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了解某市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脑卒中防治在基层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9年 1月 ---3月对某市辖区所属的 6个乡镇卫生院及 5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整群抽样,采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收集信息后对基层医务人员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医务人员是否参加培训,对脑卒中早期识别和救治认知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脑卒中防治知识 调查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3月妇科接收的患者 130例,采用随机筛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米司酮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 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科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妇科接收的患者130例,采用随机筛选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米司酮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科 安全性
  • 简介:医学与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而医疗纠纷、医闹等事件的发生不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不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展开,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医生和患者不同视角分析指出,医、患双方对医生职业、疾病认识、临床诊疗认识的差异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并从中医学、叙事医学等角度出发提出医护人员可通过增强职业认同、去专家化、进行压力管理等方面调整工作状态,更好地服务患者,以缓解医患关系紧张。

  • 标签: 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 自我关怀 中医学 叙事医学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米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 2016( 2014年)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米司酮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的米司酮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 体积变化情况、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少( P< 0.05),但组间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仍无明显差异( P> 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 结论:应用小剂量米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米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于2016(2014年)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的米司酮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的米司酮进行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子宫肌瘤 体积变化情况、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组间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相比仍无明显差异(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应用小剂量米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之所以能够广泛用于临床,是因为它成功率高,付反应少,价廉简便易行,勿需宫腔操作,是一种侵入性给药途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但正是因为它有以上优点,才使一些患者乃至个别医务人员忽视了它也有局限的一面,以致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失,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两例患者均未经 B超检查确认宫内妊娠,单凭尿妊免试验( +)即服药,造成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因抢救及时未危及生命。

  • 标签: 宫腔 宫内妊娠 血性休克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孕周治疗性早产患者的高危治疗因素以及母婴不良结局状况,分析差异。 方法:本次研究将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5 月设置为研究时间段,对其中 88 例早产患者的个体资料进行分析,按照产妇的不同孕周分为 4 组。 A 组孕周 28-29 周, B 组孕周 30-31 周, C 组孕周 32-33 周, D 组孕周 34-36 周,单组样本量均为 22 。对四组产妇的高危因素、不良妊娠结局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 a 组患者的急产发生率最高,为 9 ( 40.91% )例,高于其他组别;同时 a 组患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较其他组别同样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而在实验结果中,胎儿的 1min Apgar 评分 A 组最低,相较于其他三组来说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对于孕周在 28~29 周的产妇来说,早产妊娠最为危险,故而需要重视 28~29 周的早产高危患者管理,避免孕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早产 高危因素 妊娠结局 孕周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氨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受诊的 54例宫外孕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27例(单一使用甲氨喋呤治疗)和研究组 27例(甲氨喋呤与米司酮共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β-HCG水平以及盆腔包块直径的变化情况,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β-HCG水平以及盆腔包块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 β-HCG水平以及盆腔包块直径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单一使用甲氨喋呤治疗相比,甲氨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各项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甲氨喋呤 米非司酮 宫外孕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