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读经典在中医儿科的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读经典有益于学生提高临床思维,有助于临床实践,是历代中医培养的必经之路,是中医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研究教学经典古籍的临床授课模式,整理合适的教材,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医儿科理论的认识,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提高其临证的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中医儿科教师经典学术修养,在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中,融入经典教学,可提高学生继承传统医学的兴趣,领会传统中医的精髓,培养高层次中医儿科人才。

  • 标签: [ ]经典 中医儿科 教学 思考
  • 简介:【摘要】移动手持电脑设备( 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 PDA)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虽然存在电池寿命短、 机身易损坏、网络信号不稳定等不足,但它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而且保证了患儿身份识别的正确性,减少护理差错,有效地保证了患儿治疗和护理安全 。现 进行综述,总结其优缺点,为 PDA在国内儿科病房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及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PDA 儿科 病房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肝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肝脏与脾脏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上联系,可相互影响,故在临床上两者往往同时增大,但单独存在者亦常见到。目的  讨论肝脾肿大儿科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新生儿期多见巨细胞肝炎、单纯疱疹性全身感染、先天性紫质病。婴儿期多见高雪病、严重半乳糖血症、勒 - 雪病。年龄较长儿童多见韩 - 薛 - 柯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 ( 班替综合征 ) 及类风湿病等。白细胞总数减少可见于沙门菌属感染、脾功能亢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化脓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血小板增多可能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及某些癌肿等。 【关键词】肝脾肿大  儿科  诊断          肝脾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肝脏与脾脏有一些共同的功能和血液循环上联系,可相互影响,故在临床上两者往往同时增大,但单独存在者亦常见到。          正常小儿肝脏容易触到,在右锁骨中线触诊, 1 岁内婴儿下缘可触及右肋下 2 ~ 3cm , 3 ~ 4 岁时 1cm , 7 ~ 8 岁以上不能触及。脾脏除新生儿期外不应触到。肝脾肿大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质地分为 I , II 、 III 级。         [ 病因 ]          小儿时期免疫力低,感染不易局限,全身症状较重,故感染时易引起肝脾肿大;另外小儿心肺功能代偿差,易充血发生心力衰弱而引起肝脾肿大。贮积性和肿瘤都可致肝脾肿大。         1 .肝脏肿大或肝大为主的疾病         (1) 感染性肝肿大         1) 病毒感染  甲型、乙型、丙型及其他类型传染性肝炎、巨细胞病毒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疱疹病毒肝炎等。         2) 细菌感染  胆囊炎、肝脓肿、败血症、肝结核、布氏杆菌病、伤寒。         3) 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肝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包虫病、弓形属病。         4) 霉菌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放线菌病。         5) 螺旋体感染  先天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2) 瘀血性肝肿大  心力衰竭、心包炎、肝静脉阻塞、婴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急性肾炎合并左心衰竭。         (3) 贮积性疾病  胆汁郁积症、铁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肝脂肪变性、脑病 (Reye 综合征 ) 、肝淀粉样变性、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 病 ) 、肝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         (4) 肝肿瘤和囊肿  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肝错构瘤、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肝转移癌。         (5) 其他  肝硬变、结缔组织病。         2 .脾肿大或以脾大为主的疾病         (1) 感染性脾肿大         1) 病毒和细菌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登革热、单纯疱疹全身性感染、伤寒、副伤寒、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脾脓肿、布氏杆菌病。         