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膝关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stucture,PLS)具有复杂的解剖关系以及重要的膝关静态和动态稳定作用.该结构的损伤导致严重的膝关功能障碍,包括胫骨外旋不稳和关节软骨退变[1~4],单纯膝关后外侧损伤并不常见,而是常常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5~7],且由于对PLS的认识不足,因而在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同时常常漏诊PLS的损伤,以致于交叉韧带重建归于失败[8~10].正是由于PLS的复杂解剖学特性和重要的临床联系,大量的研究工作投入到对PLS的研究当中.

  • 标签: 膝关节功能障碍 后外侧结构 应用解剖学 膝关节后外侧损伤 后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软骨退变
  • 简介:双侧髋关节股骨头韧带全缺如一例傅之屏,彭明惺,彭庆恩绵阳师专绵阳621000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在成都、绵阳地区收集的63具尸体、126侧髋关节的解剖中,发现双侧髋关节股骨头韧带全缺如一例。男性尸体,六十多岁,身高1.68m,体形发育正常。在...

  • 标签: 髋关节 股骨头 韧带全缺如 病例报告
  • 简介:内侧髌股韧带(MPFL)是髌股关节内侧的主要静力结构,对稳定髌股关节内侧,防止其外脱位起重要作用。临床上MPFL损伤,可引起膝痛、髌骨不稳定等。对急性创伤性髌骨脱位者,临床上可行保守治疗,但易复发,早期手术治疗近年为一些学者所提倡。本文对MPFL的解剖、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内侧髌股韧带 MPFL 解剖 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现在还没有理想的方法,但是世界各地的许多学者已对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脊髓的再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动物损伤模型、评价方法和治疗措施,研究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这几方面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探求稳定性较强、能反映特定病理生理变化的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客观、准确地评价脊髓再生、功能恢复的方法;最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电生理 运动训练 糖皮质激素 神经移植
  • 简介:目的:阐明冠状韧带下层解剖学特点,并为医学影像提供解剖学的基础。材料和方法:大体解剖50例肝和30具男性成年尸体断面标本,间距为1.22CM连续的横断面标本。结果:1.腹膜从肝反拆至右肾和右肾上腺,形成肝肾韧带。文献和教科书所指的冠状韧带下层,实际上是冠状韧带下层的肝肾韧带这一部份。2.肝肾韧带在肝的右缘与冠状韧带上层相互移行为右三角韧带。肝肾韧带在下腔静脉的右缘越过其前面达左缘后反折至膈,形成冠状韧带左层。3.冠状韧带左层沿下腔静脉左缘向上达膈顶后进入静脉韧带裂与小网膜后层相续连。4.100%冠状韧带左层与冠状韧带上层、镰状韧带和肝尾状叶在第二肝门平面同步出现;但在第一肝门平面不同步消失。5.冠状韧带左层和右三角韧带出现或消失在邻近第一肝门平面。在第二肝门和第一肝门平面之间的横断层面上观察到的“冠状韧带下层”,就是冠状韧带左层,冠状韧带上层与冠状韧带左层之间为肝裸区(腹膜外间隙)。在右三角韧带出现的断层,可见冠状韧带下层的两个组成成份-肝肾韧带和冠状韧带左层;在右三角韧带和肝肾韧带之间是肝肾隐窝,在肝肾韧带与冠状韧带下层之间是肝裸区。6.本文还结合影像学讨论了冠状韧带左层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冠状韧带下层 断层解剖学 影像学诊断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关节镜探查64例(68膝)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进行镜下清理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34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一年优良率81%;1~2年,优良率92%;2年以上者,优良率73%。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以其切口小,创伤小,疤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关节镜
  • 简介:脊髓在受损后出现一系列病理过程如不同程度的细胞死亡、组织水肿、胶质瘢痕形成和脊髓运动功能丧失,从而造成患者瘫痪。虽然临床治疗未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实验室的研究却取得了很大进展。神经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以往认为损伤轴突不能再生的观点,细胞移植,基因工程,分子技术发展等给脊髓损伤修复带来了广阔的治疗前景。

