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PL)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通过分析患者总生存(OS)率和无瘤生存(DFS)率,评价该方案的远期疗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评判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7.5%(42~8),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0.7±4.6)d;年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惟一因素。4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87.5±4.8)%、(85.4±5.1)%、(78.3±6.7)%;进入完全缓解后治疗的42例患者的1、3、5年DFS率分别为(97.6±2.4)%、(93.9±4.2)%、(89.5±5.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险度分层、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DFS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初治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葸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蒽环类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改变,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服用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34例作为癫痫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癫痫组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癫痫组治疗6、12个月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36±4.72)%、(15.87±5.68)%比(5.32±1.41)%,P〈0.01],且治疗12个月中性粒细胞活化率高于治疗6个月(P〈0.05)。癫痫组治疗前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治疗6、12个月血清h-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64±1.22)、(6.96i2.64)mg/L比(1.46±0.27)mg/L,(74.72±22.58)、(96.67±30.25)ng/L比(31.72±12.16)ng/L,(32.59±8.45)、(46.74±12.16)ng/L比(15.36±4.45)ng/L,P〈0.01],且治疗12个月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患儿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8、0.402、0.344,P〈0.0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出现了显著的升高,中性粒细胞的异常活化使机体处于高氧化应激状态。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 中性粒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成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贫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根据年龄分成中青年(〈65岁)组(43例)及老年(≥65岁)组(29例);应用Logistic分析探讨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在72例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47例(65.3%)出现贫血,中青年组贫血发生率为55.8%(24/43),老年组贫血发生率为79.3%(23/9),老年组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年,OR=1.23,95%CI1.12~1.95,P=0.001)、糖尿(OR=1.34,95%CI1.14~1.89,P=0.013)及大量蛋白尿(OR=1.11,95%CI1.05~1.76,P=0.011)是总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贫血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治疗前年龄(每增加10年)、糖尿及大量蛋白尿是成年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血管炎 贫血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与组织因子(TF)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AECOPD患者49例(AEc0PD组)和同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AECOPD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为PCT增高组(PCT≥0.5μg.L,19例)和PCT正常组(PCT〈0.5μg/L,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TT和血清MCP-1。结果AECOPD组血浆TF、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03.6±92.9)、(152.8±99.9)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6.9±24.3)、(87.5±41.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浆TF与血清MCP-1呈正相关(r=0.673,P=0.029)。PCT增高组血浆TF及血清McP.1水平分别为(215.3±71.2)、(181.1±61.6)ng/L,显著高于PCT正常组的(192.4±79.7)、(137.3±74.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激活的高凝状态,PCT增高者更严重。老年AECOPD患者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监测血浆TF与血清MCP-1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心、肺、脑等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凝血致活酶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类 降钙素原
  • 简介: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M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MCRCC无特殊临床表现,无典型的肾癌“三联症”,诊断主要以B超和CT为主,治疗以肾癌根治术为主,也可行肾部分切除术。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2,7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局部复发,失访1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3例,pT1bN08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级。结论MCR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肾癌,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术前确诊较困难,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有一定难度。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MCRCC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可考虑行腔镜下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 标签: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肾切除术
  • 简介:目的讨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病理结果。结果241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223例(92.5%,223/241),副神经节瘤18例(7.5%,18/241)。家族性嗜铬细胞瘤20例。有高血压症状193例,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30例,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70例。241例患者中病理回报恶性倾向30例,恶性8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75例。随访1~7年,术前有高血压症状者中24例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仍稍偏高,口服降压药物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患者血压恢复正常;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者中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前药物扩容准备可以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和首选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糖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访2012年1-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并常规产前随诊的孕18-24周初产孕妇,检测血糖,根据糖耐量试验(OGTY)结果筛查妊娠糖尿(GDM),比较GDM与非GDM者间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并应用Logisitc回归分析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结果GDM的发病率为7.5%。非GDM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32±0.2)kg,GDM孕妇为(3.62±0.3)kg,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孕前BMI、孕期增长体重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ddRatio,OR)分别为1.10、1.14、5.12、2.13(P〈0.05);纳入上述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表明,GDM是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3)。结论GDM孕妇的新生儿体重显著性大于非GDM孕妇。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出生体重 巨大儿
  • 简介:尼曼-匹克(Niemann-Pick)(NPD)又称鞘磷脂沉积,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德国儿科医生AlbertNiemann于1914年首先报道,后经LudwigPick进一步阐述而命名.1966年人们才认识到本由于神经鞘磷脂酶缺乏及活性降低所致.其发病率为(0.5~1.0)/10万,好发于中东、西欧、北美等地区[1].亚洲人发病率最低,以A型(急性神经型)最常见,约占85%.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史.2012年1月我院收治1例A型NPD患儿,现报道如下.患儿女,8个月,面色苍黄、双下肢无力3个月余,发现肝脾肿大半个月,咳喘3d入院.病程中无反复发热,无皮疹、吐泻、水肿,无鼻出血、便血等,精神较差,少动,喂养困难.在外院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46U/L,其叔父患肝炎,被诊为"病毒性肝炎",住传染病院,查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CMV)抗体均阴性,腹部彩超发现肝脾巨大,疑诊"血液?"

