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 2015年 9月 -2018年 5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 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识别和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对 72例产妇进行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经由针对性处理后,总有效率为 100.0%。结论:对产后出血进行早期识别,重视出血症状和高危因素,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干预,可防治产后出血,保护母婴生命。

  • 标签: 产后出血 识别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8年5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识别和处理方法。结果通过对72例产妇进行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经由针对性处理后,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对产后出血进行早期识别,重视出血症状和高危因素,并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干预,可防治产后出血,保护母婴生命。

  • 标签: 产后出血 识别 处理
  • 作者: 毛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9-02急性心肌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多发、常见病,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多见,发病时会对消化系统、呼吸、心血管系统进行累及,常伴有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心衰等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是让人们感到恐惧的一种心脏疾病。那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究竟该如何识别呢?本文将以此问题为依据进行详细阐述: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先兆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突发性危险疾病,看似毫无征兆,实则在发病前会有各种先兆出现,只是不容易被重视。在疾病发作前的1~2d,患者心绞痛病症的发作频率会明显增加,在硝酸甘油片服用后症状并无明显改善,患者会有自觉的心前区、胸骨下持久且剧烈疼痛,或者是心前区有闷胀不适感,偶见疼痛感向颈部、手臂处放射,与此同时伴有冷汗、心慌心悸、白色惨白等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因心肌下壁缺血而导致上腹部剧烈疼痛(具有突发性),在服用速效血管扩张药物、休息后其疼痛感仍无法得到缓解。一旦有上述症状出现,患者一定要马上放下手中的任何事物,立即躺下休息,保持仰卧位,对自身病情进行观察,若此时情绪激动,一定要让自己平静下来,使心肌耗氧量减少,若症状始终未有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求救。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来说,其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多样,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仅有腹痛、头痛或是牙痛等症状,并未出现相关的脏器病理改变,很有可能被忽视,其实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应当加以重视。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黄金1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过程便是争抢生命的过程,心肌梗死主要因心脏供血血管受到阻塞,致心肌缺氧、缺血、坏死而产生,在血管被阻塞后,大约30min左右的时间,心肌便会逐渐发生坏死,完全坏死的时间大约在血管阻塞的6~8h后,在这段时间里若能够将堵塞的血管尽早打开,患者的心肌存活率便会大大提升。所以,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h内能够得到合理、正确的救治便会有很大的康复几率,可恢复的同正常人无异,但是,若在发病的1h后才得到急救,患者的心肌将会逐渐发生坏死(时间越长且心肌坏死便会越多)。现实生活中,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因自身(或家属)原因而错过了最佳急救时机,这样说明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知识加以普及的重要性。3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李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643000)【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01-02心电图在确诊心肌梗死及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协助诊断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炎判定有无心房、心室肥大,观察某些药物对心肌的影响,某些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钙的过高或过低),心电图不仅有助于诊断,还对指导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故临床心内科、急诊科、ICU、体检中心等众多科室均配置有心电图机,在操作上不仅要求心电图医生熟练掌握,也要求临床护士能够快速准确为病人描记心电图并初步识别是否正常。因此,如何将护理专业心电图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牢固掌握重要知识点以适应临床岗位需要是临床带教老师必须要考虑的内容。而说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理清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就中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中“心电图检测”内容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1说教材1.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它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为学习临床科目和实习打下坚实基础。而本课《描记及初步识别正常心电图》是护士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是临床护士必备的专业技能。1.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对本课教学基本要求即操作心电图机和初步识别正常心电图的能力、我校中职护理专业课程标准结合临床岗位需求,确定了课堂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一体,互相支撑。1.2.1知识目标。能明确心电图的基本组成及导联电极安放位置。1.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熟练准确的为病人描记1.2.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的经历出发,树立关心爱护病人的爱伤理念、尊重并保护病人隐私。1.3教学重难点。将心电图的基本组成及其电极安放位置作为教学重点,将心电图导联电极与人体相连的位置作为本课难点。2说教法2.1学情分析。本次课授课对象是高中起点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喜欢观看视频,厌烦枯燥的文字说教,实践操作、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职业素质还有待培养和提高。2.2任务驱动教学法。它将原本枯燥乏味理论和实践内容相结合,设置包含教学目标的学习任务,并给出任务指引,以避免不必要的学习盲目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利用学习材料去完成任务、达成目标。2.3情景模拟法。模拟医院场景,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 丙肝 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 方法 : 在 2016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 选取在我院接受 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检查的 160 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归性分析方式总结,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检测 ATL 、 AST 、 ALP ,并应用 y 放射免疫方式测定 FT3 、 FT4 。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 结果 : 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数据差异比较大,数据差异显著, 组间 对比结果均有意义( P < 0.05 ); 治疗 2 周时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与未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不突出, 组间 对比结果无意义( P > 0.05 );治疗 1 个月后护理干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势突出, 数据差异显著, 组间 对比结果均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 显著,借助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症状,更好的做到早期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异常 检验价值
