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双胍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方法:选取我部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1月 治疗 的50例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例,对 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 甲双胍。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照组治疗无效率为 48%。观察组治疗无效率为 1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和戊酸雌醇应用在绝经后女性宫腔镜检查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01月至2020年05月收治的60例行宫腔镜手术的绝经女性患者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单用米索前列醇,观察组单用戊酸雌醇。就手术情况、宫颈软化程度和不良反应作出比对。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膨宫液、手术用时和扩宫用时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总软化率96.67%比对照组70%低,P0.05。观察组宫腔镜检查失败率3.33%与对照组10.0%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腔镜术前将米索前列醇和戊酸雌醇应用于宫颈预处理中取得的效果较为确切,可在临床中继续推广。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戊酸雌二醇 宫腔镜 宫颈预处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培酮与甲双胍联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BPRS评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纳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 n=32,利培酮治疗)、观察组( n=32,利培酮与甲双胍),观察效果。结果:从两组患者的 BPRS评分来看,治疗后观察组 BPRS评分较低( P< 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 P> 0.05)。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与甲双胍联用治疗,可提高患者的 BPRS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利培酮 二甲双胍 精神分裂症 BPRS评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 ELISA试剂检测 HCV反应性结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74例 HCV阳性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2家 国产抗 HCV ELISA试剂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家 国产试剂与 RIBA确证结果和进口试剂结果的符合性,其中, 60份抗 HCV进口试剂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有 11例 (14.9%); RIBA确诊结果和 2家国产试剂检测结果符合性较高。结论 目前我国市场销售的 ELISA试剂存在假阳性可能,采用不同的试剂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可通过多种试剂相结合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国产 ELISA试剂 抗 HCV反应性 进口 ELISA试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当中, 10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统计上述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和利尿剂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P> 0.05。结论:头晕、恶心、低血钾症、心动过缓以及下肢水肿、低血压等均为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需合理为患者用药,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不良反应 安全性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早孕反应的效果。方法病例样本为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时间我院收治的 86例早孕反应孕妇,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 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量保持一致, n=43,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孕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研究比较两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初诊时两组孕妇早孕反应评分无差异( P< 0.05),干预后研究组孕妇早孕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孕妇早孕反应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孕妇早孕反应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其药学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74 例阿莫西林不良反应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给药途径、药物剂量、给药时间、不良反应,并分析阿莫西林的药学原理。 结果 阿莫西林经口服给药的比率高于静脉滴注( P <0.05 )。用药 1~7d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 时间 ( P <0.05 )。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 P <0.05 )。 74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治疗,其中停药后症状自行消失的 32 ( 43.24% )例,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的 41 ( 55.41% )例患者,治疗无效的仅有 1 ( 1.35%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8.65% 。 结论 临床在予患者行阿莫西林治疗时,需严格把控用药指征,严密监测用药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及时处理,确保临床用药合理性。

  • 标签: [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药学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于孕妇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早孕反应的减轻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 2018年 4月到 2020年 3月收治的 80例出现早孕反应的孕妇做分组(随机数表法)研究,分为甲组同乙组,两组均 40例孕妇。其中,乙组开展常规护理,而甲组在乙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早孕反应程度、护理满意度、心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的护理干预实施后,甲组早孕反应程度评分小于乙组( P< 0.05);甲组护理总满意度大于乙组( P< 0.05);甲组抑郁评分小于乙组( P< 0.05);甲组焦虑评分小于乙组( P< 0.05)。结论:于孕妇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早孕反应程度,并可改善不良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孕妇 心理护理干预 早孕反应 减轻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 58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旨在为临床上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本院于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3月期间精神病患者服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名称、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严重程度、停药或减量后是否好转、对原有疾病的影响等,旨在为本院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是氯氮平片、奥氮平片、利培酮片以及碳酸锂片,分别占 43.1%、 12.1%、 12.1%、 8.6%;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分别占 25.9%、 15.5%、 12.1%、 12.1%; 25例患者不良反应较严重, 33例患者程度一般, 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停药或减少剂量,其他患者按说明书服用方法继续正常剂量服用, 58例患者最终均好转, 1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的导致病程延长, 1例患者病情加重, 45例患者未对原患疾病产生不良影响。结论:精神病治疗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脏器,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最大程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临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 年 7月至 2020 年 7月期间儿科接收接受药物治疗患儿 1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探讨儿科常见药物合理用药措施。结果 所有患儿中共 13例患儿出现用药后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 1例,肝功能损害 3例,皮疹 6例,肾脏损伤患儿 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3%。其中造成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因素与患儿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具有较大联系。结论 临床儿科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途径不同、用药剂量过高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有关,针对性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用药效果。

  • 标签: 儿科治疗 常见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使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研究常用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 ADR )情况。 方法: 选择在 2019.01-2020.01 间于我院接受常用抗生素治疗的 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总结 120 例患者病情资料。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给药方式对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 年龄在 10 岁以下和 61 岁以上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分别为 30% 和 33.4% ;使用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抗生素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 48.4% ,肌内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 12.5% 。 结论: 年龄过小、年龄过大以及使用静脉滴注给药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和病情选择正确的抗生素药物和给药途径。

  • 标签: 常用抗生素 不良反应 (ADR) 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