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的孕妇常规心电图ST-T段改变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接受的210例妊娠晚期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1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两组ST-T改变检出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检出率为17.62%,对照组检出率为4.76%,在检出率上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检出后经过休息与吸氧治疗,观察组部分ST-T改变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对照组休息与吸氧治疗后均回复正常,同时观察组患者中ST-T改变者在产后2个月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常常会出现心电图ST-T段改变,这主要是生理性的改变,妊娠后一段时间患者心电图基本可以恢复正常。

  • 标签: 妊娠晚期 心电图 ST-T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宫颈炎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NKTs)与炎症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KTs和细胞因子变化及炎症分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KTs及IFN-γ低于对照组,IL-6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宫颈炎患者IL-6与炎症分度呈正相关性,NKTs及IFN-γ与炎症分度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NKTs、IFN-γ及IL-6与炎症分度呈明显相关性,NKTs及IFN-γ降低、IL-6升高是反映慢性宫颈炎疾病的免疫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宫颈炎 炎症分度 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3.0T核磁共振对椎管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7年5月间在本院进行检查的46例椎管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随访并总结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入选的46例患者中,经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出有11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23.91%)、9例患者为转移瘤(19.57%)、8例患者为脊膜瘤(17.39%)、8例患者为室管膜瘤(17.39%)、8例患者为神经纤维瘤(17.39%)。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在此次研究的4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为星形细胞瘤(23.91%)、10例患者为转移瘤(21.74%)、9例患者为脊膜瘤(19.57%)、8例患者为室管膜瘤(17.39%)、8例患者为神经纤维瘤(17.39%)。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标准,核磁共振诊断正确率为95.65%(44/46)结论:在椎管肿瘤的诊断中,3.0T核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确切,诊断准确率为95.65%,为患者早期确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椎管肿瘤 核磁共振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对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的肩关节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肩关节疾病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经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横轴位T1、T2斜矢状位,T1、T2加权像,T2斜冠状位,水脂分离像进行扫描,部分患者型关节造影检查,对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观察发现,所得图像质量均相对较高,水脂分离像技术所得图像效果最佳,能够对骨髓内信号改变、关节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病变、肌肉内病变以及周围软组织并不进行清晰的观察,临床诊断价值显著。结论:采取永磁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对肩关节进行扫描的优势明显,可以获得高质量图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0.35T开放式磁共振扫描仪 肩关节 水脂分离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PPD对老年肺结核的检测比较,评价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老年结核病诊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测定89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73例菌阳肺结核病患者,95例菌阴性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T-SPOT.TB实验及PPD两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病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84.9%及86.3%,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为9%。老年肺结核患者包括(菌阳患者和菌阴患者)分别行TSPOT-TB行PPD实验阳性率分别为85.7%和57.1%。老年非结核患者行T-SPOT.TB和PPD,阳性率分别为89.9%、85.4%。结论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于老年结核无论菌阴还菌阳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其敏感性优于PPD检测。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与PPD对非结核老年病人均有比较高特异性,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非结核呼吸道疾病,老年肺结核 PPD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肝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屏气配合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59%,对照组为67.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检查完成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及所得影像伪影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过敏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3.5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降低过敏反应,提高检查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3.0T磁共振 增强扫描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1535C/T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测序技术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内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内脏脂肪素-1535C/T基因位点有三个基因型TT,TC,CC型,内脏脂肪素-1535C/T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为53.4%,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44.2%(X^2=5.57,P〈0.05),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频率为36.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21.6%(X^2=6.39,P〈0.05)。在急性心肌梗塞组中,CC基因型组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显著性高于CT及TT基因型组(P〈0.05,P〈0.025)。结论内脏脂肪素的-1535C/T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塞及血清内脏脂肪素的水平的遗传易感性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内脏脂肪素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CIN分级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所选取77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例子宫颈鳞癌患者、30例子宫颈慢性炎以及30例正常子宫颈患者的P16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CIN分级的关系。结果子宫颈慢性炎和正常子宫颈组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对较高,其中CINⅢ级、CINⅡ级、CINⅠ级患者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8.24%、81.25%,随着CIN分级程度的加重,其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不断增加,两者呈现正相关性。且CINⅢ级患者P16蛋白诊断敏感性和均较CINⅡ级、CINⅠ级患者高,不同CIN分级的患者其P16蛋白的临床诊断敏感性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蛋白在不同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类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存在一定差异,可将其作为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断参考指标,对提高CIN分级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P16蛋白 子宫颈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取影像研究所128例肝癌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并将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观察组(64例患者实施3.0T磁共振成像诊断),将两组肝癌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中,阴性患者有4例、阳性患者有60例、检出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检出率78.13%(P<0.05),观察组肝癌患者敏感性92.19%、特异性85.94%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敏感性78.13%、特异性76.56%(P<0.05)。结论将3.0T磁共振成像和64排螺旋CT应用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后,3.0T磁共振成像诊断方式更具优势,具有检出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能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同时在临床进行使用时,应根据肝癌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3.0T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 肝癌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介绍YY/T0988.14-2016标准的背景和基本内容,阐述对标准中重要条款的理解和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测试基本原则。以期加深相关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以便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和应用本标准。

  • 标签: 外科植入物 多孔涂层 体视学 孔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