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三步法在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所收治共56例板腺功能障碍导致干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采用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滴眼液治疗的基础加用中医三步疗法(中药熏眼+板按摩+缘清洁),以一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对两种治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28例患者(36只眼)中,12例治愈,14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28例患者(38只眼)中,6例治愈,14例好转,8例无效,治疗总效率为71.43%。两组相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法配合滴眼液,用于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的临床治疗,能够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基本无副作用,将中医治疗融入临床治疗方案中,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三步法 中药熏眼 睑板按摩 睑缘清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状态下松弛技术干预与人格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部队入职时间1年以上军官进行心理自评量表调查,然后使用松弛技术干预,分析干预技术前后的SAS结果和效果。结果造成军官焦虑的主要因素有训练成绩、军旅生活适应不良、人际关系差、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等,实施松弛技术干预之后军官的SAS总分明显得到改善,和干预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干预技术的效果和人格倾向有关,因此需要对边防战士进行人格塑造,这样有利于其克服焦虑的情绪。

  • 标签: 焦虑情绪 松弛干预技术 人格特点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点式重术与传统切开术重术、埋线法重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方法选取2002年10月~2009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664例单纯实施重手术者,251例实施两点法小切口重术,331例行切开重术,82例实施埋线法重术。出院后随访,就三组术后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两点法重术术后满意度相比于埋线法及切开法重术,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两点法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切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埋线组,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点法小切口重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相比于传统诸如切开法重术等术式,并发症少,效果显著,适应症广,患者满意度高,乃是一种综合效能高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重睑术 两点法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收治的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急救措施,评价急救效果。结果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5例患者的急救效果为显效,21例患者的急救效果为有效,4例患者的急救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在掌握消化道出血患者特点的基础,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对于提高急救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6月~2015年06月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利用抽签法对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C2组(对照组46例)选择常规药物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C1组(观察组46例)选择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所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完成治疗后,C1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2组患者(P<0.05)。结论选择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临床可以获得确切止血效果,最终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采用内科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出血停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内科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常规护理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肱骨髁骨折的康复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25例小儿肱骨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护理的效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康复护理后,患者肘关节出现明显改善,患者肘关节活动优良率由护理前的52%提高为92%,干预前后差异明显,P<0.05,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肱骨髁骨折后对患者及时进行复位固定,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指导,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因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康复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不适症状与HP根除治疗关系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4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应用14c-UBT尿素呼气HP检测实验实施研究、分析。结果HP阳性患者经过HP根除治疗后,症状在6个月内明显缓解;仅采取对症治疗的患者多数在不足6个月中不适症状又反复发作。腹部不适症状缓解与是否采取HP根治治疗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多有胃脘疼痛、反酸、腹烧灼感、嗳气、口腔异味等症状,而且患者腹不适症状与HP根除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标签: 上腹部 不适症状 HP根除治疗
  • 简介:摘要肠系膜静脉(SMV)阻断导致的肠黏膜屏障损害,及其它机体的一系列损害,是一个连续的的过程。SMV阻断技术是外科常用的手术操作方法。把SMV阻断时间控制在安全时限内,是减轻对机体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关于SMV阻断的安全时限,是临床科研人员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胰腺癌 小肠系膜 门静脉阻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93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为诊断,治疗,特别是难治性消化道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5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消化道出血293例,并按年龄分组及出血的病因统计。结果男性197例,女性96例,男女比例为2.051.发病年龄以50-59岁最多为91例,其次为60~69岁和40~49岁,分别为65例和57例,≥70岁49例和≤40岁31例。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出血89例,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73例,胃癌,食道癌出血共5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8例等。结论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较女性多,并且以50-59岁发病最多,其次为60~69岁和40~49岁,≥70岁和≤40岁最少。出血病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损害,其次为胃癌,食道癌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难治性是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肱骨髁骨折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78例肱骨髁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单用西医治疗,观察组39例采取中医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肱骨髁骨折患者,采取中医疗法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大大提升预后效果;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中医治疗 预后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可穿戴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测量汗水中特定分子的水平,来获得一个人生理和健康的实时信息。该传感器能为在户内外长时间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提供详细的汗液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肱骨髁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度所有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5.5%,对照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71.1%,两组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肱骨髁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急性消化道的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预后等内容。结果通过对8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知有2例患者突发2次大出血死亡,1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抢救,4例患者应家属要求,立即转送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其余患者经过及时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恢复健康后出院。结论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及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充分保证血容量,合理使用口服去甲肾上腺素,静滴垂体、生长抑素等有效方法均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大大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方法 探讨
  • 简介:摘要介绍了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要点。阐述了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急救处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强调病人在大出血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并如何有效的控制出血,预防出血复发,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护理服务,避免并发症。

  • 标签: 大出血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室速心电图特点及用药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4~2015年18例室速患儿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特点并根据心电图特点选择不同药物治疗。结果将室速分为O-AVRT、A-AVRT属于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AT(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前4种均为折返机制所致,最后一种为自律性增高所致,针对不同类型室速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阵发性室上速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对其发病原因以及诊治方式经研究以及探讨。结果患者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也有所缓解,50例患者中,显效为32例(64.00%),有效为15例(30.00%),无效为3例(6.00%);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多功能)器官衰竭。结论消化道穿孔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胃溃疡史、饮食不规律、胃癌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等都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出血患者应及时进行胃镜以及血常规的检查,尽快对其发病原因进行确定,并根据其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上消化道穿孔 病因 诊治方法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