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在主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94例急诊主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常规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后30min的疼痛缓解率、心率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前主动破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诊到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患者急诊救治期间采取系统性急诊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系统性急诊护理 主动脉夹层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球囊反搏辅助下PCI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并予以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主动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心静脉压及并发症均高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主动球囊反搏搭配PCI治疗,临床疗效非常可观,且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运用。

  • 标签: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一年我院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均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两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检查后,疾病组受检者颈总动脉(1.47±0.42)mm、颈内动脉(1.36±0.52)mm、颈外动脉(0.97±0.21)mm、PSV(0.89±0.44)m/s、RI(0.5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疾病组受检者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上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效果显著,通过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从而为后期预防脑卒中提供有力的依据,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颈动脉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估颈动脉彩超诊断效能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结果:冠脉造影显示本组85例患者中,冠心病(阳性)44例、非冠心病(阴性)41例,颈动脉彩超诊断阳性/阴性分别44例、41例;对比金标准,颈动脉彩超诊断敏感性、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3.18%、92.68%、92.94%。此外,对比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IMT、AP两项参数水平可见,冠心病患者为(1.86±0.22)mm、(1.87±0.25)分,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的(0.77±0.13)mm、(0.38±0.09)分,差异显著(P

  • 标签: 颈动脉彩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效能 冠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在肝癌开手术患者中加入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5-2021.5于我院收治的肝癌开手术患者共2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48h内的疼痛指数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妊高症患者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指标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3-2021.2接受的妊高症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进行研究,同期选择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正常妊娠产妇40例作为参照组进行研究。所有产妇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观察两组胎儿的大脑中动脉以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并比较;对于两组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胎儿的大脑中动脉以及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高症 患者 胎儿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血流指标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位妊娠诊断中采用经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研究样本为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48例异位妊娠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经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不同异位妊娠影像学表现检出率,经阴道超声显著高于经超声(P<0.05)。结论:异位妊娠诊断中采用经阴道超声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超声,可全面推广。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和经阴道超声融合诊断常见妇产科急腹症的使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常见妇产科急腹症病人96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剖析经和经阴道超声融合诊断的准确度。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经和经阴道超声融合诊断准确度为97.92%。结论:经和经阴道超声结合诊断是一种合理的诊断方式,可做为临床医学妇产科急腹症优选的临床诊断方式。

  • 标签: 经腹超声 经阴道超声 诊断 妇产科危症 诊断使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于产后女性直肌分离评估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385例产后直肌分离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筛查时间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予以高频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产妇放松状态、收缩状态下腹直肌分离程度高于自然阴道分娩(P

  • 标签: 高频超声 分娩 腹直肌分离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外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外疝经开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模式镇痛护理对于肝癌开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60名肝癌开术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其中一组为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另一组为观察组(n=30,多模式镇痛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者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术后7d与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肝癌开术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对于提升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减轻疼痛度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多模式镇痛护理 肝癌开腹术 术后疼痛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后镇痛护理对开肝胆外科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4例开肝胆外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镇痛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常规术后镇痛护理)与实验组(22例:强化术后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 视觉模拟VAS量表得分均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表(SCL-90)得分以及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术后镇痛护理 开腹肝胆外科 术后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鼓膜穿孔患者实施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翻瓣夹层法的修补效果。方法 在我院耳鼻喉科2017.5~2021.5以内接治的鼓膜穿孔患者中抽取46例展开研究,均实施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翻瓣夹层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修补效果与手术前后相应指标。结果 46例患者愈合情况均良好,均未出现外移、内陷等现象;术后骨气导差、气导听阀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鼓膜穿孔换患者通过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后壁翻瓣夹层法治疗修补效果明显,显著提升鼓膜愈合率,使患者听觉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有推崇意义。

  • 标签: 鼓膜穿孔 耳内镜 修补效果 后壁翻瓣夹层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经子宫全切术患者盆底功能状况和影像因素展开探究。方法 将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58例经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盆底功能状况为参考分为实验组(18例,盆底功能障碍)、对照组(40例,盆底功能正常)。对比两组影响盆底功能状况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阴道前壁脱垂Ⅰ度占比38.89%(7/18)、Ⅱ度占比38.89%(7/18)、Ⅲ度占比22.22%(4/18)。实验组年龄、超重、孕次、产次、吸烟饮酒占比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影响经子宫全切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因素有年龄、产次、孕次等多种,需合理采用干预手段加快恢复速度。

  • 标签: 经腹子宫全切术 盆底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探析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与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及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腹腔镜与开手术治疗,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就结果来讲,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更短,同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与开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有了明显减少,且肠胃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营养健康教育施行下,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可能性与生活质量积极影响与否。方法:择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ESRD患者共计30例,分别施行营养健康教育与基本的健康指导,设为营养组、基本组,对照在健康教育干预与否的前后患者营养指标改善效果(ALB (g/L) 、HB (g/L) 、TSF (mm)、UAC (mm))、生活质量评分(PF、SF、BR、BP、MH、MR、VL、GH)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基本组的营养指数略有提升,生活质量也略有提高,营养组的营养指数提高较快,生活质量也增加较多,(P

  • 标签: 营养健康教育 腹透患者 营养状况 生活质量
  • 作者: 郑永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21-08-26
  • 出处:《健康世界》 2021年第13期
  • 机构:随着现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身体免疫系统因素等影响,人们生病实属常见,生病后静脉输液已成为最普遍的临床治疗,护士全天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静脉输液上。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静脉治疗?静脉治疗是指将各类药物(含血液制品)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等。静脉治疗现分为被动静脉治疗、主动静脉治疗两种,我们接来开看看它们之间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