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以入职年限为5年内的高校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SCL-90心理健康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总分低于全国常模,在躯体化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上,分数高于常模;(2)文科教师相对于理工科教师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症状,理工科教师相对于文科教师表现出跟多的人际关系问题;(3)相对于男性教师,女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 标签: 高校教师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23例中青年猝死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探讨近年来中青年患者猝死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中青年 猝死 诱因 先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一年内进行治疗的72例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他们的病因以及临床特点,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结果72例的青年脑卒中的患者中包含33例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及39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包括脑血栓的形成(24.3%)、蛛网膜下腔的出血(20.4%)、基底节区的出血(17.9%)、脑栓塞(14.3%)。青年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高血压(41.5%)、动脉的粥样硬化(18.7%)、脑动脉瘤(8.7%)。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基底节区的出血、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发病率最高。青年脑卒中的病因主要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动脉瘤。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住院的青年缺血脑卒中的患者的资料,对青年缺血脑卒中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青年缺血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进行分组,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组24例,心源性栓塞组13例,小动脉闭塞组11例,其他明确病因组7例,不明原因组5例。对各组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TOAST分型组血白细胞介素(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血IL-1、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心源性栓塞组血IL-1、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其他明确病因及不明原因组,高脂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小动脉闭塞组,糖尿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4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TOAST分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不同,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青年缺血性脑卒 危险因素 疾病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06-2022.06中青年高血压患者(92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46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分别为97.83%、82.61%;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明显上升,实验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2.17%、4.35%。结论: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确安全隐患,值得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中青年高血压 硝苯地平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06-2022.06中青年高血压患者(92例)设置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6例),接受常规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46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分别为97.83%、82.61%;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组间内皮功能指标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明显上升,实验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2.17%、4.35%。结论:倍他乐克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治疗效果且无明确安全隐患,值得应用。

  • 标签: 倍他乐克 中青年高血压 硝苯地平缓释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1年3月接诊40例中青年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进而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通过X线检查发现,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其中包括17例患者为单纯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例患者为生理曲度消失呈反向、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反凸和成角、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侧弯,同时还有8例患者为韧带钙化、4例患者为椎间盘狭窄、3例患者为椎间孔改变、1例患者为椎体骨质增生。结论: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被高效检测出。因此,可将X线检查技术推广至中青年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提升临床诊断质量与效率等。

  • 标签: 中青年型颈椎病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高血压发病人群逐渐转向中青年群体,这也导致对高血压了解程度不高的该群体出现治疗率与控制率低的现象。导致高血压年轻化的原因在于,中青年人的生活方式较为多样化,在工作与饮食的多方面影响下出现身体健康程度不理想的情况,这也使得高血压防控与管理难以落到实际工作中。健康管理作为一项理想的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以降低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的风险。本文以健康管理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群体中的应用以及效果进行综述,以了解其与该患者群体的适配程度。

  • 标签: 健康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 应用进展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实践 。 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0年本院的 40例晚发型偏头痛(晚发型组)与 40例青年偏头痛(青年型组)作为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掌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头痛程度,监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区别,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头痛严重程度、头痛位置。结果: 晚发型组患者因明显诱因导致发病概率显著高于青年型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晚发型组患者的临床分型、头痛位置、疾病性质与青年型组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临床在对偏头痛进行治疗时,还要考虑患者自身身体因素,有效提高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质量。

  • 标签: 偏头痛 晚发型 临床特点 比较实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取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3期、4期睡眠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微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肺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运动康复治疗 中青年高血压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青年患者疝气手术患者中,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并发症率。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86例疝气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3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率低,P<0.05。结论:在青年患者疝气手术患者中,进行优质护理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加患者治疗信心,还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青年 疝气手术 优质护理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医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直接关联着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有效提高临床医师的教学实力是现如今医学教育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章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当前许多临床医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代教能力和代教水平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以此来推动临床教师教学实力和教学水平有效提高。

  • 标签: 临床教师 师资培训 自我实现需要 教学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溶栓对青年急性脑梗塞活缺血性脑血管病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08例患者均为青年急性脑梗塞活缺血性脑血管病,入组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展开,分别采用静脉溶栓(实验组,n=54)及常规治疗(对照组,n=54)开展临床治疗,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更优,实验组发生再灌注损伤、血管再闭塞及颅内出血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脑梗塞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干预,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青年急性脑梗塞 缺血性脑血管病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体检,及时的了解高校老师的健康情况,并根据高校教师检查结论中慢性疾病及其影响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类的工作,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高校50名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参加体检的教师中发现内科慢性疾病的检出率:血压偏高30例(60%)、血糖偏高5例(10%)、高脂血症20例(40%)、脂肪肝5例(10%)。其它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是乳腺增生13(52%),前列腺增生10例(40%)。结论:无论是关于男性的疾病还是女性的疾病,在治疗措施上都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师健康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体检,及时的了解高校老师的健康情况,并根据高校教师检查结论中慢性疾病及其影响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类的工作,为相关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高校50名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在参加体检的教师中发现内科慢性疾病的检出率:血压偏高30例(60%)、血糖偏高5例(10%)、高脂血症20例(40%)、脂肪肝5例(10%)。其它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是乳腺增生13(52%),前列腺增生10例(40%)。结论:无论是关于男性的疾病还是女性的疾病,在治疗措施上都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师健康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肝火旺型新发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泻肝清心汤的治疗方式,探讨该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心肝火旺型新发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血压、心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肝火旺型新发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泻肝清心汤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恢复更好。

  • 标签: 泻肝清心汤 心肝火旺型 新发青年原发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