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A型主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A型主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围术期指标、基础体征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SBP、DBP和T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两组患者SBP和DBP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低于对照发生率23.5%(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A型主动围术期能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保证血压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A型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主动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主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项恢复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对主动术后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不适,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主动脉夹层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A型主动患者实施家属赋能联合正念减压疗法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4例急性A型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实验组:家属赋能联合正念减压疗法。收集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负性情绪评分更低,(本院自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心理弹性评分更高,五因素正念量表简明版(FFMQ-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滞留ICU住院天数平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ICU综合症发生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家属赋能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有效缓解急性A型主动患者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避免应激反应,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家属赋能 正念减压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术治疗重度主动瓣狭窄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3年3月30日起在我院进行为期一年治疗的重度主动瓣狭窄患者5例纳入研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方案,并观察患者经导管主动瓣植入术治疗后的术前、术后超声参数与心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超声参数中Vmax(最大流速)、maxPG(最大压力梯度)、meamPG(平均压力梯度)较手术前有所下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重度高危主动狭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恢复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高危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集束化护理在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接收的40例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术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经导管主动瓣置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 置入术
  • 简介:摘要:随着TAVR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AS患者选择此微创手术作为治疗手段。然而,术后新发传导阻滞是TAVR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需要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因此,识别和预测TAVR术后NOCDs的危险因素对于优化手术方案和患者管理至关重要。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新发传导阻滞 危险因素 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 乳糜胸是开胸手术后少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的营养饮食干预是护理的重点难点。总结1例主动缩窄(CoA)术后并发乳糜胸的营养管理的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包括:建立一个人性化的营养管理治疗方案,尽早地提供肠内和肠外营养服务,胸腔引流管观察与护理,进行入院后、术前、术后及出院前营养筛查及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管理治疗方案,尽早开展肠内肠外营养,采用精细化的膳食营养管理、血浆输注治疗方法、分阶段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借助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被用于病人康复。 患者预后良好,住院45天后康复出院。

  • 标签: 主动脉缩窄术后 乳糜胸 营养不良 营养管理
  • 简介:摘要:正畸治疗一直为临床口腔医学治疗中的重点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追求正畸治疗的人数逐步增加,这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使得正畸治疗变得复杂。笔者为进一步探讨口腔正畸主动护理干预相关研究进展,特进行了本次综述,如下:

  • 标签: 口腔正畸 主动护理 心理护理 认知支持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ALLEN试验异常的患者,由于其特殊的血管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使得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过程显得尤为复杂和重要。因此,本文旨在探讨ALLEN试验异常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ALLEN试验异常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以分组对比为实验原则,探讨经、经阴道超声诊断的临床实践价值,并深入分析将其应用于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方法 研究时间截点在2021年至2023年间开展,取我院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经、经阴道超声诊断检查,以相关研究数据为支撑,验证其诊断有效性,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针对本研究宫外孕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更高,且从各声像图表现看,检出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间P值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针对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相较经超声诊断效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占据优势性,其阴道探头分辨率、频率均较高,可有效规避气体、脂肪等因素影响,检测图像更直观、更清晰,以保障诊断准确性,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值得在临床放射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宫外孕 经腹 经阴道 超声诊断 影响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等。超声检查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准确评估斑块的形态和特征。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针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本研究的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标签: 颈动脉斑块 超声检查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士主动性人格对建言行为、工作绩效、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工作投入及创新行为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护士工作结果及质量的影响逐渐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探究护士主动性人格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趋势对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士,主动性人格,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它们在ACS诊断中的表现差异,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这50例ACS患者中,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结果呈现一定的差异。心电图能够提示可能的心肌缺血或损伤情况,而冠状动脉造影则能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在ACS初步筛查上具有较高敏感度,而冠状动脉造影则更加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结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ACS诊断中各具特点,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疗水平。结合两者的结果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冠心病状况,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因此,在ACS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综合应用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

  • 标签: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共纳入1000名需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ACBT作为术后呼吸管理的一部分,另一组接受传统呼吸物理治疗。两组的基线特征(如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基础肺功能)均进行匹配。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肺功能指标(如肺活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较于接受传统呼吸物理治疗的患者,采用ACBT的患者在术后肺功能恢复上显示出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术后早期(1-3天)的肺活量和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上有显著提高。此外,ACBT组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结论: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管理中显示出显著的益处,包括更快的肺功能恢复、缩短的住院时间及降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些发现支持了在胸外科手术的术后恢复中采用ACBT作为优先的呼吸物理治疗方法的实践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类型胸外科手术中ACBT的具体应用及其长期效果。

  • 标签: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ACBT) 胸外科手术 术后恢复 肺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评估患者呼吸功能、氧化能力和 pH值等方面,动脉血气检测是最可靠的指标。在急危重症的救治与监测中,血气检测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治呼吸衰竭提供可靠依据,为救治急危重症提供依据。因此,正确地收集血液样本对于确保临床血气分析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对各种动脉穿刺采血方式、采血角度、采血装置的选用、采血前的准备及采血后的处置等方面的探讨,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动脉穿刺采血技术的准确性与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血技术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