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心病的全名叫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就是指因为肺部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病。引起肺心病的原因很多,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如果没有肺部基础疾病的存在,就不会发生肺心病。因此控制引起肺心病的基础疾病,是临床上肺心病预防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肺心病 成因 治疗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当前临床唯一可以确切病因的癌症。临床分析提出,该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当前流行病学与生物学研究资料表明,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重点阐述分析宫颈癌发生过程中HPV所起作用,并分析宫颈癌与HPV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临床及时筛查以及处理宫颈癌病变,并进行有效治疗,抑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医院科、教、研一体化的发展,对于三甲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所三甲医院,目前我院的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为求科研水平的稳步发展,我院对于科研管理及激励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中,力求做到稳步发展。再原有的奖励及管理体制中,我院也增加了国内外科研信息的更新、增加个人及科室的考核、加强团队的协作、增加多学科之间的合作等,同时结合我院的自身特点,加强与徐州医科大学的学术交流。我院已经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国自然基金的申报、国内外医学文章(SCI、中华、核心期刊等)、博士及硕士生导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医药领域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而得到明显的进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医药科研团队对药品作用机制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尤其是一些常用药,如金银花、连翘等。本文就金银花、连翘药对作用机制分析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科学的手段对金银花、连翘中所涉及到的化学成分进行归纳与整理,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同时还要对化学成分中潜在的靶点进行明确。合理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金银花、连翘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在网络药理学的帮助下,相关科研团队发现金银花、连翘药对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类药性(DL)条件筛选得出16个候选活性分子,相应靶点64个,相关疾病166种。其中度值较高的候选化合物分子分别是荷包牡丹碱(37),松脂素单甲基醚(30)等;度值较高的靶点蛋白为SLC6A3,度值较高的相关疾病依次是非特异性癌症、阿尔茨海默症、乳癌、痛症、心血管病、炎症等。结论通过对金银花、连翘药对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对其他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和参考的依据,还为药物作用机制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对医药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 标签: 金银花 连翘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的情况。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了35例患有子宫肌瘤的病人分别采用传统治疗手段与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比对,探究子宫肌瘤治疗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在基本病情相近的基础上,采取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治疗手段。结论对子宫肌瘤进行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与改进。

  • 标签: 子宫肌瘤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锂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测定甲状腺细胞cAMP累积,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结果5mmol/L氯化锂对甲状腺细胞内TSH一刺激的cAMP累积有抑制作用(P<0.005),对TSH引起甲状腺细胞内游离钙升高反应亦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锂可能抑制甲状腺细胞内腺昔酸环化酶一cAMP和钙两种主要信号途径,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减退
  • 简介:摘要膏穴疗法是祖国医学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其作用直接,适应症广。随着如今耐药性与口服药物毒副反应的增加,以及放化疗的杀伤性损害,中医膏穴疗法已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尤其对于体质虚弱的慢性病患者以及肠胃功能低下者,此种疗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小儿外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我院儿外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治疗;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措施。记录患儿家属的满意率及护理工作的出现的差错数。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发生率为4%,对照组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为6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患儿,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因护理差错引起的医疗纠纷,能够为患儿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

  • 标签: 小儿外科 护理安全 干预机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处理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基于中医长期的发展以及大量的临床实践,以中医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具有严格技术应用流程的技术体系,是提升中医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中老年中医处理面临更高的实践要求,本文通过对中老年中医处理的人才机制建立进行研究,分析目前中老年中医处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其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方式,旨在促进中老年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升。

  • 标签: 中老年中医处理 人才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些年来对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发病机制
  • 简介:该研究通过构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组织科室全体成员参与执行,初见成效,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安全 护理质量 干预机制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设计及应用意义。方法建立专业护理安全干预组织,强化手术室制度与流程的应用,倡导零处罚策略,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意识,对于意外事件加强原因分析与对策讨论,记录开整理安全讨论会议的内容。结果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业务素质与防范差错能力得到加强,安全与法律意识有所强化,手术室的流程与制度更加规范,意外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增强。结论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护理 安全干预 手术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miRNA已成为基因调控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红系分化中的重要作用也备受关注,以miRNA为分子靶点的研究可为某些红细胞生成障碍性疾病提供重要的线索。

  • 标签: miRNA 红系分化 基因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采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的机制。方法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筛选2016年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MPV、Fib)改善情况。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达到93.75%(60/64)有效率,对照组患者达到81.97%(50/61)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微生态制剂 效果
  • 简介:更年期综合症,是女性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组较为严重的症候群,它是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弱,导致生理和心理出现一些变化,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的症状反应,中医学将这种病归于断经前后诸证的范畴之内。

  • 标签: 肾虚肝郁 围绝经期 综合征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在全球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三,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我国国民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临床上必须不断寻找新型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来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这样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本文主要研究柠檬酸钠是否能够对结肠癌的发展加以控制,以此来证实该药物能否对结肠癌细胞的凋亡进行诱导。

  • 标签: 柠檬酸钠 结直肠癌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自噬作为一种细胞内的自我保护机制,能将细胞内损伤或多余的细胞成分进行自我消化。从自噬的机制上寻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的突破口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两次打击”学说与自噬机制方面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自噬 &ldquo 两次打击&rdquo 学说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治疗地位和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凝血功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心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再次入院率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不仅能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相比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氯吡格雷 冠心病 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要做到认真研究真菌的耐药机制就要详细了解宿主的免疫情况,当遭到真菌的入侵时候的免疫反应情况,还要清楚真菌的不同分类,更要了解真菌的特点等。

  • 标签: 真菌 抗真菌药物 耐药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住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药物口服治疗,每天3次,每次50mg,连续治疗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86.67%,而对照组仅为56.67%,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帕司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治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