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24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这名确诊患者姓汤,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

  • 标签: 输入性 裂谷热病毒 核酸检测 北京市疾控中心 专科医院 肌肉痛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诊中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方法利用ELISA法检测1例疑似登革热病例样本中登革病毒NS1抗原,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中黄热病、登革热与寨卡等几种病毒的核酸。结果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阴性,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该病例样本中登革热与寨卡病毒核酸阴性,黄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该病例为全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实验室确诊病例。

  • 标签: 首例 输入性病例 黄热病 实验室检测
  • 简介:目的:依据国家医药卫生标准YY0607-2007"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探讨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的输出特性。方法:解读"神经和肌肉刺激器安全专用要求"及"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的测量"标准,并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进行多次检测,分析、对比、归纳和总结出此类产品输出特性的特点。结果: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检测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理清检测条件,明确检测内容,提出合理的检测顺序;结合神经和肌肉刺激器产品的特点,从检测实际出发,使标准的条款操作更为合理。结论:神经和肌肉刺激器输出特性检测的研究,使输出特性的检测简便易行,并能够避免误检和漏检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和肌肉刺激器 输出特性 检测 标准
  • 简介:记者9日从深圳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5日在深圳湾口岸入境人员中检出一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归国劳务人员。这是深圳口岸今年检出的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据悉,该名旅客为男性,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区印度归国,曾在建筑工地工作,9月5日从深圳湾口岸入境时红外体温监测显示体温异常,经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并采样送实验室检测后,确认该旅客感染基孔肯雅热。

  •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 深圳口岸 深圳湾 体温监测 体温异常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5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分析经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发热人员检出情况,探讨更全面、科学的入境卫生检疫防控措施。方法通过体温监测、医学巡查、主动申报等方法,对2011—2015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国际航班有发热症状人员进行样本采集、统一病原体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入境发热人数由2011年的0.63/万人上升至2015年的4.98/万人;在入境534309人员中共检出有传染病症状/体征141人,确诊病例46例,病例来源国家主要为缅甸、泰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发现时间以2月和7月居多;体温监测是主要发现手段,发热人员入境体温集中在37.3℃~38.9℃之间;确诊病例主要为流感。结论应加强口岸入境重点航班、重点时间段、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 标签: 口岸 输入 传染病 发热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重症医学科29例危重患者应用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护理经验。29例入住重症医学科大于48小时并实施PICCO监测患者。其中17例患者好转,7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放弃治疗,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而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效管路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护理等是成功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 护理 重症监护
  • 简介:目的对从安哥拉归国的1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开展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方法采集血液、尿液和唾液样本,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测;从样本中提取核酸,同时使用实验室建立的荧光RT-PCR方法及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共检测14种传染病病原体核酸。结果血液生化检测显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UN)、肌酐(CRE)指标均异常升高;实验室建立的方法和两种商品化试剂盒在血清、尿液、唾液样本中均检测到裂谷热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确定该归国疑似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

  • 标签: 裂谷热病毒 首例 输入性 口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口岸输入性疟疾控制应对机制。方法聚焦2008年至2013年六年间为研究时段,搜集全国网络疟疾疫情直报数据和万方数据库收录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科研文献,分析中国目前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趋势,研究病例分布以及病例流行规律。结果近六年来,中国口岸输入性疟疾总体病例绝对数及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以2010年至2013年输入性疟疾上升态势更为严峻。国内疟疾感染以间日疟为主,国际输入性疟疾流行以恶性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类型分布中,第一位是恶性疟、第二位是间日疟、第三位是卵形疟和混合疟。输入性疟疾来源分布,第一位是非洲和东南亚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第二位是南美洲和缅甸、越南等与我国边境接壤国家和地区。非洲输入性疟疾传入无季节性差异,全年所有口岸均有非洲输入性恶性疟疾检出;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输入性疟疾以间日疟为主,集中在5、6月份。输入性疟疾性别分类,男性占95.6%,女性占极少数,性别差异具显著性,但无流行病学意义,与劳务派出部门的职业选择以男性为主有关。疟疾感染者职业分布,劳务输出第一位,占86.7%;商务活动第二位,占8.3%;其余为散在旅游观光。输入性疟疾感染原因,在非洲野外长时间从事劳务作业,且有被蚊虫叮咬史等。输入性疟疾发病症状典型,呈现以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为主要症状,初次感染者以"感冒"自我医治而延误病情,占22.1%。有极少数误诊、延误病情导致死亡个案报道。结论重点研究针对来自非洲疟疾疫区的重点人群的检验检疫,从源头抓起,把输入性疟疾控制到最低程度。一强化政府主导大口岸卫生控制战略,设置专项资金投入;二强化部门职责,深化联防联控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三强化依法开展除疟工作,建立可持续性口岸卫生控制长效机制;四加强专项科研攻关,提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口岸疟疾控制 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
  • 简介:通过回顾北京口岸发现、处置1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的过程,总结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在国际旅行医学服务中的事前咨询指导、事中免费检测、事后流行病学跟踪调查的工作模式,为旅行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的医学咨询和专业服务,更好地体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技术支撑作用。今后应创新旅行医学服务模式和国境卫生检疫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保健中心的口岸技术支撑能力。

