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孙民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3期
  • 机构:多排头部CTA成像技术现已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头部血管造影成像已被公认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多层螺旋CT由于有其特殊的影像处理方法,因而本文就有关16排头部CTA成像技术及特点作初步的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图像(高度变化范围超出了显微镜景深范围),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20lo年公司软件升级到UV-C2010,同时推出UV-CTS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此系统较之UV-C系统进行了功能改进:可使用相机近拍镜头(以及体式显微镜)拍摄时出现位移的照片进行位移校正合成;对拍照过程中产生的倍率变化进行倍率校正;同时增强了背景噪点处理功能,取得传统手绘图所不能达到的视觉效果。

  • 标签: 显微成像 媒介昆虫 显微图像系统 光学显微镜 图像分析技术 UV-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相控阵检测凭借其良好的检测效果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超声相控阵检测与成像技术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且正在向更为广阔的应用市场发展。

  • 标签: 超声相控阵 成像技术 合成孔径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对比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疗效。 方法 :自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 50 名,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和螺旋 CT 血管成像检查。 结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100% )远高于螺旋 CT 血管成像检测的准确率( 82% )( P<0.05 )。 结论: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相较于螺旋 CT 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脑血管疾病更加灵敏,准确率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螺旋 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X线检查是基层单位常用检查方法之一,针对在野外环境下实时获取X线图像的实际需要.本文提出了利用电耦合数字成像技术构建野战便携式X线机数字成像系统,提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实现方案。

  • 标签: 电耦合数字成像 X射线CCD 光刻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视为鉴别诊断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组织病理活检诊断方式,观察组全部患者均实施DWI、PWI和MRS等MRI技术,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和患者对诊断方式的满意度评分,分析观察组诊断方式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判断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组的诊断正确率和患者满意对比,MRI技术中DWI、PWI和MRS联合应用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例活检无明显差异(P>0.05),而患者满意率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DWI、PWI和MRS等MRI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效果,相较于组织活检诊断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患者认同度和满意度更高,具有较高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磁共振成像技术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50例,其中分为A组(左室功能正常)30例和B组(左室肥厚)20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侧壁、下壁、前壁及后壁的应变率曲线,测量舒张早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各壁的峰值应变率(SRa)和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ASR)。观察以上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左心房射血力(LAEF)、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A、B两组SRe和SRa均逐渐减小(P<0.01)。而ASR逐渐增大(P<0.01)。高血压组SRe与LAEF呈较好的负相关(r=-0.659,p<0.05),ASR与LAEF呈显著负相关(r=-0.712,p<0.01)。结论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 标签: 应变率成像 高血压 左心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脑肿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后依据结果分为良性组20例,恶性组20例,患者均以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检测,对比其关键数值。结果:在D参数、D*参数、ADC标准值中,恶性组数值较低,在f参数中,恶性组数值较高,P<0.05。结论: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可对脑肿瘤进行鉴别,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脑功能成像 脑瘤
  • 简介: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两种成像方法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采用Bolus-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技术组(A组)病例与20例采用经验延迟扫描组(B组)病例的脑动脉CTA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于B组。其中9例同时接受DSA检查的脑动脉CTA图像以DSA图像为标准在动脉分支及对疾病的显示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与DSA相同,无明显差别。结论脑动脉CTA检查采用Bolus-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可获得更高的成功率和更好的图像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可取代DSA的诊断和随访功能,可作为脑动脉相关性疾病检查方法的首选。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血管造影 自动触发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率。结果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胰、胆管显影;与手术或活检病理对照比较,诊断正确率96.20%。结论低场强MRCP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胆胰管系影像清晰直观等优点,临床根据疾病特征,结合T2WI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临床应用
  • 作者: 马赛赛钟海红刘秋娥陈凯(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 广东珠海 519000)  【摘 要】颅脑磁共振是进行临床病情诊断的一个主要的诊断技术,这种技术对于脑部疾病的相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通过颅脑磁共振的诊断,了解相关脑部病变的情况。颅脑磁共振的弥散成像是磁共振诊断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所谓弥散是分子随机不规则的运动,在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当中它也是人体当中的物质运转方式,因此也将其称之为布朗运动。分析颅脑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能够为颅脑磁共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依据,本文基于此进行探究,希望所得结果可为相关的研究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3例疑似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孕妇分为A组与B组,所有孕妇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A组孕妇给予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B组32例孕妇不给予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A组孕妇中符合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有49例,B组孕妇中符合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有28例,A组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明显高出B组,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医护人员根据孕妇临床症状,给予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结合孕妇磁共振检查结果和B超筛查结果,能有效提高颅脑疾病检出率。

  • 标签: 颅脑疾病 诊断效果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与普通的X线成像相比,DR更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图像的处理系统方面功能更加强大,在视觉效果上更容易让人接受,在临床施治上倍受青睐。放射科是各个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之一,有效合理且正确的使用相应的放射成像设备,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无误的诊断。因此,对于放射科的医务工作人员而言,放射科DR影响系统技术水平运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如何提高DR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便是我们必须探讨的课题。

  • 标签: DR 成像技术 放射科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测量肝硬度失败原因及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用FibroScan对500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肝脏硬度检测,每例进行10次有效测量,并对检测失败的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肋间隙宽度测量、肝脏B超或CT检查,以评价身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肋间隙、影像原因对检测成功的影响.结果5000例检测者中的240例检测失败,失败率为4.8%。BMI≥28kg/m2者失败率明显高于BMI<28kg/m2者(,女性失败率高于男性,老年人失败率较<60岁的人高,肋间隙<9mm患者失败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患者检测失败173例,失败率为3.5%。对240例初次检测失败患者采取重新摆放体位、更换检测部位、调整探头方向等方法重新检测成功52例,使失败率降低至3.8%。结论FibroScan检测的失败多由于肥胖、肋间隙狭窄、肝脏影像学显示异常(肝脏血管瘤、结节、囊肿,肝脏缩小、腹腔积液、气体干扰等)引起,老年人与女性检测失败率较高。针对检测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可降低检测失败率。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肝硬度检测 失败率
  • 简介:【摘要】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化学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药品的光谱信息和空间信息,且检测速度快、也不会对被测样品造成破坏,这种技术率先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药物分析工作中得到应用,近年来被逐步引入到国内。以下就着重探讨了化学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具体如下。

  • 标签: 化学成像 技术发展 药物分析 质量控制 在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多排螺旋CT全泌尿系容积扫描,在工作站(EBW4.5)上对原始图像进行VR、MPR、CPR、MIP等多种后处理。结果所有扫描全部获得满意图像,以各期横断图像为基础进行观察分析,同时进行VR、MPR、CPR、MIP等多种三维后处理获得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三维后处理 MSCTU 容积成像 曲面重组CPR
  • 简介:UV—C光学共聚焦显微图像系统集成了光学和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特别适用于采集非平面样品(高度变化范围超过了显微镜景深范围)的图像,它彻底解决了传统光学显微镜成像时高倍数与大景深不能共存的问题,使样品的不同高低部位都能清晰成像,可以获得像电镜图像一样的巨大景深和精致的细节,更能得到电镜图像所没有的真实色彩。

  • 标签: 显微成像 分类学 光学显微镜 图像分析技术 动物 显微图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