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与临床意义进行分析,为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效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真菌感染患者80例,本次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依照患者是否检测出真菌感染,并根据菌种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对照组则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对广谱抗生素进行选择,给予患者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情况上,如体温恢复时间、无痰、住院时间以及治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唯有及早的对患者实施真菌检测,便能够对抗生素进行更好的选择,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治疗的效果以及有效节约治疗的时间。

  • 标签: 真菌 医院感染 检验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研究分析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给予常规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呼吸道方面的护理,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以及用药方法,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结果100例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经过临床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患者的患者有91例,其中67例患者经过复查均无真菌感染。结论对肺结核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减少其他不问真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真菌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2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1%,复发率10.71%,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复发率2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护理干预 治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模式在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的80例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阴道炎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正常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多项护理干预模式等,对照组按照医嘱正常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研究周期为2周,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更高,且治愈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3和0.016)。结论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和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方面,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在临床应用中,应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真菌性阴道炎 临床效果 护理干预模式
  • 简介:目的研究移植患者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CMV-DNA的检测结果比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25份移植患者分别做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中巨细胞病毒检测,对两组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分析比较。结果血浆样本阳性62份(占14.59%),PMBC为43份(占10.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者均阳性为35份,PMBC阳性但血浆阴性为8份,血浆阳性但PMBC阴性为27份,两组又有较高的阴性(92.93%)和阳性(81.40%)符合率。并对定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PMBC检测结果灵敏度明显高于血浆。结论相较于常规的免疫法和pp65,血浆中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测定对于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PMBC中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的高灵敏度对于血浆学检测具有补充辅助意义。同时检测,能够更好地提高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的检出率。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移植 单个核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总结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术后黏膜上皮化情况。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76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在鼻内镜下观察其黏膜恢复情况。结果: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进行手术的实验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形态明显优于使用全自动切割吸引系统进行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经组间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上皮化时间为2.7个月。大部分患者在2.9个月完成上皮化。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是一种更微创的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术后复查至少3个月。

  • 标签: 鼻内镜 真菌性上颌窦炎 上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表现出康复迹象,但由于护理存在差异,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明显,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呕吐等等,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运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在很多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必须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今后,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积极使用优质护理,在多方面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缺血性 脑血管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