  • 标签: 尼曼-匹克病 A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炎病毒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不同开窗方式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以期为不同严重程度慢性上颌窦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60例确诊为单侧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根据Lund.MackayCT评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颌窦Lund.MackayCT评分=1分的27例患者分为A组(13例)和B组(14例),上颌窦Lund.MackayCT评分=2分的33例患者分为C组(17例)和D组(16例)。开窗方式的选择:A组和C组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0em;B组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5—2.0cm;D组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即将上颌窦口扩大为〈1.0cm,同时行下鼻道开窗1.5~2.0cm。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比较各组主观症状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与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改善情况。结果A、B、C、D四组术前SNOT.20评分分别为(8.73±2.63)、(8.69±2.41)、(10.22±1.79)、(10.81±1.84)分,术后6个月分别为(3.07±1.32)、(2.79±1.47)、(4.33±1.56)、(2.27±0.98)分,四组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术前与术后6个月SNOT-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前SNOT一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术后Lund—Kennedy评分分别为(3.82±1.36)分和(2.57±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上颌窦炎病变较轻者(Lund.MackayCT评分:1分),上颌窦口扩大为〈1.0cm即可。对于病变较严重者(Lund.MackayCT评分=2分),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 标签: 内窥镜 上颌窦炎 上颌窦口
  • 简介:目的探讨液基膜式超薄细胞检测(TCT)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宫颈病变筛查的患者2879例,经TCT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TCT结果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879例患者经TCT异常267例,其中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114例,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44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43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62例,鳞状细胞癌4例。267例TCT异常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宫颈炎9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6例,CINⅡ56例,CINⅢ78例,鳞状细胞癌3例。结论TCT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能提高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宫颈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阴道镜检查 宫颈疾病 液基膜式超薄细胞检测
  •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中慢性前列腺炎(CP)、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患病情况,并探讨CP与BPH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常规检查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计数(EPS-WBC),了解CP患病情况,并将受试者按EPS-WBC分为0~4个/HP组、5—10个,HP组、≥11个/HP组,分析各组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结果cP患病率为23.39%(40/171),BPH患病率为67.25%(115/171)。TPV以EPS—WBC5~10个/HP组最大[(42.90±29.00)m1],与EPS—WBC0—4个/HP组[(33.83±14.00)m1]、EPS—WBC≥11个/HP组[(30.60±11.71)m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S—WBC0~4个/HP组与EPS—WBC≥11个/H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水平、PVR、IPSS评分与QOL评分虽都以EPS-WBC5~10个/liP组最大,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S.WBC5~10个/HP组Q一最小,为(12.71±4.25)ml/s,EPS—WBC0—4个/HP组和EPS—WBC≥11个/HP组分别为(14.86±5.43)、(12.99±4.01)ml/s,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中,CP的患病率较高,CP炎性反应在BP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在治疗BPH的同时,莺视控制CP.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家居护理对糖尿足截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疼痛程度评估对36例糖尿足截肢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残肢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独立性、社会关系、总平均分等领域观察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家居干预措施。可提高糖尿足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家居护理 糖尿病足截肢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预防艾滋、性病(AIDS/STD)相关知识,正确对待AIDS/STD患者,学会保护自己,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方法将广州市农村地区一所高中的72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健康教育前后两次相同内容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学生对AIDS/STD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偏低,15.65%的学生对艾滋有恐惧感,36.04%和37.15%的学生不愿与同学和朋友交往,有1.66%的学生发生过性交行为,在1.66%的学生中,仅有16.67%使用了安全套,0.83%的学生有2个或以上性伴侣。结论学生对AIDS/STD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排斥AIDS/STD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建议全面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健康生活行为方式。

  • 标签: 农村 高中学生 健康教育 AIDS STD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在糖尿足溃疡Wagner分级2~3级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糖尿足溃疡Wagner2~3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超声清创联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组(负压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27例)。两组均辅以控制血糖及血压、抗凝、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负压组愈合29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34%(50,53);常规组愈合7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7.78%(21,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组超声清创过程中发生疼痛9例,血红蛋白下降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清创后再对创面给予智能负压创伤疗法在治疗糖尿足溃疡Wagner2—3级中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足 血气监测 经皮 超声清创 智能负压创伤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糖尿足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2例糖尿足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吸入100%纯氧,压力为243kPa,持续25min,稳压后面罩吸入纯氧20min,共3次,每次间隔休息5min,每周6次,连续5周,共30次.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创面面积,并应用RT-PCR方法检测VEGF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4.9±3.4)mmol/L比(12.4±3.9)mmol/L、(5.8±1.7)%比(9.0±1.4)%、(1.3±0.4)g/L比(4.3±1.6)g/L],创面面积明显缩小[(29.5±23.2)cm2比(57.1±43.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血浆中VEGF基因随治疗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第3、4周出现耳鸣,但很快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增加糖尿足患者VEGF的表达水平,并促进糖尿足溃疡的愈合.

  • 标签: 糖尿病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高压氧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全面衰退量表(G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24±0.47)mmol/L比(5.28±1.12)mmol/L、(1.87±0.25)mmol/L比(3.32±0.35)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55±0.27)mmol/L比(1.08±0.29)m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14.52±2.83)分比(11.85±3.32)分、(13.11±2.58)分比(11.79±3.04)分,P〈0.05],ADL评分和G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36.07±4.57)分比(46.39±6.07)分、(4.15±0.38)分比(5.72±0.48)分,对照组:(41.52±5.31)分比(46.18±6.63)、(5.24±0.41)分比(5.65±0.51)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为2.33%(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多奈哌齐治疗AD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阿托伐他汀 多奈哌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