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120例符合卵巢肿瘤病理检查和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影像学特征。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准确率为93.9%,明显高于CT检查准确率70%;观察组患者对恶性良性肿瘤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实性肿块,呈“网膜状”,卵巢形态不规则,存在中等强度信号;而对照组检测恶性肿瘤的成像特点表现为,有分叶状囊实性肿块,呈“饼状”或“污秽样”,轮廓粗糙,加强CT呈现不定型钙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卵巢肿瘤的应用价值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卵巢肿瘤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核磁共振在椎管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椎管肿瘤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研究组40例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两组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椎管肿瘤中,髓外硬膜外肿瘤主要表现为T1、T2均为稍长信号,髓外硬膜下肿瘤主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髓内肿瘤主要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研究组比对照组在肿瘤位置分类项目上对比,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确诊率95%高于对照组70%,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椎管肿瘤疾病时可采用核磁共振方式,此方式判定椎管肿瘤性质和类型相对准备,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核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软骨骨折(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在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核磁共振的实施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病理组织及病变位置范围,有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结论针对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而言,核磁共振在其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 核磁共振 成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内肿瘤患者,按诊断方式不同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采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进行诊断,观察组以核磁共振波谱(NMR)实施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内肿瘤诊断中应用NMR早期诊断准确性高,利于早期制定治疗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脑内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CT、核磁共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入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CT扫描,研究组行核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的总诊断准确率以及对不同损伤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对不同血肿厚度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对颞叶、额叶、额颞叶、顶枕叶等位置的诊断准确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7.5%,高于对照组77.5%的总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对血肿厚度<6mm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上核磁共振临床价值更加显著,其对较小的血肿厚度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核磁共振 急性颅脑损伤 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我收治于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资料回顾,分别给予两种诊断方式,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磁共振血管造影组,使用CT血管造影作为CT组,观察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结果两组检测方式检测动脉瘤部位情况并无明显差别(P<0.05);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瘤体直径以及瘤颈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以及CT血管造影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较高,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CT 磁共振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随机的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空蝶鞍综合征患者20例,对他们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这20名患者入院的时候均对他们进行同样的治疗手段。20例患者全部行核磁共振平扫,特殊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常规进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扫描。扫描过后通过成像测量20例患者垂体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并对各径线进行比较,结合CT及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空蝶鞍综合征核磁共振成像表现为蝶鞍扩大、垂体变薄及“锚”征等,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且鞍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垂体左右径、垂体前后径、垂体上下径、垂体柄高径、直径及垂体柄与水平线成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以很清楚地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的一些病症进行显示,能够为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在实际当中被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空蝶鞍综合征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20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及其MRI诊断资料进行收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发现隐性骨折达37处,其中单处骨折14例,占70.0%;多处骨折者6例,占30.0%。20例中,伴关节腔积液13例,占67%;副韧带外侧伤合并软组织肿大10例,占48%;伴半月板受损5例,占13%;伴前交叉韧带受损1例,占2.5%;副韧带内侧受损2例,占10%。结论采用MRI对外伤性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高,能及时发现患者的隐藏病情,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少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隐性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前列腺癌及4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采用MRS、DCEMRI、MRS+DCEMRI进行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前列腺增生诊断相比,MRS及DCE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MRS+DCEMRI联合诊断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40/40),对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率为97.5%(39/40)。结论MRS与DCEMRI均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联合检查可减少临床漏诊、误诊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列腺癌 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核磁共振、乳腺钼靶分别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与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方式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后,其中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较之乳腺钼靶的诊断准确性更高,两种方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影像学诊断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其准确性更高,但乳腺钼靶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因此可将两种方式联合用于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有序推进。

  • 标签: 核磁共振 乳腺钼靶 早期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对在前列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在本院就诊的41名前列腺癌患者为观察组,52名前列腺增生患者为对照组,对其病变位置进行磁共振扫描,对其成像结果中CC/C指标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磁共振成像图中CC/C指标高于对照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对于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前列腺癌 恶性肿瘤 表观弥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边缘性前置胎盘的诊断中,磁共振的临床实践意义。方法针对我院所接受的60例产妇,做产前检查的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选用回顾性的方式进行分析。在进行剖宫产术之后确定是边缘性前置胎盘的60例产妇,切在产妇生育前均采用磁共振和彩超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最终的诊断率。结果磁共振的诊断出59例,诊断率为98.33%,彩超诊断出51例,诊断率为85.00%,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边缘性前置胎盘的产妇,采用磁共振技术进行产前检查,其诊断率明显高于彩超技术的诊断率,可以精确的找到胎盘的分为和位置,对于产前症状的评估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磁共振 诊断 边缘性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磁共振成像检查(MRI)在宫颈癌分期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的55例疑似宫颈癌病例资料,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估MRI在宫颈癌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期上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测真阳性45例,真阴性3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5例,MRI阳性预测值为95.7%,诊断符合率为87.3%(48/55),灵敏度为90.0%(45/50),特异性为60.0%(3/5)。宫颈癌MRI分期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分期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扫描诊断宫颈癌准确率较高,灵敏度较好,可支持临床判断宫颈癌分期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手术病理分期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断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分别作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种诊断结果和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针对直径≤8mm的肝外胆管结石者而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结石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CT(P<0.05)。结论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均较高,但与腹部CT相比,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临床诊断准确率更高,在结石较小的患者中,诊断优势更加显著。

  • 标签: 腹部CT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肝外胆管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