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水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行水成像检查及常规MR检查,并与临床、B超、CT、IVU等比较,其中输尿管结石20例,输尿管占位5例,输尿管炎性狭窄6例,膀胱炎3例,术后狭窄2例,胆总管囊肿3例,胆管结石15例,胰头部占位12例,胆管占位5例,肝内结石3例,椎间盘术后5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10例。结果水成像清晰显示了梗阻位置,定位符合率100%,结合常规MR平扫及其他检查,定性诊断也有显著提高,优于B超、CT、IVU检查。结论水成像结合常规MR检查具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能力,并且无辐射损伤,对于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U检查禁忌症者可作为首选检查。

  • 标签: 低场强 MR水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鼻咽癌放疗后诊断为颞叶放射性脑病(REP)病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表现和临床资料及随诊观察。结果30例REP中累及单侧颞叶12例,累及双侧颞叶18例。表现为局限性脑水肿并局灶性坏死,病灶为斑片状或不规则形,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1WI+Gd-DTPA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或不规则环形强化。7例经治疗后行MR复查,1例症状改善,MR异常信号消失,5例病灶无变化,其中2例症状有改善,3例症状体征无变化,1例病灶增大。结论低场强磁共振(MR)水成像可有效的显示不同部位正常及异常,对诊断NPC放射治疗后颞叶放射性脑病(REP)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水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影像表现和诊断准确率。结果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胰、胆管显影;与手术或活检病理对照比较,诊断正确率96.20%。结论低场强MRCP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胆胰管系影像清晰直观等优点,临床根据疾病特征,结合T2WI扫描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胰胆管成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重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 标签: 磁共振水成像 脊柱疾病 脊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 标签: 胸部 肋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以前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电图、X线扫描等。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CT冠状血管成像以其安全、扫描速度快、无创性、操作简便、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高,且能准确定位,检查费用低等特点,易于患者接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对冠脉疾病诊断的首选。其方法是由周围静脉血管注入造影剂,在CT下使冠状动脉充盈至相关的触发点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后处理图像来获得冠状动脉的分布来发现其狭窄或堵塞情况,从而确定诊断。我院从2011年10月—2012年5月,开展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167例,检查中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并对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检查患者无1例过敏,渗漏,失败,其图像优良,因此高质量的检查前准备和护理心理指导,是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及保证。

  • 标签: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 心血管疾病 检查前准备 护理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小儿急性偏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急性偏瘫患者5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大脑前或中动脉、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闭塞或狭窄,异常血管网形成于脑基底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异常47例,阳性检出率达87.04%。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小儿急性偏瘫主要诊断方法,可以联合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血管成像 小儿急性偏瘫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下肢、全脊柱全景摄影技术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的全下肢、全脊柱摄影影像资料,采用PhilipsDigitalDiagnost型800MADR全下肢、全脊柱摄影功能软件、立式全下肢、全脊柱专用架,获得全下肢、全脊柱无缝拼接正侧位影像,经图像后处理后应用测量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100例患者的DR全下肢、全脊柱摄影,影像经电脑处理机拼接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全腿全脊柱影像,采用14*17大尺寸胶片,使打印出的图像与人体脊柱和下肢实现11比例,图像清晰,解剖形态及比例真实,测量数据真实可靠。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8.7%。结论全下肢、全脊柱成像技术,一次曝光,通过无缝拼接功能,能在一张上显示全腿全脊柱全景影像,减少了拼接处理过程中的人为误差因素,为矫形治疗及术前术后的疗效观察提供了高质量的全景解剖图像和精确的测量数据。

  • 标签: 数字化DR摄影 全下肢 全脊柱 全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SCTU)在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MSCTU检查阳性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增强动、静脉期、分泌期多期扫描,及1.25mm层厚后重建,分别经MPR、CPR、VR、MIP重组。结果原始轴位平扫,与增强动、静脉期、排泄期扫描能够清楚显示病变,经MPR、CPR重组能够更清楚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CPR通过尿液或造影剂对比,可连续显示病变在输尿管的纵向位置,VR及MIP重组能充分显示输尿管的狭窄或完全阻塞。结论MSCTU能够多平面、多方位、立体显示输尿管形态与密度,有利于病变发现,并能同时客观评价双侧肾脏排泄功能,为临床提供全面有价值的资料。

