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胚胎干细胞是毒理替代法中十分有效地研究工具,随着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现广泛的用于体外发育毒性及其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为了响应3R原则,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及避免种属差异性,胚胎干细胞体外研究近年来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展,尤其是3D培养技术的飞速进展。本文针对胚胎干细胞在替代毒理中的具体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替代毒理学 体外
  • 简介:[摘要] 目的 统计护理学专科班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的实践效果。方法 对护理学专科班96名学生予以纳取,学生收集时间为2020.09月~2021.06月,随机分为两组,即普通教学组(48名学生接受普通护理专业教学)、微课教学组(48名在普通护理专业教学基础之上结合微课教学)。就学生学习兴趣、病理学知识考核结果、学生对病理学课程评价加以归纳、整合、对比。结果 展开微课教学以后就学生学习兴趣予以统计,微课教学组学习兴趣总评分相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9.68±0.29)分 vs (8.15±0.32)分,P<0.05];就病理学考核情况予以统计,微课教学组期中、期末成绩相较对照组均居更高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护理学学生的需要,叙事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出,并且被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从叙事教育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此种教学方式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结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以后的护理学教学方式的应用上提供更好的参考。

  • 标签: 叙事教育 护理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由于疫情特殊原因2020年春季高校学生不能及时返校。全力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为保障每个学生在家能接受知识,护理学院教师团队积极展开线上教学,利用第三方教学平台实施教学,课后学习的跟踪管理,并对教学进行思考。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汇报,在此和大家分享。

  • 标签: 特殊时期 护理学专业线上教学 实践与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特征探讨。方法将我院2019-2021年的136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切除为标本,根据破裂损伤时间将其分成了 、 。常规染色后观察破裂边缘和出血区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破裂和出血区边缘SMA阳性细胞的表达规律。结果脾脏损伤后6h内有纤维素渗出,7~12h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3~24h内少量SMA阳性细胞分散,25~48h很多SMA阳性细胞网状呈现,49~72h出现的大量SMA阳性细胞。每组SMA阳性细胞量含统计学差异(P<0.05)。73h~7d、8~14d肉芽组织产生;超过14d形成瘢痕。结论通常,通过出血区边缘组织变化状况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脾破裂损伤的时间可通过SMA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纤维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和瘢痕形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不能通过含铁血黄素沉积精准判断。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诊断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本虚标实辨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以胃癌患者6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7月-2020年7月,实施本虚标实辨证分析,选取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 测量所有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胃癌患者的CD8、CD4/CD8、L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P

  • 标签: 本虚标实辨证 胃癌 证型 细胞免疫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
  • 简介:摘要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 Kikuchi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类似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淋巴结以灶性坏死,富含组织细胞与核碎片为特征的自限性淋巴结病。该病于1972年有日本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告。有认为坏死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凋亡所致。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学习,结合HN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一个总结,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黄芩抗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中选择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 分析其活性成分的结构信息。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和Open Targets数据库选择结直肠癌疾病相关靶点,并与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作为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导入 Cytoscape构建黄芩活性成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根据拓扑分析筛选黄芩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药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应用 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数据库对核心治疗靶点进行GO生物学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黄芩108个活性成分通过调控67个结直肠癌相关的疾病靶点,产生了199对化合物-靶点关系,其中汉黄芩素、黄芩素发挥了中药作用,在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发挥作用,干预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信号通路可对结直肠癌有治疗作用。结论 黄芩中的汉黄芩素、黄芩素类等多成分,通过多种靶点、多条通路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的作用,PTGS2 PTGS1 AR SCN5A PRSS1 NOS2 OPP4 PIK3CG ADRB2 KCNH2等可能是其核心靶点,IL-17、AGE/RAGE、PI3K/Akt、p38γMAPK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通路。

  • 标签: 结直肠癌 黄芩 活性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带清洁度与阴道微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检查患者中选择200例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实施白带清洁度分析、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白带清洁度异常率小于阴道微生态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嗜酸乳杆菌,对两组治疗效果、肠道微生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较对照组78.05%高(P<0.05);两组治疗前的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无明显差异(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