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前交叉韧带具有制导膝关节生理运动和限制异常活动,维持稳定前向及旋转运动的功能,是膝关节内运动的核心结构。但在运动中常易受到损伤,且遗留后遗症几率较高,因此,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成了损伤后期治疗的关键之一。运动康复凭借其科学、无创、简单易行,循序渐进的特点,成为了进行后期康复治疗的不二选择。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康复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交叉韧带作为间接MR影像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共选取采用MR影像诊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共42例,MR检查工作,需要借助扫描仪及专用的线圈,采用双回波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交叉韧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109°ACL损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86.21%。PCL线阳性的敏感性为84.21%,特异性为93.10%。共有29例ACL损伤患者和38例ACL正常患者,PCL角ACL损伤指数为101±10.2,ACL正常指数为115±9.7。PCL指数损伤指数为3.75±0.85,ACL正常指数为4.95±0.58。结论PCL角<109°及PCL线阳性为ACL损伤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ACL损伤无法通过敏感性进行判断,PCL角度及指数越小,增加了ACL损伤的发生可能性,在对ACL损伤进行诊断时,需要借助关节镜。为了提升ACL损伤检出率,应结合ACL信号、角度及骨挫伤等直接或间接影像来完成诊断工作。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间接MR影像 前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交叉韧带(PCL)重建技术治疗PCL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5例(15膝)PCL损伤患者资料。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46.3岁(23~60岁);左膝8例,右膝7例;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33.6d(4~120d)。合并伤:内侧半月板损伤3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术前查体及MRI检测均显示PCL完全断裂,均采用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PCL重建技术治疗。手术前、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8.3个月(6~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55min(45~70min)。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不稳症状均消失,抽屉试验和胫骨沉征均呈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达到110°~130°,平均118°。末次随访时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88.1±3.3)分,与术前[(52.3±2.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6±3.1)分,与术前[(43.1±2.3)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的全内PCL重建技术,无需定位器、倒打钻等特殊工具即可完成全内PCL重建手术,术中可获得良好的PCL足印区视野,胫骨隧道内口定位准确,有效避免了血管、神经损伤,操作方便,术后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检查 创伤和损伤 胫骨隧道
  • 简介:目的介绍关节镜下缝线加强固定治疗交叉韧带(PCL)损伤的方法,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6月,对13例单纯P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固定维持胫骨中立位,增加PCL的紧张度。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比较膝关节的后向松弛度。结果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20°~140°,平均128°。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最后随访时IKDC评分;A6例,B7例;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的(67.4±3.3)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2.5±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1)。屈膝90°位KT-1000检查,双侧胫骨结节后坠差异从术前的(8.1±1.7)mm减少到最后随访时的(2.0±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30,P〈0.01)。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7.5±3.1)分,最后随访时为(95.8±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6,P〈0.01)。12例患者恢复了原来的运动水平,1例较损伤前稍有降低。结论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加强固定治疗急性PCL中远部损伤,能取得良好效果;治疗陈旧性PCL部分损伤,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关节镜 缝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围手术期护理中所发挥的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7 年 5 月 ~2019 年 6 月诊治的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70 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 35 例和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短, P<0.05 。 结论: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可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在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提升疾病康复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重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8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9)。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膝关节功能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膝关节 交叉韧带损伤 围手术期护理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交叉韧带,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单向拉伸 应力松弛 蠕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半膜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半膜肌重建ACL。手术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6—51岁,平均34岁。所有患者均采取自体半腱肌、半膜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4月。结果术前抽屈试验21例为(+);Lachman试验术前21例阳性,术后全部为阴性,膝前痛4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theAmericankneesociety,AKS)优18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达91.3%。结论术中准确定位,胫骨止点采取挤压螺钉及锚钉双重固定是重建的关键,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予以康复指导,是ACL重建的好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关节镜 自体半腱肌 半膜肌
  • 简介:摘要经胫骨隧道重建技术是交叉韧带(PCL)重建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该术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杀伤角”效应,即在经胫骨隧道技术中,胫骨隧道出口处具有较为锐利的隧道边缘,移植物在该边缘处存在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移植物与隧道边缘的反复摩擦及移植失败。“杀伤角”效应会导致术后“残存松弛”现象,进而造成术后膝关节不稳,降低患者术后满意度,影响手术长期疗效。近年来,针对“杀伤角”效应,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PCL重建术式改良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用胫骨端镶嵌技术和经胫骨隧道改良技术等。笔者就“杀伤角”效应的形成机制,以及消除或减小“杀伤角”效应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PCL重建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膝损伤 后交叉韧带 韧带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对膝关节外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7月到2018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CT检查完成诊断,试验组使用MRI检查完成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并比较两组前后交叉韧带测量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前后交叉韧带测量值与解剖测量值相差较小,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在膝关节外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MRI 膝关节外伤 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运动康复策略。通过文献回顾、临床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本文系统总结了青少年ACL损伤的特点、损伤机制、诊断方法以及康复策略。并针对青少年运动员ACL损伤的综合康复策略,包括早期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以及营养支持等方面,旨在为青少年运动员ACL损伤的康复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 标签: 青少年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康复 康复策略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前交叉韧带损伤共计58例作研究对象,按检查先后顺序分两组。29例纳入对照组,给予X线;余29例纳入实验组,给予MRI。比较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相对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采用MRI诊断,临床价值大,诊断结果更准确、可靠,应予以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针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中的5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8例男以及20例女,均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分析护理结果。结果患者护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7.93%,高于护理前56.89%(χ2=13.98,P=0.00),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膝关节屈曲受限,1例患者出现关节不稳。结论在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X线正位像,胫骨平台外侧有撕脱骨折片时表示前交叉韧带断裂。

  • 标签: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
  • 简介: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运动损伤。有关ACL损伤的发病率近20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目前治疗主要应用关节镜技术,在镜下对损伤的ACL进行重建.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对急性ACL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治疗 诊断 ACL损伤 关节镜技术 运动损伤
  • 简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是发生率较高而又严重的运动损伤,对ACL和膝关节的功能解剖及生物力学做了进一步分析,认为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骨道定位准确,重建的韧带可达到牢固的生物学固定,以达到更有效的康复效果。

  • 标签: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就TNF-α对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中BMP-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在2011年09~11月时间内所收集到的4例滑膜组织和交叉韧带标本,其中女2例,男2例,截肢膝关节相应组织是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和剪刀来取得。先细胞培养,其次,pET32a(+)-Tat-PTD-VP3重组质粒构建示,分别测定半定量PCR、实时定量PCR。结果本组资料研究表明,TNF-α作用时间分别为24h、12h、6h、2h,作用浓度为5ng/ml。对于那些已经损伤的MCL细胞中,BMP-1的表达随着TNF-α浓度的不断增加也会出现逐步的下降趋势,用实时定量PCR来进行显示,BMP-1表达为117%、70%、62%、41%。而对于那些已经损伤的ACL细胞中,BMP-1的表达随着TNF-α浓度的不断增加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用实时定量PCR来进行显示,BMP-1表达从最初的69%,下降到最后的27%。结论TNF-α能够有效地下调ACL作用,以及前交叉韧带(ACL)和内侧副韧带(MCL)中BMP-1基因表达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本实验为有效促进ACL自我修复,早期抑制TNF-α浓度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 标签: TNF-&alpha 内侧副韧带 前交叉韧带 BMP-1 基因表达Effects of BMP-1 gene expression of TNF- on injury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1 月诊治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8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4例,观察组利用关节镜开展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为 93.18%;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为 70.45%,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促进韧带修复,缩短康复时间,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膝前交叉韧带损伤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