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中D-聚体水平变化,探讨血浆D-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浆D-聚体含量,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D-聚体检测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聚体的水平变化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清D聚体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01月至2017年06月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治疗组),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D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早期恢复脑血供,改善微循环,降低D聚体含量,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促进患者康复,安全性好。

  • 标签: 脑梗死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主要成分为己双胍)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2017年我院烧伤科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8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清洁换药,对照组应用0.1%氯己定清洁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10天后的创面感染状况,并且采用毫米方格纸法记录创面处理前及处理后10天创面面积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实验组有效控制创面细菌感染92.5%,对照组77.5%,实验组创面愈合率(6.5±1.2)%,对照组创面愈合率(3.5±0.6)%,P<0.05有意义.结论己双胍杀菌效果明显优于氯己定,创面感染控制后,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增快,可在临床和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慢性难愈性创面 感染 细菌生物膜 聚集双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胺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受血者和供血者共110例,所选受血者与供血者分别采用盐水法、低离子凝胺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盐水法试验中,阳性5例,阳性检出率为4.55%,其中3例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特异性细胞凝聚;低离子凝胺试验中,阳性13例,阳性检出率为11.82%,其中13例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特异性细胞凝聚,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凝胺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盐水法高(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胺不仅可靠而且安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配血
  • 简介:摘要维生素D是指一组具有不同药效而生物活性类似的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素D3是一种细胞循环调节剂,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活性维生素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在体内发挥多种多样的生理学功能,1,25-(OH)2D3作用于小肠粘膜,促进钙、磷的吸收;促进肾小球近球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作用于骨组织,影响钙、磷的吸收。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炎症、皮肤病、骨质疏松、癌症和免疫疾病等。

  • 标签: 活性维生素D3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与儿童氟牙症的相关性。方法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调查齐齐哈尔市5个高氟饮水区的自然村的儿童,其中,中、重度氟牙症80名儿童为试验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抽血,化验并分析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多态性。结果氟牙症儿童FF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健康儿童,ff基因型分布频率低于健康儿童。结论维生素D受体FokⅠ基因与氟牙症有相关性。

  • 标签: 氟牙症 FokⅠ基因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离子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检出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80例输血检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盐水法检验,实验组采用低离子凝胺技术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验后数据差异。结果经两组患者检验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阳性检出率、检测耗时与准确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低离子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且输血安全性得以优化,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酚磺醛栓联合LEEP刀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LEEP刀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甲酚磺醛栓。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89.47%),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20.45±5.12)d短于对照组(31.63±4.86)d(P<0.05)。结论联合采取LEEP刀及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疾病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 标签: 聚甲酚磺醛栓 LEEP刀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 简介:目的:分析维生素D3用于预防小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接收的102例VDDR高危患儿为研究主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性的预防指导,包括加强饮食营养,多晒太阳等。研究患儿在对照组的干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滴剂。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化指标、生长发育情况和VDDR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的血清Ca、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BALP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比较,研究组的LSDS高于对照组,身材矮小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干预后9例(17.65%)发生佝偻病,研究组中2例(3.92%)发生佝偻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生素D3用于预防小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生化指标和生长发育情况,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VDDR) 生长发育情况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D)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密度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的人群63例,年龄34-76岁,平均48.6岁,其中女性13例,男性50例。结果63例中低骨量或骨质疏松21例,骨量正常42例,其中低骨量或骨质疏松组中25(OH)VitD偏低17例,占80.95%例,骨量正常组中25(OH)VitD偏低18例,占42.85%,两组经Ridit分析,X2检验,0.005<P<0.01,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作为一项检测指标可以替代骨密度,间接反映骨质疏松情况,有利于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25-羟基维生素D 骨密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济南地区RhD阴性献血者Rh表现型分布情况及不同表现型与D变异型的关系,指导RhD阴性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法山东省血液中心检验科初检RhD阴性样本588份,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并测定C、c、E、e抗原表现型频率。结果588例初筛阴性样本中检出D变异型16例,其中ccEe表现型12例,Ccee表现型3例,CCee表现型1例;确认阴性样本572例,其中ccdee表现型333例(58.22%),Ccdee表现型152例(26.57%),ccdEe表现型42例(7.34%),CcdEe表现型22例(3.85%),CCdee表现型18例(3.15%),ccdEE表现型4例(0.70%),CCdEe表现型1例(0.17%)。结论济南地区RhD阴性献血者Rh表现型以ccdee和Ccdee为主。表现型含有E抗原的初检RhD阴性个体为D变异型的概率高于其他表现型。

  • 标签: 献血者 稀有血型库 不规则抗体 RHD阴性 D变异型 Rh表现型
  • 简介:现今国家全面放开胎政策,一些年轻妈妈想生胎,但第一胎是剖宫产的女性对生胎能否顺产很有顾虑。确实,第一胎剖宫产,再次怀孕将面临诸多危险,如发生前置胎盘、子宫瘢痕妊娠的可能性均较大,需再次剖宫产的概率也非常高。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二胎 头胎 子宫瘢痕妊娠 再次怀孕 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3D高清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3D高清腹腔镜系统治疗的43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3D高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所有4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没有出现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手术时间在30min到210min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113.8±30.6)min;术中出血量在20ml到150ml之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4.8±7.4)ml;患者的住院时间在4天到10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6.4±2.7)天。结论3D高清腹腔镜系统能够在泌尿外科手术中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加清晰的解剖层次,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3D高清腹腔镜 泌尿外科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桂醇泡沫硬化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行桂醇泡沫硬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7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醇泡沫硬化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创伤轻微、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高位结扎 聚桂醇 泡沫硬化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善护理线值班的方法,以促进护理线查房制度的建立和持续质量控制,规范晚、夜间等特殊时段的护理行为,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患者实施急诊线护理方式。对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合格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明显的提高了,而护理当中的安全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急诊护理的线值班模式的改革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二线值班 改进 护理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胃癌D2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3例胃癌D2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行5-氟尿嘧啶(5-Fu)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胃癌腹膜种植转移及局部复发率为6.9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0.00%、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减缓、削弱化疗操作的毒副作用及影响,降低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医疗效果方面的利好影响显著。

  • 标签: 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癌D2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骨健康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按摩医院门诊检查的80例老年人,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根据水平高低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7例、维生素D偏低组28例、维生素D缺乏组25例。对3组老年人行SF-36量表调查问卷,并检测骨密度,对比3组老年人SF-36量表躯体健康各维度、SF-36量表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L1~4、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区、全髋部骨密度情况。结果维生素D偏低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的SF-36量表躯体健康各维度均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偏低组SF-36量表心理健康各维度心理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得分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职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人员局部骨密度情况发现,维生素D偏低组L1~4、股骨颈、转子区、全髋部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L1~4、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区、全髋部骨密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骨健康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群体格检查需包含25-羟维生素D3血清学检查。

  • 标签: 维生素D 生活质量 骨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种植技术迅猛发展,具有舒适美观,安全有效,稳定且不损伤邻牙等优点,但是种植修复失败将给患者带来身心的创伤以及经济时间损失。因此研究分析种植失败的原因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本文先简介种植现状与分类,再按直接原因从三方面种植医生的原因、患者的因素,种植材料的原因及科学技术不足阐述常规种植和即刻种植失败的原因;再按根本原因从组织学骨结合(种植成功标志)角度分析因影响种植-骨结合导致种植松动脱落的原因;最后总结现状展望未来。此综述分析种植失败原因可为日后的种植手术规避风险,为临床种植医师提供经验指导,启发改进思路,提高种植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种植体 手术失败 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