  • 标签: 多层螺旋CT输尿管疾病尿路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宫颈癌15例进行常规MRI检查。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颇具特征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与正常宫颈、宫旁脂肪组织形成良好对比。结论MRI在宫颈癌分期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组2010年6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均行16排CT扫描,并结合相关血管成像处理方法进行诊断。结果本组病例的主动脉夹层分型结果为Ⅰ型9例(28.1%),Ⅱ型4例(12.5%),Ⅲ型19例(59.4%)。在本组病例的16排CT平扫中,血管内膜钙化向腔内移位≥5mm者11例(34.3%)。本组病例均行血管造影增强扫描,全部显示撕裂的内膜片,呈现线形低密度影,断层像上呈现弧形,二维重建像呈现直线状或螺旋状低密度线状影。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16排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具有准确、快速、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 标签: 16排CT 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年龄对人类记忆能力具有影像,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呈增年性下降。MR脑功能成像以其独特的成像特点日益成为认知神经心理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手段。阐述事件相关MR脑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部分记忆年龄相关性研究的应用和各种形式记忆相关性研究及进展。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记忆 年龄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冠脉检查过程中护理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双源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患者300例,记录每个患者的心率、注药量、压力、流速,配合技术人员启动扫描的阈值。对每个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进行检查,以达到冠脉扫描的要求。结果对300例成像质量进行分析,优质影像280例,能够诊断影像14例,不能诊断影像6例。结论双源CT的护理工作在冠脉成像的检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行双源CT冠脉检查时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重要保障1。

  • 标签: 冠脉成像 护理工作 双源CT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单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的比较,评价SPECT/CT同机融合在骨转移病灶诊断中的新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25例患者263处病灶进行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与同期的单纯SPECT图像进行比较,由2或3名核医学医生独立阅片,比较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差异。结果单纯SPECT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4.7%(91/96)。良性病变的符合率95.6%(43/45),骨转移符合率94.2%(48/51)。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良性病变的符合率100%(58/58),骨转移符合率98.2%(56/57),总符合率98.3%(113/11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可同时提供病灶的功能和解剖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临床诊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骨转移核素显像CT同机图像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在血管性眩晕诊断中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超导MR设备,对83例血管性眩晕患者的MRI平扫、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C)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RI平扫明确脑梗死灶28例,69例MRA检查患者中,发现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硬化45例,24例3D-FIESTA-C序列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一侧或双侧内耳迷路动脉显示较差10例,发现一侧或双侧内耳迷路动脉与前庭蜗神经有明确压迫和粘连7例,后者中有3例内耳迷路动脉明显增粗。结论MRI平扫结合3D-FIESTA-C序列检查对血管性眩晕的早期诊断、准确诊断及明确病因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性眩晕 3D-FIESTA-C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后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¹H-MRS)对颅内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49例颅内常见肿瘤及非肿瘤患者行增强后多体素¹H-MRS检查,其中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3例,脑膜瘤14例,炎症6例。测量计算3种肿瘤及非肿瘤病变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代谢物比值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肌酸(Cho/Cr-n)和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胆碱(rCho),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肿瘤NA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脑外肿瘤低于脑内肿瘤,高级别(Ⅲ~Ⅳ)胶质瘤较低级者(Ⅰ~Ⅱ)下降明显。Cho/Cr升高,高级胶质瘤比低级胶质瘤高(P(0.05),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瘤体瘤周水肿区Cho/Cr有显著性差异。部分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可检测到Lac、Lip峰。部分脑膜瘤(4/14)可检测到Ala峰。结论¹H-MRS从微观水平分析脑肿瘤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对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术后复发、组织上分级有重要帮助。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颅脑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强化区 强化边缘区 磁共振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