2) 螺旋体、寄生虫和霉菌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先天性梅毒、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弓形体病、组织胞浆菌病。         (2) 瘀血性脾肿大  班替综合征、肝硬化、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门静脉血栓形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3) 血液病  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婴儿假性白血病贫血,反应性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骨石化及骨髓增殖性疾病。         (4) 代谢性疾病  高雪病、尼曼 - 匹克病、范可尼综合征、胱氨酸血症、承氏病。         (5) 肿瘤及囊肿  脾血管瘤、淋巴管瘤、脾转移瘤、脾脏囊肿、恶性淋巴瘤。         (6) 其他  营养不良、佝偻病、结缔组织病。         3 .肝脾同时增大         (1) 结缔组织病  如类风湿病、变应性亚败血症、全身性红斑狼疮等。         (2) 代谢性疾病  尼曼 - 匹克病、高雪病、黏多糖病 1 型等。         (3) 肿瘤  如恶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韩 - 薛 - 柯综合征等。         [ 诊断 ]         1 .临床表现         (1) 病史  询问肝炎接触史、输血史、有无化学药物接触及中毒史,有无肝肿大家族史。注意患儿是否来自于寄生虫病流行区;肝吸虫病有否食生鱼史;肺吸虫病有否食生螃蟹或刺蛄史;注意有无与牲口、家畜接触史。         (2) 年龄  新生儿期多见巨细胞肝炎、单纯疱疹性全身感染、先天性紫质病。婴儿期多见高雪病、严重半乳糖血症、勒 - 雪病。年龄较长儿童多见韩 - 薛 - 柯综合征、慢性充血性脾肿大 ( 班替综合征 ) 及类风湿病等。         (3) 伴有症状         1) 发热  可能有感染存在,但某些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等亦可发热。疟疾、黑热病、回归热以及霍奇金病等常有特殊热型,能助诊断。         2) 腹痛  肝组织和肝包膜炎、肝细胞坏死常引起肝区疼痛;脾周围及脾血管栓塞可致脾区疼痛;溶血性贫血危象期肝、脾均能出现显著疼痛。         (4) 肝、脾增大程度         1) 肝脏增大  肝脏向上增大如阿米巴脓肿;向下轻度增大 ( 肝右肋下 <3cm) ,如传染性肝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脂肪肝、白血病及多种传染病;中度增大 ( 肝右肋下 >3cm 至脐水平 ) 如血吸虫病 ( 右叶大为主 ) 、肝癌、肝脓肿、黑热病及结缔组织病等;重度肝大超过脐水平,如糖原累积病、承瘤氏病、包虫病等。         2) 脾脏增大  脾脏轻度增大扪诊时刚可触及或在左肋缘下 <3cm ,如全身感染中毒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沙门菌属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慢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         (5) 肝、脾质地         1) 肝脏  质地较软者多见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全身感染性疾病、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阻塞性黄疸。质地硬者多见于肝硬化、肝肿瘤等。         2) 脾脏  与病情长短、病变性质有关。柔软者如急性感染性疾病 ( 如伤寒、黑热病等 ) 。质硬者如慢性疟疾、充血性脾肿大等。         2 .辅助检查         (1) 血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  如白细胞总数减少可见于沙门菌属感染、脾功能亢进、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见于化脓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严重感染、某些血液病、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等。血小板增多可能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结节病及某些癌肿等。         (2) 外周血寻找异常细胞  如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弥漫性红斑狼疮、黏多糖病 I 型 ( 承瘤氏病 ) ;还可发现疟原虫、螺旋体 ( 回归热 ) 等病原体。         (3) 细菌学及血清学检查  可确定某种病原体感染。         (4) 骨髓、肝、脾、淋巴结和皮肤病灶穿刺液及活组织检查能发现异常细胞及病原体。         (5) 血清免疫学检查  对某种细胞、立克次体、弓形属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类风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有助。         (6) 血生化检查  对肝功能的检查尤为重要。对一些代谢病需做特殊酶学检查。         (7) 组织活检、肝、脾、淋巴活检。         (8) 影像学检查  对肝、脾、腹腔及心脏的超声波检查;对肺、膈的 X 线检查及食管吞钡检查; CT 检查对确定肝、脾、肿物有一定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儿科护理为中心,探讨护患沟通技巧。方法在儿科患者护理整个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沟通技巧。结果基于护患沟通的强化,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投诉率极大降低。同时,促进了医院及科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结论护患沟通技巧灵活运用到实际中,能促进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投诉率的降低,以及患者满意护理工作程度提升。

