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延迟增强扫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完成常规序列MR平扫后,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药后嘱患者做平地运动,30分钟后行MR延迟增强扫描,采用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完成扫描,对常规MR平扫、延迟MR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有无软骨损伤及软骨损伤的部位、范围等。记录常规MR平扫与延迟增强序列下膝关节6处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然后以关节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MR平扫与MR延迟增强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磁共振检查方法在诊断膝关节软骨总体准确度及Ⅰ、Ⅱ级损伤的准确度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延迟增强检查诊断软骨损伤的敏感度最高,常规MR平扫的特异度最高。MR延迟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最优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膝半月板与滑膜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 T、M R I检查的临床价值。方式:研究对象选取日期:二零二一年一月至二零二二年三月,患者数量:约一百二十例,每个病人知情后将分别进行C T检查、M R I检测和关节镜检查。回顾并分析了CT、MRI和关节镜的检查符合情况。结果:M R I的总体检测准确度远高于C T检测准确度,对资料分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统计意义(P <0.05);M R I和C T的检查结果比较好,在膝半月板损伤Ⅲ级、关节软骨损害Ⅳ期方面都具有明显优越性(P <0.05),在其它检查结果方面则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尽管C T、M R I都可以来检测膝关节半月板和滑膜关节软骨的损伤情况,但是M R I检测精确度更高,而且还能够让不同级别的分期有更多的检测准确度。

  • 标签: 膝半月板 关节软骨损伤 CT与MRI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时应用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更有效判断出具体病因,提高诊断时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选自2017年3月至 2022 年5月某院接诊治疗的24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根据病因不同区分成造血性系统疾病组 (简称甲组)( 68例) 和非造血系统疾病组(简称乙组) (175例),对他们的血红蛋白(HGB)、血小板 ( PLT ) 和白细胞(WBC)水平值进行对比, 另外对造血性系统疾病组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采集然后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疾病类型患者的网织红细胞(RET)水平值与骨髓异常增生 (MDS) 程度分级。 结果 发现非造血性系统疾病组的HGB、PLT与WBC的水平参考值均高于造血性系统疾病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发现造血性系统疾病组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RET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而AL患者低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非造血性系统疾病与造血性系统疾病引致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检查的血液各项数值存有差异,不同类型造血性系统疾病患者RET水平参考值与骨髓增生异常分级也有显著不同,因此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时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因、避免误诊,为辩证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骨髓细胞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症 诊断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们相比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方法:将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30名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采用无菌技术从研究对象的气道中采集样本,与征集的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FEV1pred、FEV1/FVC以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pred、FEV1/FVC情况均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气道菌群的多样性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气道菌群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组成差异。患者组气道中某些细菌种类丰度显著增加,而另一些细菌种类丰度则明显降低,哮喘患者气道菌群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 气道菌群 微生物学机制
  •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易引起患者应对不足,造成自我管理能力低,并发症及疾病复发率高。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自我管理测评工具、自我管理的内容、自我管理的现状和干预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我管理 测评工具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引发的代谢综合症是全球性重大慢性疾病问题之一,其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难愈性创面,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当前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其极化对于创面愈合的关键性影响。本文章深入探讨了巨噬细胞极化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着重分析了巨噬细胞的起源、功能以及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糖尿病环境下巨噬细胞功能失调,包括极化转换障碍和促炎因子过量分泌,进而延缓了愈合过程。此外,本文还详细讨论了Notch、NF-κB、PI3K/AKT等关键信号通路在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及其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调节机制,对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以增加糖尿病患者创面的愈合效率、减轻并发症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创面愈合 巨噬细胞极化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肺结节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以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发生失衡为主。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在多种免疫细胞中有了新的发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中医药作为我国重点医药支柱,在肺结节病中的研究甚少。基于此,下面将从肺结节病细胞免疫机制和肺结节病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浅析。

  • 标签: 肺结节病 免疫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干预结局。结果:研究组的化疗不良事件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研究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率。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假病毒颗粒,研究Beta变异株假病毒对靶细胞感染嗜性的差异。方法:构建新型冠状Beta病毒突变株假病毒颗粒并对其进行验证与包装;比较其对靶细胞感染的细胞嗜性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Beta变异株S基因的表达载体并验证S蛋白成功表达。结论 Beta变异株比武汉株的感染力更强。

  • 标签: 新冠病毒 假病毒 S蛋白 细胞嗜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抗炎消肿丸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共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治疗)与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抗炎消肿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抗炎消肿丸落实对于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抗炎消肿丸 治疗效果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 中发生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 93例,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或发生 1级 中性粒 细胞减少症,62例)和观察组(发生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 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确立危 险 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中性粒细胞绝 对值、化疗期间4级骨髓抑制患者构成比、放疗前白细胞计数、放疗前中性粒绝对值、放疗前血红蛋白、放疗计划靶 区体积(PTV) 等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4.511 、9.900 , t=2.286~9.900 , 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独立危险因素(P <0.05) 。 绘制的ROC曲线显示,PTV的 cut-off值为 733.28mL , AUC为 0.664 , 灵敏度 83.9% , 特异度 56.5% ; cut-off值为 2213.5cGy , AUC为 0.749 , 灵敏度 80.6% , 特异度 67.7% ; 两指标联合预测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 减少症 的 AUC为 0.786 , 灵敏度 96.8% , 特异度58.4% 。结论 PTV>733.28 mL和 Dmean>2213.5cGy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中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可提高该症是否发生的预测效能。

  • 标签: []  乳腺肿瘤 血液检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安罗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我院50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等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实验组接受安罗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疼痛症状疗效、生活质量以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这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安罗替尼 复方苦参注射液 晚期肝细胞癌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术前诱导化疗中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价值。方法:取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晚期OSCC行术前诱导化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手术干预,观察组于术前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TPF)干预。对比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²=53.202,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前诱导化疗后发现不良反应以Ⅰ级和Ⅱ级居多,未对患者机体产生严重影响。结论:术前采用以多西他赛、顺铂和5-氟尿嘧啶为主的诱导化疗干预方案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细胞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虽受药物毒副作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但基本处于Ⅰ级和Ⅱ级,可自行缓解。

  • 标签: 口腔鳞状细胞癌 术前诱导化疗 多西他赛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SDPL1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预测SPDL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GEPIA2.0、HPA、UALCAN及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SPDL1表达对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利用LinkedOmics、GeneMANIA数据库探讨SPDL1在HCC发生中的可能机制。结果:SDPL1 mRNA在HCC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P53突变型HCC中SPDL1mRNA表达在较未突变者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在不同民族、性别、年龄、BMI、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DL1mRNA高表达组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PPI分析显示NEK9、KNTC1、ZW10、UBXN1、YLPM1等蛋白与SPDL1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KIF18A、LMNB1、BUB1B、TTK和SGOL2等蛋白在HCC中与SPDL1共表达,这些蛋白能够促进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定位、DNA复制、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重组等,引起肿瘤染色体不稳定性。结论:在HCC中,高表达的SPDL1可能通过引起肿瘤的染色体不稳定,促进HCC的发生及发展,并成为判断HCC患者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42例当作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1例,分别施以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比对两组的干预结局。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5.24%)明显低于观察组(71.43%),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4.76%)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护理干预提高疗法的安全可靠性。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化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家属参与的人文关怀模式对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予以家属参与的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缓解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缓解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的人文关怀模式可以促进复发性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恢复,提高缓解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家属参与 人文关怀模式 缓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