  • 作者: 张梦娇崔晶丽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 张家港澳洋医院心内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摘    要】    目的:探讨QCC在心内科提高护士心电识别图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例心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护士接受常规培训方式,观察组8例护士接受QCC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对两组的心电图描记完成合格率进行实证性分析,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心电图分析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士的满意度为75.00%,两组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心内科护士应用QCC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培训,能够大大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提高提高护士心电识别图能力,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丙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检查的160例患者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回归性分析方式总结,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检测ATL、AST、ALP,并应用y放射免疫方式测定FT3、FT4。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数据差异比较大,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治疗2周时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与未采用护肝治疗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护理干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势突出,数据差异显著,组间对比结果均有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检验价值显著,借助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症状,更好的做到早期诊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异常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 6 年 2月至 201 8 年 1月就诊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 83例,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40例指导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 实验组 43例给予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营养指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 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结论 给予脑卒中患者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功能;脑卒中; 肌肉刺激 “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 [1] 。而吞咽障碍 (dysphagia after stroke, DAS)是导致营养不良、误吸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无根治药物,以往,简单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 [2] 。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 (LAMES)治疗吞咽障碍受到国内外关注。 对我 科 8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预 后效果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从我院 2016 年 2月至 2018 年 1月就诊于神经内科患者中选取 83例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患者 40例,其中 24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年龄在 42-87岁,平均年龄( 53.8±4.5)岁,吞咽障碍病程 10~34天,平均( 14.6±3.9)天, 25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0例脑卒中 2次发病, 5例脑卒中发病 3次以上;实验组患者 43例,其中 26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 43~85岁,平均年龄( 54.1±4.4)岁,吞咽障碍病程 11~35天,平均( 15.2±4.1)天, 26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1例脑卒中 2次发病, 6例脑 卒中发病 3 次以上。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颅脑 CT、核磁共振及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卒中,并符合 2010 年脑卒中指南 诊断存在吞咽障碍; ② 年龄均在 40岁以上,不超过 88岁; ③患者均无精神或意识障碍,可与人进行正常 沟通; ④ 患者均清楚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 ① 存在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 ②近一个月内进行过咽喉部手术,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 病历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 组 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将电极贴于咽缩肌、环咽肌及舌肌,波宽 700 ms,电刺激强度 6~21 mV,边刺激边做空吞咽,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每次治疗 30 min,每天 2次,连续治疗 10天。 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功能评价结果,选择直接或间接吞咽功能训练方法。直接训练: ① 食物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易于咀嚼,不易在粘膜上滞留,柔软、密度和性状均一,且不易松散的营养食物。 ② 体位,开始可尝试 30° 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逐渐抬高角度。偏瘫患者应将患侧的肩部垫高,从健侧喂食。 ③ 一口量,一般从 1-4ml 开始,逐步加量。一口量过少,难于促发吞咽反射;一口量过多,容易从口中漏食或咽部滞留,增加误吸的风险。 ④咽部滞留食物去除法:指导患者固体食物或流质食物交替食用,或每次吞咽后饮少量的水,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并在吞咽时头转向功能较差的一侧以利关闭患侧梨状隐窝,避免呛咳。间接训练: ① 改善面部肌群的功能, 每日指导患者 进行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等动作10次以上,每天反复训练 1~3次。② 锻炼舌的功能,指导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者可轻轻被动牵拉,并嘱患者用力回缩,以促进舌的前后运动能力;以舌尖添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压舌根,练习舌根抬高。 ③ 用冰冻棉棒对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进行刺激,同时指导患者空吞咽,反复刺激训练可提高患者吞咽速度及敏感度。 1.2.2 对照 组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操作同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

