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提升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图像采集质量,以满足后端图像后处理的需求。方法:通过分析成像原理、发射光源的调整、滤光镜片的选择以及接口电路的设计等环节的优化,得到最适宜的初始采集图像。结果:通过提高不同环节的采集传输质量,最终图像的成像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结论:高性能的静脉成像显示仪前端设计将会为后端图像处理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最终能否观测到高质量的图像画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静脉成像显示仪 发光二极管 USB驱动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肝脏的临床运用。方法选取16名肝脏正常的案例及肝脏常见的良恶性疾病39例行上腹部磁共振检查,肝脏弥散加权成像(多B值)进行信号对照及后处理得到ADC值。结果肝脏常见的良恶性疾病弥散加权成像DWI大部分呈高信号,但意义不一,ADC值变化很大。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参考,但一定要结合平扫+动态增强扫描。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肝脏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相控阵检测凭借其良好的检测效果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超声相控阵检测与成像技术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热点课题,且正在向更为广阔的应用市场发展。

  • 标签: 超声相控阵 成像技术 合成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的敏感性为82.7%(24/29),特异性为92.7%(114/123),准确性为90.7%(138/15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诊断优势明显。

  • 标签: 乳腺癌 弹性成像 诊断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X线位相成像对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X线位相成像技术和X线相靶摄影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比较二者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的有效率。结果X线钼靶摄影技术与X线位相成像在乳腺肿瘤的临床检查中的检出率均为100%,但是在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的检测中灵敏度特异性有差异,X线位相成像技术的检测灵敏度(91.6%)和特异性(94.6%)都显著优于X线钼靶摄影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3.3%和87.8%),且差别显著,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X线位相成像技术分辨率高,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乳腺癌微钙化的情况,敏感性高,在乳腺肿瘤诊断的过程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位相成像 乳腺肿瘤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60例,对其磁共振成像特点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脑膜瘤TI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STIR)呈高信号,特征性表现为脑膜尾征,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磁共振成像不仅能够明确脑膜瘤的部位、大小、内部信号特点,还能够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定位及定性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征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期间确诊的椎动脉变异的患者148例,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椎动脉的变异情况,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及其变异的诊断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动脉变异的临床诊断的意义,为临床确诊椎动脉变异提供有效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椎动脉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实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通过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乳腺肿块患者50例,分析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资料,50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74.00%、敏感度为77.42%、特异度为68.4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准确度为84.00%、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4.21%。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性质的准确度为94.00%、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94.74%。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提高乳腺良恶性实性结节性质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常规超声诊断的一种有力补充。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 恶性 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CTPI)在HCC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HCC患者于TACE术前1~3d、术后6~8d和30~40d分别行双源CT灌注扫描,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观察TACE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及肿瘤的大小改变,评价TACE治疗肿瘤的疗效。结果TACE术前9例肿瘤呈均匀高灌注,15例呈不均匀高灌注。术后8例瘤灶内碘油沉积密实,16例碘油沉积不均。灌注图像显示碘油沉积区域无血流灌注,碘油稀疏及缺乏区域仍有血流灌注。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8d及肿瘤残留患者复发前后的肿瘤组织HAP、H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能直观和定量地反映肝癌TACE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 标签: 肝细胞癌 CT 灌注成像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
  • 简介: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健康青年、中年两个年龄组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旨在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0名健康青年、中年两组志愿者双侧海马行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健康成年人左、右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青年组、与健康中年组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测定的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ADC值为标准,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健康成年人 氢质子磁共振频谱 扩散加权成像 海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患儿的50例临床检查资料以及病史,同时随机选取相匹配的健康儿进行对比分析,对所有实验儿童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和DT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瘫痪组患儿的颅脑磁共振检查正常(兴趣区纤束无明显变化,FA值降低)为6例,7例患儿脑萎缩、3例患儿脑裂畸形、7例患儿为胼胝体萎缩伴有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共计17例患儿,27例患儿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同时对于白质损伤及白质软化症患儿的DTI/FT示其神经纤维束弥漫或局部缺失、稀疏或走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对脑性瘫痪的患儿进行明确的诊断,其中DTI/FT检查对隐蔽性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 DTI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60例参加体检的脑血管无病变的正常人均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120例行核磁共振效果成像都很成功,其中60例正常人,脑部血管显示比较清晰。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能显示出病变所在部位的影像学的改变特征。总合格率达到92%,定位诊断达到100%。结论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影像学方法检查脑血管疾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诊断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检查技术要点、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西门子炫速双源CT行脑CTA检查,通过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对病变进行显示。结果双侧颈内动脉闭塞、狭窄,脑底部可见异常血管网,大脑前、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及颈内、外动脉之间形成广泛侧支交通。结论炫速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很好地显示烟雾病异常血管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烟雾病无创检查的首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肺肿物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灌注成像检查,并对患者肺部病灶的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4项指标的数值进行检测。结果肺癌患者的各项灌注参数数值均显著高于肺良性肿物,其中BV、BF、MTT和PS等4项指标的数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肺癌和肺良性肿物的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鉴别 诊断 肺癌 肺良性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至2014-11临床高度怀疑冠心病者,86例男65例,女21例,年龄(52-73)岁,入选所有病例都为窦性心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者采用多种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回顾性分析总结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5.5%,特异度92.2%,阳性预测值92.8%,阴性预测值97.6%。64排螺旋CT对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尤其是钙化斑块的类型及狭窄程度方面,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斑块的类型及狭窄程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MRI对多发性老年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5例多发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图像,对显示病灶的数量、部位及血管内血栓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MRI对梗死灶的数量、部位及血管内血栓的检出率均优于CT,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CT和MRI均是多发性老年梗死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MRI明显优于CT,对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多发性老年脑梗死 颅脑CT 颅脑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00病灶的50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并且将检测图像资料进行储存,然后对这些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参考的依据,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计算出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误诊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弹性成像的图像资料,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例分别是91.61%、88.21%、96.6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高。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占位性病变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RTTU)对测量正常人群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三平面超声技术,评价32例健康体检的成年人左心房功能(包括左心房存贮容积、管道容积及主动射血分数),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上述参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左心房存贮容积(LARV)、左心房管道容积(LAC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方面相比,无差异;LARV、LACV及LAEF在三平面图像和二维超声图像显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LARV=0.82,r^LACA=0.85,r^LARV=0.88,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正常人左心房功能时有良好的相关烂。

  • 标签: 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 二维超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最佳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DSA或临床最终证实的CTPV患者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进行三种层厚及间隔重建,A组层厚2.5mm,重建间隔1.25mm;B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C组层厚1.25mm,重建间隔1.25mm。并且应用3D后处理软件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门静脉期图像进行血管成像。结果两名资深影像科医师独立盲法阅片后认为三组重建层厚及间隔图像中B组为最佳选择的比率分别为92%与96%。MIP图像后处理均清楚显示CTPV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显示率100%。VR成像显示率48%。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全部显示侧支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进行层厚1.25mm,间隔0.625mm的重建,并结合多种3D后处理技术(MPR、MIP、VRT)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CTPV的总体改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侧支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