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临床潜在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定期进行产检并分娩者5318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围产期保健指导,对潜在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结果5318例孕产妇中,合计出现150例早产,其中自发性早产63例,占11.8%,胎膜早破52例,占9.78%。非重度子痫前期8例,占0.15%。双胎妊娠10例,占0.19%。结论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诸多,在临床围产期保健工作中我们要尽可能的控制这些导致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早产可能性,保证产妇与婴儿的安全。

  • 标签: 早产 围产期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寻找解决措施。方法选择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外科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共计发生1例伤口感染,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共计发生2例坠床,2例跌倒,2例伤口感染,1例压疮和1例用药错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6.0%;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科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护理 潜在危险因素 相关性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并挖掘丹参已经失传的潜在功效,为当前医学临床领域作出贡献。方法通过搜集大量我国古代本草领域、医学领域中有关丹参功效的文献资料,及丹参的临床应用案例,并对相关资料、案例加以梳理总结。随后将总结资料与我国2015年修订的《中国药典》中有关丹参的内容加以对比,从而发现当前我国医学领域中所失传的丹参使用方法,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丹参潜在功效的实效性。结果通过将古代典籍中丹参的临床应用范围与《中国药典》中有关丹参的内容进行对此,除去二者相吻合内容外,古代记载中关于丹参在中风、水肿、咳嗽、胎动等疾病中的应用,《中国药典》并没有记录在案。结论通过对此古代典籍和《中华药典》,发现了丹参在临床应用中的强骨、去热、息风、消肿、止咳、安胎等潜在功效。

  • 标签: 丹参 临床应用 潜在功效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究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探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进行外科手术的 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术后采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 50患者记为实验小组,将采用常规护理的 50例患者记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将强护理风险管理及常规护理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风险事件、并发症及护理投诉例数。结果:实验组总满意度率为 100%,高于对照组的 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并发症及护理投诉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缩短了住院时间,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对策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期间接收的外科疾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到,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患者风险以及医院管理风险等内容,在具体护理过程中针对观察组患者有效实施风险应对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本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110例,使用平均方法分到风险管理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统计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潜在风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落实相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风险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外科 潜在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9月所收治的48例外科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对照组患者按着常规管理方式开展护理工作,观察组患者针对护理风险采取改良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针对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对策。结果:经过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患的风险发生率为2(8.33%),对照组病患的风险发生率为8(33.34%),观察组病患的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且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科护理 对策 护理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存在于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加以分析,探究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外科患者中抽取180例,将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对他们实施的护理情况,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基于此提出并制定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外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有部分外科护理人员不具备强烈的风险防范意识,未能认真将自身的岗位职责履行到位,不具有分析病情和判断病情的能力,未能把相应的告知工作落实到位,引流管容易发生脱出、扭曲和堵塞的情况。结论应当基于存在的风险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以使各种潜在风险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提高外科患者对外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 标签: 外科 护理工作 风险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外科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探讨如何针对潜在风险制定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来本院外科诊疗的患者150例,分为两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制定预防护理风险干预方案的护理,实施更高质量的预防外科护理风险的干预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制定风险预案进行干预护理的方式后,其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科护理中,通过对外科护理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出护理干预措施,这种护理模式,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式。

  • 标签: 外科护理 潜在 护理风险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