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关于乌梅丸病机,历代探讨良多,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肝热阳郁等诸般说法,争论至今,大多数学者多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此说法概念固然不错,然却过于笼统。笔者认为,乌梅丸病机应从中医理论的独有规律出发,将其纳入五脏范畴而言,将其病机具化为肝热脾寒,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一简要探讨。由此衍生出乌梅丸是治疗肝热脾寒泄泻主方的认识。

  • 标签: 乌梅丸 病机 肝热脾寒 泄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对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脾虚痰湿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72例,其中一组 36例,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设为腹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当中,在采用腹针组的患者都要比常规组好,患者在其他无关指标方面无差异。结论:对于脾虚痰湿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要不如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最终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这种方式的可靠性。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针灸 脾虚痰湿证
  • 简介: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瘀热内结患儿血清中细胞免疫因子的变化,了解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50例RRTI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的IFN-γ、IL-4、IL-10、IL-12进行检测。结果RRTI患儿血清中IL-4、IL-10、IL-12较健康组儿童明显上升(P<0.01),IFN-γ、IL-4、IL-10、IL-12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RRTI瘀热内结患儿发病时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Th1类因子及Th2类因子表达均上调。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瘀热内结 儿童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 简介:摘要:颈椎病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临床上常可通过“病结合”思想来诊治,颈椎病主要病位在督脉。其次可通过所累及软组织、筋膜、神经的主要分布部位确定病邪所在的经络。循行于颈肩部的经络不外乎足太阳经、足少阳经、手三阳经。最后,分析颈椎病病机,从而确定补泻手法及配穴。三步相扣,旨在为临床辨治颈椎病提供更明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颈椎病 针灸 病证结合 辨病 辨经络 辨证施治。
  • 简介:岭南罗氏妇科流派源远流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颇具特色。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岭南罗氏妇科认为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夹瘀,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注重衷中参西,病结合。强调养血活血而不动血,化瘀止血而不伤正。活血化瘀类药物宜选择平和之品,如丹参、鸡血藤、三七等;临时亦需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间,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

  • 标签: 岭南罗氏妇科 绒毛膜下血肿 补肾健脾 活血化瘀 临证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痰湿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水平,并分析其与痰湿的相关性。方法463例PCOS患者分为痰湿组和非痰湿组,记录PCOS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多毛、痤疮、黑棘皮评分;于自然月经周期或孕激素撤退出血的第3~5天空腹采血,测定性激素、血脂、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痰湿PCOS患者284例,占65.14%,非痰湿PCOS患者152例,占34.86%。痰湿PCOS患者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和痤疮、多毛、黑棘皮评分均高于非痰湿PCOS患者(P<0.05);痰湿PCOS患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载脂蛋白(ApoA1)低于非痰湿组,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IR)高于非痰湿组(P<0.05);Logistic二项回归分析,体重(OR=1.550,P=0.042)、BMI(OR=14.360,P=0.001)、痤疮(OR=1.185,P=0.000)、黑棘皮(OR=9.272,P=0.007)、TG(OR=1.939,P=0.013)和FPG(OR=9.966,P=0.000)与痰湿呈正相关,而LH(OR=0.457,P=0.000)、FSH(OR=0.261,P=0.000)、SHBG(OR=0.973,P=0.000)、HDL(OR=0.389,P=0.038)和ApoA1(OR=0.309,P=0.004)与痰湿呈负相关。结论痰湿较非痰湿PCOS患者有明显临床及生化水平紊乱,其中,体重、BMI、痤疮、黑棘皮、TG和FPG为痰湿的危险因素,而LH、FSH、SHBG、HDL和ApoA1为痰湿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痰湿证 临床及生化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候分布特点。方法5个研究中心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47例,给予现代康复或中医康复训练,评估入组时和入组21天时改良的Ashworth分级和候积分,并对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痉挛程度有效改善71例,无效76例。治疗前患者以痰、血瘀、火热为主,同时夹杂气虚候;经康复治疗后,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组的患者转变为气虚和血瘀为主要候,候复杂程度减少;无效组中,患者仍以痰和血瘀为主,且候组合较复杂。结论痰和血瘀是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重要病基础,贯穿痉挛始终;随痉挛程度改善,候由痰瘀、火热、气虚等多种复杂候组合逐渐转变为气虚血瘀为主,候复杂程度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偏瘫痉挛 证候 频数统计 关联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宣痹祛痰方治疗冠心病合并肥胖症痰瘀互结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痰瘀互结型肥胖症患者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宣痹祛痰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及 BMI评分,治疗后 TG, TC和 LDLD-C指标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伴痰瘀互结肥胖症患者时,选择宣痹祛痰的治疗方式,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是因为冠心病常会复发,因此应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观察患者长期临床疗效。

  • 标签: 冠心病 宣痹祛痰方 合并肥胖症痰瘀互结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Ⅰ~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Ⅰ~Ⅱ级AECOPD痰浊阻肺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加减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0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1秒率(FEV1/FVC)]和血气分析指标[包括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分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为93.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O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CO2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PO2、P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RC分级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mMRC分级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Ⅰ~Ⅱ级AECOPD(痰浊阻肺)患者,能较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缓解其呼吸困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痰浊阻肺证 肺功能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眩晕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治疗时间为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的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眩晕患者 70例,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中医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后风痰上扰眩晕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方案,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方案 脑梗死 风痰上扰证 眩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