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廖兴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南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5600)【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1-01鼻源性头痛是因为鼻腔、鼻窦病变或者是鼻腔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头痛的一种病症,但是由于患者在就诊的时候,往往是只注意到头痛的症状而忽略的鼻部症状,给医生带来了误判,认定是偏头痛或是其他头痛之类的症状,所以在就诊时应该怎么判断呢?这种鼻源性头痛在发作时有什么样的症状反应呢?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1症状一般的鼻源性头痛病患者会有鼻病的特征,例如鼻塞、流比较浓稠的鼻涕和嗅觉减退等;头痛时,通常会有钝痛感,大脑内部隐隐作痛,没有搏动性,白天的时候这种头痛感会比较严重,稍作休息后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进行了工作活动之后,疼痛感就会加剧,并且这种头痛的发病是有一定的时间规律的,而且还是在某一特定的部位。休息、使用一些鼻药或者是蒸汽吸入等方法可以减缓头痛的症状,但是不能彻底根治,而且低头弯腰,穿过紧的衣领甚至是咳嗽这些会使头部静脉压增高的动作都会加剧头痛的严重程度[1]。部分患者也会有眼球发胀、视物易感到疲劳等症状,当然也有某些极少数的患者没有鼻部症状,头痛感也没有那么强烈,只是有前面部或者是额部的闷痛感。倘若读者感觉自己有以上这些症状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警觉,不要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去医院进行检查。2检查导致鼻源性头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鼻部炎症,如急性鼻炎或鼻窦炎等,鼻部解剖畸形与肿瘤也容易引发鼻源性头痛,因此医院也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于病状比较轻微的患者,医院可能会采用体格检查,即视诊和触诊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有没有鼻梁歪曲或者是鼻中隔偏曲,再检查鼻窦部和头部会不会存在压痛感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当然这种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没有那么高,但是它胜在便捷,便宜。而对于部分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则是会采用实验室检查或是影像学检查,虽然两者的检查的切入点不同,实验室检查是从抗原与抗体这方面入手,影像学检查则是通过X线或是CT对鼻窦进行检查,但是这两种检查对鼻咽癌、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更加准确,误诊的概率更小[2]。除了这几种检查方法外,还有病理检查与其他检查,病理检查主要是对鼻腔、口腔和从鼻咽部掉落的细胞等进行检查,而其他检查包括了鼻镜检查、鼻咽镜和体位引流,其中鼻咽镜是诊断鼻咽部疾病最有用的方法,因为它能通过照相、录像以及活检的方式对鼻咽部进行全面细致入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临床胆胰腺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7年 1月— 201年 1月期间的 40例胆胰腺炎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及恢复正常的临床指标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恢复正常的各项临床指标中,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更优,在产生并发症的比例上,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临床胆胰腺炎的治疗中,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对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对于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疗效的明显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效果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颈椎肩周炎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针灸组与西医组(n=37)。针灸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VAS评分。结果针灸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86.49%,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与西医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是针灸组疼痛缓解的效果更加显著,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肩周炎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针灸治疗 颈椎性肩周炎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一年内我院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对照组2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 方法: 回顾分析 近一年内我院 6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 62 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 35 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计划,对照组 27 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 94.29%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 81.4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体会
  • 作者: 张雪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11)     【摘    要】    目的: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的年龄多在20~60岁, 但年幼者也不少见,。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力劳动者增加,电子产品使用占据人们主要活动时间,颈源性头痛头晕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治疗采取休息、健康宣教、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大部分病人的病情可好转。但针灸、理疗治疗治疗方法疗程较长,往往需要10次一个疗程,患者疲于奔波于中医针灸科、康复科,故有必要应用一种长效针灸疗法—穴位埋线技术。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穴位埋植对颈源性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从而对穴位埋植治疗颈源性头痛头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课题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80例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二组均在一般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穴位埋植方法治疗每周一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对照二组患者治疗疗效及3月后远期疗效。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疗效,二组对照疗效相当。  结论:穴位埋植技术对于颈源性头痛头晕有明显疗效,有起效快,不晕针的特点,减去了患者请假、路途奔波、排队就诊的麻烦。技术容易掌握,有可重复操作性。但对无菌要求更为严格,需要医者牢记。埋线后患者颈部酸胀感强于针刺组,持续1—2天,个别患者无法耐受选择放弃。 总体来说埋线技术顺应患者需求,为颈源性头痛头晕患者提供一种更便捷的医疗方式,值得在社区中医科推广。  【
  • 简介:摘 要:目的:在临床治疗慢性肺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针对接受治疗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患有慢性肺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 50例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基于此同时采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整体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有关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慢性肺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方法,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该治疗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在促进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给各医院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脏病的探讨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选取了我院在20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共收治的80名慢性肺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的内容中有一项数据对比的环节,所以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我们都需要按照学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进行分组讨论。最终通过对比患者的各项治疗水平,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等各项数据来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而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具体治疗操作的患者,其最终治疗效果相对较高。首先从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分析,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0%,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具体治疗操作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7.5%。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具体的疾病治疗,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检查指标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使用丹酮注射液进行基本治疗的方式,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够将这种治疗效果进行提高,还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延续服务本身就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护理模式,这样的一种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患者在住院期间开展密切的指导配合,患者在出院之后进行随访工作,使用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流程对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使得护理的高效和连续得到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延续护理在神经膀胱患者间歇导尿运用方面的进展。