  • 标签: 儿科护理 沟通 技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探究儿科急性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时的用药状况。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分析对象,采用回顾式分析法对 80 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用药状况进行探析,同时对所有抗菌类的应用情况一并做出研究。结合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探究,最终对使用药物的临床疗效做出科学评价。 结果 : 80 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用药共计 43 种,经过实验分析,其中 18 例为抗菌药物类型。 80 例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后 60 例痊愈, 12 例患儿为有效层级,其余 8 例患儿的病情毫无好转迹象,经统计,临床药物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痊愈率为 75% 。 结论 :科室医护人员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保证用药安全性以及合理性,同时明确致病病原体的类型,给予针对性的用药措施,如此一来,即可有效提高儿科对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科 急性支气管肺炎 临床用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常见的儿科临床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控制对策。方法:在本院 2019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期间,随机选取 40例儿科临床护理缺陷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 n=20)和护理缺陷控制组( n=20),对比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护理缺陷控制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p<0.05)。结论:通过对儿科患者进行护理缺陷控制操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缺陷事件。

  • 标签: 儿科 临床护理 控制对策 护理缺陷
  • 简介:摘要: 护理人员,最早起源于一词“南丁格尔”,这一词语的意思为“救死扶伤”,南丁格尔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术后护理,因此,日常人们都以“妙手仁心”与“白衣天使”比喻医生与护士这一职业,以此凸显出这一职业的高尚的思想道德精神以及舍己救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中国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就以“仁”为其核心思想,也就是说现代护理与中国文化的渊源源自于孔孟的儒家文化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 标签: 中医 医药 护理 中医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分析与报道。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于我院诊治的儿科患儿 3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 190例,分析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实验组行风险护理,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对比最终护理效果。结果: 380例患儿中共出现 29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占比 14.73%;经护理后实验组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10%低于对照组 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医嘱执行错误、意外跌落、管道脱滑、护理人员操作失误等都是影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因素,采用风险护理能够有效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的病情康复。

  • 标签: 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与处理对策。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录的45名医院儿科实习生,对所有实习生均实行护理带教工作,通过回顾整个护理带教流程,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带教的原因,之后依据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护理带教工作中的问题。结果 影响儿科护理带教质量的原因包括带教方法不合理、带教老师对实习生重视度不足、学生自身专业技能欠缺等方面。结论 儿科护理带教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护理带教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降低相关因素对儿科护理带教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儿科 护理带教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应对对策。方法:从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儿中选取 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39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 39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儿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科室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患儿 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免疫球蛋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 100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一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 94%,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 80%,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为 78%。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患儿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早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针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儿科护理中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进行综述,包括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嘈杂的工作环境、护士缺乏有效促进沟通的技巧、患儿的依从性差、患儿家长对医护工作不理解等。提出针对特殊护理对象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台理运用沟通技巧等,从而促进儿科护患沟通顺利进行。

  • 标签: 护息沟通 儿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科门诊输血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预防对策。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门诊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录的380例输液儿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其基础上对解决对策进行制定。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问题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与家属缺乏有效沟通、患儿配合度较差、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护理巡视不到位等方面。结论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多样性,为了有效预防各类安全隐患的出现,需要针对安全隐患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从而确保患儿的输液安全。

  • 标签: 儿科 门诊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 16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80例,观察组 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护理质量评价等观察指标优势明显,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的产生。

  • 标签: 儿科 细节护理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 90 例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按照住院顺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数量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予以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质量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P < 0.05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P < 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 95.5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4.44% ,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P < 0.05 )。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儿科 护理工作 优质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 儿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展开 临床研究, 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6 月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 852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分成腹泻组和非腹泻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展开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 852 例患儿中,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者共计 49 例,发生率为 5.9% ;经统计发现,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患儿在性别比例上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腹泻组患儿低龄、体重轻、抗生素联用的比例高于非腹泻组( P < 0.05 );腹泻组患儿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较非腹泻组发生明显延长( P < 0.05 )。 结论 造成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因素较多,多与患儿的年龄、体重、抗生素应用种类以应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加以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儿科 抗生素 腹泻 合理用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能级管理在儿科 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 2018月 2月 ~2019年 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时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实施能级管理后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感染监控、健康教育、家属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儿科 重症监护室中实施能级管理,护理质量更高,可有效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能级管理 儿科 重症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