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是临床常见的病,多因郁热、痰水、痰湿、瘀血、食积等邪实久滞于里,相互凝结而成。大黄既能攻有形之积滞,又能泻无形之邪热,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实证疾病,其中尤以用于治疗各种积较为常见,概括起来,不外燥屎之积、饮食之积、瘀血之积、饮邪之积、顽痰之积、邪毒之积、湿热之积、热邪之积、癥瘕积聚及胆石之积等十种积。十种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使大黄主治实证疾病的范围更加具体化,为广大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大黄 积证 综述
  • 简介:通过梳理古代及现代医家对阳明表机理的学术观点,从最具争议的问题入手,讨论阳明表的存在依据、概念内涵及其与阳明经、阳明里的区别与联系,以求更好地应用阳明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表证 阳明表证 阳明经证 阳明里证
  • 简介:升降散原为温病所设的名方,久传于世,可应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因其组成精妙,疗效显著而应用广泛,受历代医家推崇。笔者从气机升降的理论角度探讨分析升降散,谈谈临心得体会。升降散病机关键为三焦火热内郁、气机失畅,其辨证应用的重点在于气机升降失常,其愈病的机理在于"升降"二字,是以气机升降失调为治疗出发点,故疏通气机、调节气机升降为治疗关键。

  • 标签: 升降散 气机升降 临证
  • 简介:在1918年秋瘟中,浙东中医曹赤电所著《秋瘟治要略》意义颇大。曹赤电总结秋瘟的发生原因为时令天气和生活规律失调等,以体质、唇舌、便溺为诊察依据,提出了兼适二十三种病的诊断技巧。在选方用药方面,坚持分阶段施治,以汤药为主。曹赤电肯定了西医预防医学的先进性,并结合中医预防手段,对饮料、服饰等方面进行防疫指导,强调宣教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 标签: 秋瘟证治要略 瘟疫 曹炳章 浙东中医
  • 简介: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诊断与治疗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特色。现代影像学是人体运用视觉诊断疾病即望诊的延伸和发展。发生于疾病不同阶段的候,以该病病理生理或/及病理解剖的变化为基础,是中医候与医学影像可能具备相关性的立论依据。探索并逐步阐明西医常见病中医候与该病医学影像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诊断与疗效评价价值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构建中医候影像学体系,对于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证候 医学影像 相关性 中医证候影像学
  • 简介:薛雪医案中对痰饮的诊治,在病机方面主要有两点:其一为阳虚不运、痰饮内停,其二为郁热炼液、液聚为痰。根据其病机确定治法,寒痰水饮重在温阳化饮,热郁痰凝重在清热化痰解郁。通过研究发现薛雪辨治痰饮有两点重要的特色:其一是倡温通阳气,其二是重三因制宜,反映了其诊治痰饮的学术思想。

  • 标签: 薛雪 痰饮 学术思想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将2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组、风热犯心组、湿热侵心组、心阳虚弱组,进行候要素分布调查,采用因子分析,二项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结果提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并非单纯的心系的气阴两虚,其病机涉及多个脏腑,是一个综合的脏腑病机演变过程。二项分类回归分析显示,气阴两虚组与非气阴两虚组(包括风热犯心组、湿热侵心组、心阳虚弱组)候要素比较,在胸闷或胸痛、面色苍白、心律改变、心音低钝、心烦、寐差、乏力、头晕、纳差、完谷不化、善太息、默默不语、手足热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心律改变、心音低钝、头晕、完谷不化、善太息、默默不语等6项候要素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具有诊断意义。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的病机演变过程中,肝脾两脏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气阴两虚证 证候要素 肝脾
  • 简介:介绍"病结合"辨治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体会。桥本甲状腺炎主要型为肝郁痰凝、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徐氏流派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注重温阳扶正、分期论治、异病同治等。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 徐小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滞血瘀的病因和病理机制。方法选取在我院近一年来接受治疗的气滞血瘀患者56例以及48例正常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应用面部血流图对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患者收缩波幅(HS)、舒张波幅(HD)、流入时间指数()、流入容积速度(HS/α)、周围阻力指数(C/HS),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再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8例,其中治疗组进行活血药加上心理干预进行治疗,而对照组进行普通的活血药进行治疗,最后根据患者舌苔颜色、面部颜色来确定治疗气滞淤血的有效性。结果患者与正常组在HS上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HD、、HS/α、C/HS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对气滞血瘀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去了解气滞血瘀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该症候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气滞血瘀证 病理机制 病理因素
  • 简介:规范化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候是辨证的核心,也是体现疗效的关键,因此,候规范化是建立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基石,也是探索和建立现代中医方法学的前提。虽然候规范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尚未达到"统一标准"的基本目标。候系统具有动态时空、多维界面、内实外虚的特性,似乎复杂性成为"统一标准"的障碍,其实不然。国学和中医化繁为简、大而无外的思维方法对复杂性的处理具有针对性,形象-抽象-具象的非线性逻辑思维方法与西学复杂系统的科学方法并不冲突。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认可、西医也认可的共识指向是当下学科发展的基石。显然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引入是对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有益探索,那么对证候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才是引入复杂系统研究方法的最大启发。本文提出候规范化的研究理应在重新审视候内涵和外延的前提下,探索在中医药学原创思维启发下的方法学。

