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病毒性亚急性海绵脑病是少见病,国外报导较多,我国自80年代初报告第一例至今为止,文献报导尚不足30例,但对脑电图的连续观察国内尚无专文报导,作者在96—97年在日本川崎医科大学研修期间曾遇到本病一例,并做了脑电图连续观察,其

  • 标签: 病毒性 动态脑电图 海绵状 亚急性 脑病 周期性
  • 简介:电极是目前国内外脑电图描记工作中较为理想的头皮电极。它具有对受检查者无损伤,检查中无痛苦,操作过程不会引起患者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及易使婴幼儿所接受等优点,故EEG工作者对使用该电极倍加喜爱。但是由于该种电极国内厂家在出售EEG机时不给配备,而市面上又买不来,欲购者只好用日本进口的,但因价格昂贵也只好弃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过十几年的临床模索,已找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自制EEG盘电极的方法,该电极经临床试用与其它电极描图对比其结果并无差异。现将其自制方法介绍如下,供有关同行参考。

  • 标签: 盘状电极 交叉感染 脑电图描记 自制方法 婴幼儿 万用电表
  • 简介:目的:分析34例颅内动脉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的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证实颅内动脉患者34例,由一名副主任医师、两名主治医师对34例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与MRA、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显示为颅内动脉,2例MSCTA诊断阴性,诊断准确率94.12%。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分支结构,同时可清楚显示动脉的完整形态和空间结构。在32例颅内动脉患者中,前循环动脉18例,后循环动脉1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合并脑梗死3例。发现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前交通动脉变异合计7例。结论:在34例颅内动脉患者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大小、形态、毗邻解剖关系以及Willis动脉环变异情况,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条件下,胎鼠(E14.5,E17.5),新生鼠(P0,P4)以及成年鼠肝脏中鼠β-防御素3(mouseβ-defensin3,mBD-3)基因表达。方法:100只孕鼠随机平均分成2组:LPS感染组(E14.5、E17.5、P0、P4、a-dult),正常对照组(E14.5、E17.5、P0、P4、adult)(n=50)。LPS感染各组分别于E13.5,E16.5,E17.5(Embroynicday)天,孕鼠腹腔注射550μg.kg-1LPS(100μl),同时正常对照组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4h后取出肝脏。提取RNA及蛋白,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mBD-3的RNA及蛋白表达;同时取出左半肝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mBD-3的阳性表达,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在胎鼠以及新生鼠期均未检测到mBD-3的表达,而LPS感染组小鼠肝脏在胎鼠以及新生鼠时期均检测到大量mBD-3的阳性表达,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mBD-3在正常的胎肝以及新生小鼠肝脏中未检测到表达,在LPS的诱导下,其在不同发育期小鼠肝脏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高。这提示不同发育阶段小鼠肝组织在受到外界感染侵袭后,mBD-3可能是肝组织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抗菌分子。

  • 标签: mBD-3 胚胎 小鼠 RT-PCR Westernblotting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观察脑血管病发病后不同时期脑电图(EEG)动脉改变,方法:对400例脑血管病病人的在发病后3天内,3天-一周、3周以上进行连续EEG检查。结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箅和脑梗塞发病后3天内EEG改变最明显。异常EEG分别是94.8%、83.35%和64%,随着病程延长,3周后EEG各项发迹均逐渐减轻,异常EEG分别是38%、13%和30%,结论:脑血管病EEG的动态改变与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是一致的。