  • 标签: 黄热病 旅行医学 卫生检疫 输入性
  • 简介:摘要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生于人类和非人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等)的急性传染病。2014年2月份以来,埃博拉出血热在西非国家大肆蔓延,并造成上千人死亡,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2014年8月18日至2015年12月29日,洛阳市共接收到省疾控中心反馈的西非埃博拉疫区归国人员89人,全部进行了追踪,并完成了21天的健康监护。并对其中2名发热人员进行了医院留观,最终排除。本文通过对洛阳市埃博拉出血热疫区归国人员的管理,探讨输入性传染病的应对,为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埃博拉出血热 输入 防控
  • 简介:目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首例输入性病例疫情综合防控效果,评估寨卡病毒病发生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为制定进一步的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会商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资料、疫情处置资料以及相关政策、文献进行综合评估,研判疫情趋势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结果中国大陆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系输入性病例,有委内瑞拉旅行史,经诊治已病愈出院。风险评估认为该病例不会引起继发传播,但本地发生输入性病例风险仍然存在。结论仍需密切关注国际疫情态势,动态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医疗、疾控等部门的联防联控,提升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能力,做好疫区来往人员的防护告知、口岸检疫和健康监测。

  • 标签: 寨卡病毒 输入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栓塞采用经下腔静脉滤器间孔输入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1例肺栓塞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再次出现肺栓塞。结论临床上运用经下腔静脉滤器间孔输入导管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肺栓塞 下腔静脉滤器
  • 简介:目的:探讨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平板数字和普通数字双对比造影检查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机器型号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并指定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者完成全部患者的双对比造影工作。观察组采用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数字化造影检查结果,并对成像图片及其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图像A级率为60.00%,D级率为0,对照组图像A级率为12.00%,D级率为8.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不符合率,其中观察组符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数字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图像质量佳,诊断符合率高,具备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数字化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数字化医院建设在提升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平、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方便群众就医等方谳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千差万别,如何有效引导医院进行数字化医院规范建设。以便于实现区域问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事,一直是摆在卫生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道难题。本文结合河南省数字化医院建设实际,提出并实现了一套数字化医院规范建设的长效机制。

  • 标签: 数字化医院 医院信息化区域卫生 长效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中的临床价值和技术优势。为放射科以后的工作和技术进展提供病例检查数据等。方法与传统X现摄影技术比较,DR摄影技术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例如工作效率、图像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的质量、技术操作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等方面所占的优势。结果DR技术所获图像质量高、工作效率快、图像后处理技术操作方便,可为医院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结论DR摄影技术相比较传统X线摄影技术,在图像质量、图像后处理功能、及工作效率等都比较高,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可对疾病做出更加明确的诊断。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技术放射科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将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结果两组患者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具备曝光条件好、成像清晰等特点,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长。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教育的作用,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征求300例糖尿病患者同意,分为干预组(愿意接受糖尿病营养膳食模式教育202例)和对照组(不愿意接受糖尿病营养膳食模式教育98例),建立了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模式教育,观察营养膳食模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结果2年来住院患者培训讲座24次,保证干预组每人培训听课≥2次,根据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进行教育指导≥3次。教育培训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知识、饮食管理、运动、体重管理、血糖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控制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数字化营养膳食模式教育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和强化教育,促进糖尿病患者膳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促进了膳食行为改善,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血糖血脂水平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营养 膳食模式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