  • 标签: 中医 证候 规范化 原创思维
  • 简介: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的中医候特征、辨证要点,寻找尘肺的中医辨证规律,以便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99例煤工尘肺患者进行了中医候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99例煤工尘肺患者经临床医师辨证可分为9种候:风寒犯肺、风热犯肺、表寒肺热、痰热蕴肺、痰湿阻肺、肺气虚、肺阴虚、脾气虚、血瘀,其中肺气虚和痰热蕴肺的出现频次较高.对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类,归纳为肺气虚、痰热蕴肺、痰湿阻肺、血瘀4个候.结论煤工尘肺其病位主要在肺,病性虚实夹杂,尘毒阻肺的基本病机贯穿疾病过程,尘毒是煤工尘肺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此基础上,不同患者的候又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侧重.

  • 标签: 煤工 尘肺 中医 证候调查
  • 简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曰:"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条文中"微饮短气"不仅仅是独立的病理状态,更是对其它痰饮病的稳定期或缓解期的一个概括,对痰饮病的善后治疗有原则性指导意义。条文中给出的治疗方法是"从小便去之",即指"利尿";又根据病情的虚实、病位等,给出了"……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金匮要略》 短气 微饮 证治 肾气丸 苓桂术甘汤
  • 简介:本文以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理论探讨为依据进行分析,认为28条中的"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等症状不存在表病机,此病本在里而非表也;桂枝汤可调理太阴,非独为太阳表阳虚所设,方中通过去桂加茯苓白术,对足太阴脾的治疗更有针对性,且较苓桂术甘汤脾虚水停、水气上冲的邪实正虚轻,当为脾虚夹湿的典型候。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条文结构间的联系、临床医案的实例以及运用以方测的方法加以佐证。笔者得出此为脾虚阳郁水停病机的结论。

  • 标签: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脾虚阳郁水停 足太阴脾
  • 简介:心中懊憹为自觉症状,指心中烦闷殊甚,难以名状之意,其在临床上多见于心血管、情志类疾病。本症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对其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其散见于《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其共同的病因为邪热内郁,兼有水饮、燥屎、湿邪的不同;治疗以清热为主,兼以逐水、泻下、利湿等法。阐明与本症相关方证的因、机、、治,有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

  • 标签: 伤寒杂病论 心中懊憹 中医药治疗
  • 简介:经断前后诸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烘然而热,面赤汗出,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酸背痛,手足心热,或伴月经紊乱的一组临床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和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因此在治疗上以补充激素治疗为主,但是其副作用较大[1].

  • 标签: 经断前后诸证 肝肾阴虚 谢德聪 经验
  • 简介:肺系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随着环境污染、雾霾、吸烟及人口老龄化,其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情易反复缠绵,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在现代中医及苗医理论指导下,苗医药在肺系疾病的应用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临床及基础研究均展现了其在防治哮喘、肺痨、肺胀、肺癌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发掘苗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优势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苗医药 肺系病证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包括候要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对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方法收集246例2004年7月—2014年11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观察患者缺血性中风复发及死亡等预后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因素对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结果颅内多部位梗死患者其复发风险是单部位梗死患者的4.328倍,入院至发病第14天痰显现患者其复发风险是未显现患者的3.463倍,急性期使用中药汤药患者其复发风险是未使用患者的49.3%。结论多部位梗死、入院至发病第14天痰的显现是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口服汤药治疗为保护因素。

  • 标签: 缺血性中风 复发 危险因素 证候要素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 简介:[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胃癌中医虚实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由2名主治以上医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辨证,随访并记录患者生存期。[结果]中医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痰湿凝结、肝气犯胃、气血两虚、胃热伤阴。其中虚为45例(占52.33%),实证为41例(占47.67%)。各型中位生存期由长至短分别为肝气犯胃、脾胃虚寒、胃热伤阴、痰湿凝结、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其中气血两虚、气滞血瘀与肝气犯胃、脾胃虚寒的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不同型与生存期呈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证型 老年胃癌 生存期
  • 简介:封髓丹始见于元《御药院方》,早期医家多用封髓丹治疗阴虚火旺,至清代郑钦安始提出封髓丹善治阳虚上浮所致的虚火上冲,扩充了封髓丹的功用和主治。临床中,阴虚和阳虚均可导致虚阳上浮。封髓丹药性平和,经适当加减能通治阴虚、阳虚、阴阳两虚引起的虚火上冲。阴虚所致虚火上冲用封髓丹滋阴降火可酌加滋阴药,阳虚所致者用封髓丹纳气伏火可酌加温阳药,阴阳两虚所致者用潜阳封髓丹加减能滋阴助阳、调和水火。并附临床医案以佐证,以期裨益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封髓丹 虚火上冲证 阴虚证 阳虚证 阴阳两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