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咳嗽是呼吸科常见病,就中医学历代医籍和医家的相关论述进行整理考源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医家对咳嗽就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魏晋隋唐时期重视寒邪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病证分型和治疗方法更为丰富;及至宋金元咳与嗽开始分而论之,辨证论治百家争鸣;明清时期将咳嗽明确分为外感内伤,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统一;近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将咳嗽的辨证论治体系不断细化和完善;近年来对咳嗽病的认识较前有所创新,规范化中医辨证论治的探索也对其诊疗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咳嗽 学术源流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 简介:陈国权教授治疗咳嗽往往在脏腑相关等理论的指导下整体辨治,多法合用,而不会将其"标准"于肺系疾病中。本文通过阐发肝胆与咳嗽的关系,以陈师立足肝胆治咳嗽的验案为证,探讨脏腑相关等理论在治咳中的应用,即寻找"鸣钟之具"并"去"之,以期体现陈师临床特色,拓宽临床治咳思路。

  • 标签: 咳嗽 陈国权 名医经验 脏腑相关
  • 简介: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病都与痰瘀有关,如“怪病多痰”和“怪病多瘀”之说,可知痰瘀致病的复杂性。咳嗽是由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作咳。若痰瘀交阻,壅塞气道,必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遂致咳嗽。由于津血同源的关系,痰和瘀的形成也有痰瘀同源的关系,有因瘀致痰而痰瘀同病,有因痰致瘀而痰瘀同病,所以在治疗上应痰瘀同治。

  • 标签: 慢性咳嗽 津血同源 痰瘀同源
  • 简介:慢性咳嗽属中医"久咳",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对慢性咳嗽伏邪病机进行探讨,认为邪气内伏兼外邪引动是其主要病机特点,其中以风邪内伏、寒饮内伏、湿热内伏为临床常见。并对慢性咳嗽伏邪病机与气道炎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病机 邪气内伏 风邪 寒饮 湿热
  • 简介:慢性咳嗽肺阳虚证临床常见,历代医家早有认识,从对肺阳和肺阳虚的认识、肺阳虚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以及典型病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慢性咳嗽肺阳虚证的病因主要有外邪伤肺、饮食失节、过用寒凉药品、脾肾等他脏虚损所累以及禀赋肺阳不足等;病机为肺阳亏虚兼风邪伏肺致肺失宣降而咳;临床表现以后背寒冷症状尤为突出,"背寒冷如掌大"或可视为慢性咳嗽肺阳虚证的主症之一与辨证要点;治以疏风宣肺、温阳健脾,方用苓桂术甘汤合止嗽散加减,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慢性咳嗽 肺阳虚证 辨证论治
  • 简介: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治疗,预防典型哮喘的发生,但中医治疗该病有其优势。李俐教授为广东省首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在肺系疾病中医诊治有较深研究。李俐教授认为本虚标实是CVA的基本病理特征,本虚多涉及肺、脾、肾等脏腑,而标实不仅与外邪入侵有关,还与饮食不当有关。在治疗上强调驱祛外出,扶助正气。

  • 标签: 咳嗽变异型哮喘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妊娠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妊娠病。西医学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中国东北地区由于寒冷天气时间长及妇女妊娠后精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整个机体处于阴血聚于下、阳气浮于上的状态,肌表卫外不固,若孕妇日常寒温不当,起居不慎,易感受风寒外邪;或孕妇素体虚弱,腠理不密,易感风寒,邪犯肺脏,宣降失职,遂发咳嗽。李红梅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其认为治疗咳嗽必以治肺为主,但由于孕期的特殊性,妊娠咳嗽的治疗还要遵循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李红梅教授在临床上多采用桔梗汤加减口服配合常用食疗方及日常调护综合治疗,,临床收效甚好。

  • 标签: 妊娠咳嗽 外感风寒型 医宗金鉴 桔梗汤
  • 简介:刘良徛教授临证20余载,擅于辨证,精于辨治咳嗽。本文通过对刘良徛教授治疗咳嗽的4则验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临证治咳经验,从而为医学者辨治咳嗽拓宽思路。

  • 标签: 咳嗽 验案 刘良徛
  • 简介:临床上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很多,常见病因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从西医辨病、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角度,对既往诊治慢性咳嗽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同时阐述病证结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体会,进一步提出针对慢性难治性咳嗽应遵循的五步三要四法原则。

  • 标签: 病证结合 慢性咳嗽 中医诊治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穴位熨烫治疗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医辨证为风寒咳嗽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穴位熨烫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及咯痰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及咯痰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咳嗽缓解及咯痰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穴位熨烫治疗风寒咳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寒咳嗽 中药热奄包 穴位熨烫 临床疗效
  • 简介:慢性咳嗽为呼吸科常见病症,为中西医临床研究热点之一。有关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有独特优势。结合既往相关研究,就其病因病机、证候学规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病位主要在肺,兼及他脏,而与中焦脾胃尤为相关。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感所伤、饮食起居失节、失治误治,又因脏腑内伤、祛邪不尽,风邪、寒饮、湿热等邪气留伏于内,复由外邪引动,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而发,具有内外合邪致病的特点。其中风邪伏肺为共同病机,主要证候表现为风邪伏肺、湿热郁肺、肺阳亏虚、寒饮伏肺等。

  • 标签: 慢性咳嗽 中医 病因病机 证候规律
  • 简介:目的:评价加减旋覆夏麻芍草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CV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CVA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减旋覆夏麻芍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采用荧光酶免疫分析法(FEIA)检测患儿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的尿白三烯(LTE4)水平。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患儿的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有效病例的复发情况。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85.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81.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组在改善患儿咯痰、咳呕、多汗、舌象异常、下眼睑发青等症状或体征方面,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④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尿LTE4、血EC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儿的血EC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⑤合并用药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的合并用药患儿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⑥复发情况:治疗组的复发率为8.0%,对照组为30.4%,但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旋覆夏麻芍草汤是治疗小儿CVA的有效方剂,且有一定的疗效持续性,�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旋覆夏麻芍草汤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