  • 标签: 延续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间歇导尿 运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能在促进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给各医院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脏病的探讨提供更多的资料。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选取了我 院在 20017年 1月份到 2018年 1月份共收治的 80名 慢性肺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的内容中有一项数据对比的环节,所以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我们都需要按照学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进行分组讨论。最终通过对比患者的各项治疗水平,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治疗效果等各项数据来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而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具体治疗操作的患者,其最终治疗效果相对较高。首先从治疗有效率方面进行分析,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0%,使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具体治疗操作的患者,总有效率为 67.5%。 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具体的疾病治疗,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检查指标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使用丹酮注射液进行基本治疗的方式,具有更高的使用价值,它不仅能够将这种治疗效果进行提高,还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丹红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在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系统康复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抽签的方法选出 86名 2017年 -2019年在我院确诊为脊髓损伤神经膀胱患者,采用随机表数字法选出 A组和 B组,每组患者分布数量为 43名 。A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B组患者采用系统康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远远低于 B组( P< 0.05) 。结论 在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膀胱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系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系统性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神经膀胱功能恢复中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膀胱功能障碍患者 8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与导尿管留置时间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两项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神经膀胱功能恢复中,采取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改善膀胱功能障碍,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 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老年肺心脏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60例来我院接受肺心脏病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评分、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肺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预后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用药依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患者例数为1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7月,肺两组进行比较,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为理想,同时在服药依从方面,观察组数据为(93.17±2.6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0.13±3.05)分。结论对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干预的效果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确保患者的健康,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用药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肝通络法内外并治腰椎间盘腰痛6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腰痛患者,这些患者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入院后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补肝通络联合舒筋活络液离子导入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前,中医证候积分和VAS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15d和治疗30d后情况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佳,和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腰痛患者,采用补肝通络法内外并治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补肝通络法 内外并治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膀胱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患者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2.5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和LUT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提高脊髓损伤致神经膀胱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针灸 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加强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治疗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8月-2019年8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10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系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治疗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6.7±0.5)d和(2.5±0.5)d,对照组为(8.1±1.7)d和(3.1±0.6)d,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并发症事件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系统护理措施能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体温改善更为迅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提升了治疗的安全,规避了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 系统护理干预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必要。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接受的60例血液检测异常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接受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案例实施血细胞形态检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案例的MCH、MCHC、RDW-SD指标等,对比可知,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值正常。说明针对血液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整体优势明显。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是当前可行高的一种方式,能为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当前临床检验分析中,必须注意的是明确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内容,有序进行落实。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