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PCI治疗ST抬高心肌梗死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入院后52例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并行针对性护理,其余5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或择期行PCI治疗的均未做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经针对性护理后,本组患者的病情均的得到有效控制,护理有效率为100%。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本组52例患者中,41例满意,11例较满意,0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52例患者未经针对性护理,护理有效率为98%,52例患者中30例满意,18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结论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急诊PCI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在心血管内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患者而言,其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发病1h内死亡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急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其抢救成功率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早期治疗,同时患者临床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展开分析。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一例典型急性ST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样本并对治疗方法、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先做相关检查以确定病情及治疗方案,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做急诊手术,经冠脉溶栓恢复血流再做介入治疗。结果:针对右冠和前降支闭塞情况,分两次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后残余狭窄降至0%、TIMI血流达到3级,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并出院。结论:对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一定要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经溶栓可恢复血流,经介入可疏通血管。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液灌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将心电图检查应用在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结果。方法:按照信封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查,分析临床检查结果。结果:100例患者未出ST提高和Q波异常,只有ST-T改变。结论:医务人员将心电图检查应用在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Q波不具有典型性,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血清酶学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情况,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非ST段抬高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介入治疗后( PCI) ST回复不良的危险因素,为 AMI分层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 100例我院行 PCI治疗的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ST回复情况分为完全回复组和回复不全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ST回复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 PCI治疗的 AMI患者中 21例( 21..00%) ST回复不良, 79例( 79.00%) ST完全回复。单因素分析表明 AMI患者 PCI术后 ST回复不良与年龄≥ 70岁、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未应用、缺血时间长和左前降支病变有关( P< 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 PCI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史无关( P> 0.05)。 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年龄≥ 70岁、未应用血小板蛋白拮抗剂和缺血时间长是 AMI患者 PCI术后 ST回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体表心电图 ST回复判断心肌再灌住,操作简单,可用来指导临床工作,备具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心肌的再灌住。术前做好沟通,预测手术风险;术中避免加重心肌细胞的再灌住损伤,及早应用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注意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回复不良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8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溶栓组与延迟组,每组各40例,其中给予溶栓组患者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择期行PCI治疗,延迟组患者入院后即刻行PCI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冠状动脉(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延迟急诊PCI治疗方案仍可再通梗死相关动脉,有助于急性患者病情的转归与预后,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溶栓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肌梗死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急性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将本院收治的 60 例 急性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P<0.05 )。 观察组的心率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05 )。 结论: 急性 ST 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常规急诊护理 护理流程路径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国产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进口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的氯吡格雷是治疗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新选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品质,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国产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194-01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原溶栓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对症处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尿激酶原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80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提高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50例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急救护理、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心电图、启动导管室、溶栓开始、急诊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梗死,对照组发生率24.00%,与其对比观察组的4.00%明显较低。结论 采用时间路径式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救时间,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 标签: []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 急性ST段抬高型心机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对无溶栓限制条件的急性ST抬高型STEMI患者执行早期溶栓治疗,旨在促进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以提高生存机率并增进生活品质。方法:研究的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0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STEMI患者使用尿激酶150ku进行溶栓治疗(时间:12小时内),同时配合抗血小板疗法、镇痛措施(如吗啡注射液)等全面干预。结果:住院期间溶栓率为21.25%,在3小时内溶栓的比例为5.00%;急诊溶栓的比例为21.25%,3小时内溶栓的比例增加到16.25%。在3小时内完成溶栓的比例中,急诊处理明显高于入院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紧急阶段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对于增强急性STEMI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至关重要,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改进心肌功能,并对长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 ST 抬高性心肌梗死首选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为急诊造影加支架植入术(PCI),此手段优于常规溶栓治疗,但直接 PCI 要求在首次医疗接触 120 分钟内开通血管,做为基层医院不具备直接 PCI 条件,且我区大部分基层医院很难在 120 分钟内转运至具备 PCI 中心开通血管。本研究旨在探讨在 120 分钟内不能通过 PCI 开通血管的患者,发病在 3-12 小时内,使用常规治疗剂量的溶栓剂(尿激酶)治疗,溶栓后早期 2 小时内转运至具备PCI 中心的医院进行 冠脉造影及PCI 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38 例 STEMI 患者服用 ASP、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和静脉肝素后接受尿激酶 150 万单位+0.9%氯化钠 100ml,半小时内滴入,并在 2 小时内转运至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心脏中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 闭塞血管有固定性狭窄大于80%行支架植入术,和同期进行的 58 例 STEMI 直接行冠脉造影及PCI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的终点包括,直接 冠脉造影及PCI的结果,溶栓治疗后 冠脉造影及PCI的结果,治疗后 2 周内两组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冠脉造影示血管开通率 68%(49%TIMI 血流 II 级,19%TIMI 血流 III 级),直接冠脉造影组为 48%(30%TIMI 血流 II 级,

  • 标签: [] 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