  • 标签: 脊髓损伤 移植 基因治疗 分子技术
  • 简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在体外能促进多种中枢及外周神经元的存活及突起生长,体内也能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FGF是1974年Gospadarowicz[1]从牛脑的垂体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多肽分子.根据等电点的不同,FGF分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两类.本文就aFGF与bFGF因子在脊髓中的分布情况与不同作用、急性脊髓损伤后aFGF、bFGF的不同表达以外对急性脊髓损伤体外应用FGF的实验性治疗方面加以综述.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AFGF BFGF 表达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常见而且严重的临床疾患.据统计发达国家的SCI发病率为28.3~45人/百万人/年,在美国每年有11000人遭此损伤[1];我国发病率虽较低,约6.7人/百万人/年,但每年也有1万余人遭此损伤,且以中青年胸腰段损伤最多.外伤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促进诱导神经纤维生长:如给予多种促进神经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或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为再生的轴突提供桥梁及管道、提供能支持引导神经生长的雪旺氏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二是消除抑制轴突生长的因素:如减少脊髓断端囊腔和瘢痕组织生成以及一些抑制性生长因子产生等.近20多年,尤其是近10余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研究和材料、工程学等各学科的发展以及相互渗透,在脊髓损伤的研究方法、损伤机制、损伤严重评定、诊断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标签: 急性脊髓损伤 修复 胚胎组织移植 外周神经移植 雪旺氏细胞移植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其损伤后的再生修复问题一直是困扰神经科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引起中枢及外周部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而CGRP的表达程度与神经损伤及修复再生的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周围神经损伤 损伤修复 PEPTIDE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科学
  • 简介:利用多点分压插管灌注、均衡灌注量与压力、高低浓度填充剂合理选择、多种铸型剂搭配使用、混合腐蚀(自然、碱、酸)结合等方法,全身整体管道铸型研制技术已日趋成熟,已由单一的全身动脉管道铸型发展到多管道全身整体铸型;由保存骨骼全身整体管道铸型[3]发展到保存骨关节全身整体管道铸型。腐蚀用时从以往自然腐蚀1年多缩减到2-3个月,碱腐蚀仅需2~3d。因高浓度碱腐蚀性强,全身整体腐蚀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极高,既是及时采取有控制性腐蚀措施,对骨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往往难以制作出高质量标本,故现多采用自然腐蚀法或混合腐蚀法。

  • 标签: 血管铸型 骨关节 全身 研制 腐蚀性 多管道
  • 简介: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其对缺氧非常敏感。缺氧本身可造成神经元的损伤,但缺氧时神经元内诸多离子以及核酸、蛋白等的变化对缺氧损伤神经元也具有调节保护作用。因此了解缺氧时神经元内的诸多变化对研究缺氧损伤神经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神经元 缺氧 损伤 保护
  • 简介:脊髓损伤后期trkB的变化及作用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hSCI),术后14天取损伤脊髓用定量PCR测定trkB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脊髓trkBmRNA水平明显下调。推测trkB减少可能是不利于修复的因素之一,值得重视。

  • 标签: 脊髓半横断损伤 TRKB 定量PCR
  • 简介:为了观察视交叉上核(SCN)的传出纤维,本实验采用兔抗VIP及AVP血清作为一抗对大鼠下丘脑SCN与视上核(SON)进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研究,结果观察到在SCN尾段,位于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的VIP样神经纤维走向SON,而在SON的腹侧份及背侧份可见VIP样纤维分布,并明显可见该纤维包绕AVP样神经元周围,由此本著者推测在SCN至SON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它可能是体内血浆和神经垂体的加压素(VP),催化素(OT)水平呈现24小时节律的又一原因。

  • 标签: 视交叉上核 传出纤维 视上核免疫组织化学 双重标记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经治疗后尿崩症、低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应限制水摄入、补充钠盐。

  • 标签: 颈脊髓损伤 尿崩症 低钠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超选择栓塞治疗损伤性肾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出血患者,经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肾动脉造影证实为肾动脉损伤后,使用明胶海绵条进行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经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后即刻止血,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4月,平均9月,无血尿复发患者。结论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术能最大程度保留肾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止血手段。

  • 标签: 出血 介入栓塞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建立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检测重铬酸钾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方法制备鲫鱼原代肝细胞悬液,以0.5,0.25和0.1mM重铬酸钾染毒细胞1.5h,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重铬酸钾各浓度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和拖尾细胞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且0.5和0.25mM作用组细胞平均拖尾长度与阴性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鲫鱼肝细胞彗星试验方法成功建立,重铬酸钾具有致鱼肝细胞DNA损伤作用。

  • 标签: 重铬酸钾 鲫鱼 肝细胞 彗星试验 DNA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在脊髓中的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的mRNA和蛋白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在正常脊髓后角的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表达,在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的mRNA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和28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7d,14d和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后角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凋亡,进一步影响脊髓损伤后的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脊髓损伤亚急性期p53的表达变化仍不清楚,本实验建立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大鼠模型,用定量PCR探讨脊髓p53基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术后14天,损伤脊髓p53基因表达明显下调。提示p53参与了hSCI损伤修复过程,值得重视。

  • 标签: P53 脊髓半横断 Q-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