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检测血浆DD水平对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60例正常孕妇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D-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

  • 标签: D-二聚体 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及其对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D-聚体,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D-dimer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亢进,且随着病情加重,D-dimer值越高。故D-dimer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和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子痫前期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检测老年肺部感染D-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D-聚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D-D含量≥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老年肺部感染D-聚体明显增高,大部分为吸入性肺炎(伴有脑血管病后遗症,长期卧床),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后D-聚体明显下降。结论D-聚体检测对老年肺部感染,特别是长期卧床并肺内感染的老年患者有重要意义,是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D-二聚体 老年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许多疾病伴有纤溶系统的变化。如静脉血栓栓塞、肝病等疾病,离不开实验室检查。D-聚体测定,具有敏感性高,可排除诊断;特异性高,结合临床症状可确定诊断;易普及、费用低、创伤小、检测速度快等特点,为相关疾病的诊治及疗效判断提供帮助,是确定有无纤维蛋白降解及继发纤溶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 血栓 纤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D-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聚体。结果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聚体明显增高(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D-聚体水平与小儿病毒性脑炎密切相关,血清D-聚体监测可作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病情轻重及疗效观察指标之一,并为及时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局部血流通畅,减少代谢产物的聚集、减轻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血浆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检测对于临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肺栓塞患者46例为观察组,非肺栓塞患者4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D-聚体含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肺栓塞的观察组D-聚体含量明显高于非肺栓塞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的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提高其临床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肺栓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聚体(DD)的含量对于肺栓塞(PE)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0例及对照组45例非PE的患者血清中D-聚体含量。结果40例PE患者中,DD水平(1.6±1.2)mg/L,DD\阳性率水平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DD含量(0.35±0.18)mg/lDD阳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聚体(DD)含量的检测对于临床肺栓塞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D-二聚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阿霉素肾病幼鼠FIB影响。方法将40只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坎地沙坦组、当归芍药散组各10只,模型组、坎地沙坦组、当归芍药散组制备肾病综合征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以相应药物干预,4周时观察各组幼鼠相应症状、血清各项指标等,对比数据。结果模型组血浆白蛋低于空白组,24小时尿蛋白、FIB、D-聚体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的2组幼鼠各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归芍药散组FIB、D-聚体低于坎地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对阿霉素肾病幼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并可降低其FIB水平,改善高凝血状态。

  • 标签: 当归芍药散 阿霉素肾病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采用D-聚体定量检测后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疑似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80例来展开探讨,以免疫比浊法对所有患者的D-聚体展开定量检测,根据下肢顺行的静脉造影作为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没有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的60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两组的D-聚体检测结果展开比较,并展开一系列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聚体阳性率占比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观察组的D-聚体水平明显比对照组的更高。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以D-聚体检测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能够提供可靠的证明,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D-二聚体 下肢静脉血栓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宝安区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的浓度变化,建立属于宝安区D-聚体检测体系的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实验数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体检(年龄≥18岁)的健康人群988例,根据年龄分为18~49岁、50~59岁、≥60岁3组。采用西门子医疗诊断公司的INNOVANCE*D-Dimer试剂,日本Sysmex公司的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浓度,分析比较3个年龄阶段人群血浆D-聚体含量,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结果18~49岁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水平为(1.19±0.06)mg/L,与50~59岁健康人群的(1.23±0.0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水平为(1.64±0.08)mg/L,均较18~49岁健康人群和50~59岁健康人群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95%分位数为参考区间上限,18~59岁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参考值为(1.21±0.01)mg/L,≥60岁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参考值为(1.4±0.07)mg/L。结论宝安区健康人群血浆D-聚体浓度与年龄显著相关,年龄越大,血浆D-聚体水平越高。

  • 标签: 宝安区 D-二聚体 健康人群 参考范围 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