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ICU(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通过一系列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改善措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ICU医院感染率;结果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改善前的44.00%上升至改善后的72.50%,目标达标率达101.95%,进步率达64.77%,感染率从12.58%下降至6.13%;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了ICU医院感染率,节约了医疗成本。

  • 标签: 品管圈 手卫生 ICU
  • 简介:摘要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从防护设施准备、个人防护用品穿戴要求、职业暴露处理方法等方面,探讨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 标签: 去污区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为探讨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意象对话疗法对戒毒人员的帮助作用,选取福建省某戒毒所的72名戒毒人员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意象对话疗法,用抑郁量表、神经质分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戒毒人员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戒毒人员的抑郁检出率为33.3%,神经质人格、积极应对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抑郁、积极应对指标有显著的改善,意象对话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戒毒人员的抑郁症状,有利于培养戒毒人员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 标签: 意象对话 戒毒人员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的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已证实的膈疝254例,观察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的形态特征、与腹水关系,并与脏器型膈疝比较,统计学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254例膈疝中非脏器型73例、脏器型181例;73例脏器型膈疝中16例(21.92%)伴液疝囊(食管裂孔疝7例、腔静脉裂孔疝5例、胸肋三角疝3例、腰肋三角疝1例),其中14例伴腹腔积液;多方位成像影像以类圆形、水滴状和半月形为主,腔静脉裂孔疝脂肪环绕积液外周,其他则相反。脏器型膈疝181例中7例(3.87%)伴液疝囊(与脏器型比较,χ^2=26.52,P〈0.01),7例液疝囊均无规则形状且均有腹腔积液。[结论]脏器型膈疝中液疝囊具一定规则形状,负压吸引腹水易进难出或疝口卡压囊内毛细血管漏出是主要形成机制。

  • 标签: 裂孔 横膈 MSCT MRI
  • 简介:目的:观察小金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米司酮口服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米司酮联合小金胶囊口服。2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有效率及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小金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小金胶囊 疗效
  • 简介:目的:对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减少临床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惩罚上报系统上报的79例护理人员发生的中成药错误给药事件为研究对象,对中成药给药错误发生情况、涉及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给药错误发生班次和导致不良后果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身份识别错误、给药遗漏和给药剂量错误为常见的3种给药错误,分别占25.3%、22.8%和19.0%;工作年限1~2年、〈1年和3~5年者发生给药错误的比例分别为32.9%、20.3%和17.7%;给药错误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是上午班、中午班和下午班,分别占34.2%、25.3%和17.7%;给药错误最容易导致1级、0级和2级的不良后果,分别占51.9%、36.7%和8.9%。结论: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中成药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中成药 护理人员 给药错误 用药安全
  • 简介:目的:观察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与对照组(n=32),治疗组患者采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28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97.4%、胃镜总有效率为94.7%,均高于对照组的65.6%、81.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Hp均下降,且组内、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 平胃散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疗法治疗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53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儿,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总结诊疗体会。[结果]经治疗后,53例患儿颈斜、颈痛、头晕头痛症状全部消失,头颈部活动恢复正常,经颈椎正侧位片复查,所有患儿寰枢关节恢复正常对位,寰齿间距亦恢复正常。佩戴颈托支架固定1个月后,经门诊拍片复查,寰枢关节维持正常对位,寰齿间距维持正常距离,患儿头颈部无疼痛,活动自如,临床效果较满意。[结论]儿童自身生理解剖特性是寰枢关节容易发生半脱位的基础因素,临床医生应在诊疗时耐心细致,明确诊断后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非手术疗法方案。本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寰枢关节半脱位 儿童 牵引 非手术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中药联合米司酮的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并对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68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仅采用米司酮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米司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7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血β-hCG下降>15%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治疗15d后观察组包块体积缩小≥50%的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与米司酮联合治疗相对于单纯的米司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位妊娠 中药 米非司酮 临床效果
  • 简介: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属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个亚型,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50%~70%。该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主要症状,其病情缠绵难愈,而胃镜检查并无食管黏膜损伤,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该病症状改善不明显,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 临床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陪护人员防误吸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的62例陪护人员,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进行常规防误吸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规范化防误吸健康教育,以此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不良护理行为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总发生例数为2例(6.45%),对照组总发生例数为26例(83.87%),观察组总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观察组知晓率为96.77%(30例),对照组知晓率为58.06%(18例),观察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陪护人员接受防误吸规范化健康教育,不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能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脑卒中患者 陪护人员 防误吸 规范化健康教育
  • 简介:原发性肺癌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根据WHO的数据统计[1],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诊断和最主要的致死癌症。在我国,肺癌分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二位,死亡率则均位居第一[2]。在原发性肺癌中,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以上,而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近年来,虽然放化疗技术与方法不断发展,但是取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

  • 标签: 肿瘤血管 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医
  • 简介:目的:研究参灵固本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将91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GP方案化疗,治疗组患者应用参灵固本丸5g,日3次口服。化疗药剂量及用法同对照组,治疗14d为1疗程。行4周期化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力状况评分、化疗不良反应,判定疗效。并通过生存期(平均生存期、1年生存率)判断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2.2%)有效率优于对照组(41.3%),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腹泻症状改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皮疹、血小板减少及肝肾功能损害改善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灵固本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可明确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缓解不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参灵固本丸 化疗
  • 简介:目的对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各项指标和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收治200例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心房颤动组和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组各100例,观察和评估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单纯心房颤动组的血清脂蛋白(a)、FPG、MPV、FI、LAD以及CHA2DS2-VaSC积分相比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梗死组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FPG、MPV、FI以及LAD等各项指标应该给予严格、准确的检测,以便对脑梗死事件的发生进行评估以及对抗凝治疗进行指导。

  • 标签: 脑梗死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