  • 标签: 脑血管病 脑电图 病理学 预后
  • 简介: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增强、多元醇通路活跃、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内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 标签: 氧化应激 多元醇通路 非酶糖基化PKC 内皮细胞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2例1989年9月至2001年4月我院住院患者进行脑电图描记.结果:①90%的患者脑电图出现θ、δ波.②脑电图异常与痴呆程度呈正相关系.③多灶性梗塞所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大多呈弥漫性改变,单灶性梗塞所致痴呆以局限性改变为主.结论:脑电图可评定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功能损害程度和梗塞部位.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脑电图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观察血压异常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BPM)观察40例ACVD患者和40名正常成人。其中脑梗塞22例,脑出血18例。结果:ABPM监测结果显示:40例ACVD患者ABPM异常者37例(92.5%),其中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超过正常值者32例(80.0%),血压波动较大者19例(47.5%)(即每小时之间相差>20.0%),其中多数合并存在MSBP,MDBP升高;低血压状态5例(12.5%);血压正常3例(7.5%)。结论:血压异常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等,与ACVD发病有密切关系。ABPM优于传统的随测血压,并指导临床用药和估计血压异常的预后。因此,ABPM对于研究血压异常在ACVD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监测 血压
  • 简介:经绝期前女性与同年龄男性及经绝期后女性相比,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者.而经绝期后女性与同年龄男性相比,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则无显著差异.大量群体研究发现,绝经女性接受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降,甚至有研究报告下降幅度高达50%,雌激素被认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动物和人体实验已证实雌激素确实具有有益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对血管组织的直接作用和全身性作用,雌激素与特异性受体(ER)的结合是雌激素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简要就ER的基因定位、结构、分布及所介导的雌激素心血管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心血管 保护保护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可以并发多种心电图改变,在临床上已引起普遍重视。现选择曾在我院治疗的18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符合以下标准的心电图检查记录作一统计分析。一、资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1.病例:全部病例来源于1986年9月至1994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病人。其中门诊病人63例(33.3%),住院病人126例(66.7%)。均经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病急性期,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分析 急性期 检查记录 心脏病史 脑梗
  • 简介:贝尼地平临床上主要用于降压治疗和缓解心绞痛。由于其独特的膜介导作用方式,并可同时阻滞L/T/N三亚型钙通道,贝尼地平不仅可持久平稳强效降压和抗心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还可为患者提供额外心血管获益,如肾脏保护,降低血浆醛固酮,延缓动脉硬化进展等。本文就三亚型钙通道阻滞剂贝尼地平的独特药理学作用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贝尼地平 钙通道阻滞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心绞痛 肾脏保护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特点,为早期诊治老年人脑血管病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方法:总结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95例老年人脑血管病的临床及脑电图。结果:脑电图正常24例(25.3%),异常71例(74.7%)。其中,轻度异常18例,占异常的39.4%,中度异常以上7例(9.9%),局灶性异常36例,占异常脑电图的50.7%。结论: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脑电图变化与病因的种类、程度、病程、脑电图检查的时间及检查时有无意识障碍及障碍的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老年人脑血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均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脑血管病 脑电图
  • 简介:一、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主因发作性抽搐30年于2009-7-10入院。患者30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约1分钟缓解,每天数次或数月1次。5年前发作后出现双手拉扯﹑摸索,时有游走。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发作前自觉胃部不适﹑胃气上升感。服用苯妥英钠﹑氯硝西泮﹑苯巴比妥等药物效果不佳,6天前连续发作4次。既往12岁时因头痛﹑发热﹑意识障碍在当地医院行腰穿术,

  • 标签: 颞叶内侧癫癎 颅内结核瘤 发作性抽搐 病例资料 四肢抽搐 意识丧失
  • 简介:血管病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原因。脑梗塞患者约有2%~5%出现智能障碍。利用听觉刺激序列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3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32例患者采用长谷川智测量表(HDS)评分。其中9例小于20分,其P30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均延长,而23例HDS评分正常者其中10例P300潜伏期延长。研究结果提示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技术可早期发现脑梗塞患者亚临床痴呆。

  • 标签: 脑梗塞 痴呆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构建人乳头病毒16L1的原核表达质粒,为下一步探讨蛋白的表达以及蛋白的功能研究作准备。方法:以临床HPV16阳性标本为模板,PCR扩增L1的片段,L1片段经EcoRI和SalⅠ双酶切后,插入载体pGEX4T-1,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平板筛选获得pGEX4T-1/HPVL1的阳性质粒。通过酶切、测序验证质粒的正确性。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HPV16L1,并通过酶切、测序等方法验证其完全正确。结论:成功构建的pGEX4T-1/HPVL1为今后的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为HPV16的疫苗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 质粒 构建
  • 简介: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的筛查诊断与治疗评估。本文对TCD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病 微栓子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脑电图和TCD在血管性痴呆(V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VD患者进行脑电图、TCD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36例脑电图异常表现为:a节律变慢,广泛θ活动,局限性慢波(出现在额区、颞区、顶区),2例出现痫样放电;TCD表现血流速增快或减慢,频谱形态改变,为高阻型,动脉硬化表现;结论:脑电图、TCD检测是诊断VD的重要方法,尤其在发病早期.

  • 标签: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血管性痴呆 诊断
  • 简介:脑电地形图(BrainAtlas,BA),又名脑电活动地形图(BrainElectricalActivityMapping,BEAM),或称脑电位图(EEGIsopotentialMapping),或称脑电分布图(EEGTopography)等,在国外还有以下名称:BrainMapping或EEGimaging,或Brainelectromagnetictopography或称EEGMapping等等.

  • 标签: 脑电地形图 急性脑血管病 治疗 诊断
  • 简介:本文对50倒闭塞性脑血管障碍病例进行了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其中男41例,女9例,年龄15—78岁;对照组正常人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45岁。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或分叉部闭塞32例。并做了脑血管造影及脑血流量检查。结果发现所记录各波均出现者,意识清楚者占74.2%;没有运动障碍或只有轻度运动障碍者占51.16%;各波完全消失者,浅昏迷占70%,昏迷占80%,重度运动障碍占86.5%,中度、重度感觉障碍占95.5%,失语症占81.8%。同时还发现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的程度越重,患侧与健侧波幅的比值(D/N)就越低。而重度运动障碍与轻度运动障碍的峰潜伏期比较,N2有明显差异。

  • 标签: 闭塞性脑血管障碍 体感诱发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