若患者出现疼痛需要及时护理,有出血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予以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尿常规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观察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尿常规检测阳性率为7.50%,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32.50%;观察组尿常规检测阳性率为42.50%,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为75.00%。观察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尿常规检测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予以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均能在一定程度反映疾病发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更佳,准确性更高。

  • 标签: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尿常规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