  • 标签:
  • 作者: 王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超声科  山东济南  250001)     【摘  要】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多系数相互结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单纯甲亢、甲亢心患者各3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取相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经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室舒张末横径 (RVDE),同时手动勾画右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的面积,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RVPCA)。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VEF)。M型超声格式下经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三尖瓣瓣环侧壁收缩期最大位移(TAPSE)、组织多普勒格式下经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三尖瓣收缩期最大运动速度(TVSPV)、三尖瓣舒张晚期Em至下一个舒张早期Am的时间a,收缩时间b,计算Tei指数,Tei指数=a-b/b。结果:单纯甲亢 组与对照组比较,RVED、TAPSE、Tei指数增高,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RVEF、RVPCA减低 ,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VSPV减低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甲亢心与对照组比较,RVDEV增高,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ei指数增高,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RVEF、 TVSPV、RVPCA 、TAPSE减少,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甲亢心与单纯甲亢组比较,RVED增高,p>0.05,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ei指数增高,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RVEF、 TVSPV、RVPCA 、TAPSE减少,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多系数结合常规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评价甲亢患者各期的严重程度,进而更敏感地评价右心功能,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 60 例来我院接受手部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30 例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手部关节活动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 SAS、 SDS和手术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 93.33 %,对照组为 80.00 %, 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手部烧伤整形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于提高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效果和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功能锻炼 早期护理干预 手烧伤 手部功能
  • 作者: 赵冬梅汪洋宁俐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专业系统盆底功能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顺产分娩的产妇1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系统性盆底功能康复护理,观察统计两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压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盆底Ⅰ、Ⅱ纤维肌力及盆底肌电压全面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恢复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电压,提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镜在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是普通患儿,实验组患儿是重症肺炎支原体患儿。对两个小组患儿进行支气管镜的检查,观察两个小组患儿支气管在镜下的表现,并对这种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实验患儿支气管镜下粘膜都能够看到不同程度的充血、肿胀和粘膜分泌物,但是对照组患儿的不良症状例数显著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支气管镜下会表现出粘液堵塞、粘膜表面凸起、粘膜糜烂等症状,在支气管镜的作用下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从而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因而,需要加大支气管镜在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早期识别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四川省德昌县中医医院四川德昌615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9-02由于当前环境的影响,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及各种外在的条件致病因素下,小肠功能紊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小肠功能紊乱也可称之为胃肠神经官能症,就是肠胃综合征,发病时多表现为肠胃的运动与分泌机制失调,即没有器官上的病理改变,但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也一定要与外科的其他一些急腹症如阑尾炎、胃肠穿孔、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等等区分开来,以免误诊。其主要为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导致。本文将针对引起小肠功能紊乱都有哪些因素及对应的治疗和防范措施会做出一一分析,使患者能够对小肠功能紊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对患了小肠功能紊乱的病人有一个确切的治疗过程及对应的预防普及知识。1小肠功能紊乱表现在哪些方面?小肠功能紊乱是一个缓慢的起病过程,病程往往是长年累月发展来的,在期间会间接性或持续发作,主要表现在胃肠道之间,在细小的可划分为咽、食管、胃,但往往在肠道的表现症状是最为明显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临床表现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有时也可能伴有一些身体局部神经性疼痛症状。1.1咽异感症是小肠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表现,患者会觉得咽部会有异常感觉,如灼烧感、阻塞感、异物感等体感不适,但是不影响饮食,这样的症状减轻和加重往往与心情的变化而有所关系。1.2食管痉挛,在进饮食时会突然出现吞咽困难或食道疼痛,进食时由于刺激性的过冷或过热食物容易诱发这样的症状,一般症状的出现都比较短暂,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会有所不适,可以调整呼吸或进行喝水来减轻缓解不适[1]。1.3肠曲呈分节充盈现象,通常情况小肠早期的运动功能是快速的,到后期小肠的运动功能会慢慢减低,此症状是由于肠壁发生不规则节段性痉挛而呈分节状充盈。少数病例小肠呈弥漫性痉挛,使肠管呈痉挛性变细。1.4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为厌食或拒食,严重的患者会体重减轻。患者常有神经内分泌失调,低血压、体温过低、心动过缓、饥饿感丧失等症状。1.5粘膜皱襞改变,早期粘膜皱襞粗糙、紊乱、不现则,后期粘膜皱襞平坦、模糊、消失。2诱发小肠功能紊乱的因素是什么?自身饮食的不良习惯,不按时吃饭,暴饮暴食,上班不吃早餐,吃的过饱或饥饿过度等,都可促使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