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发生情况,它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密切相关。免疫因素主要有HLA、HPA、ABH等抗体;非免疫因素主要有感染发热、脾肿大、骨髓移植、DIC等。方法对我院一年来临床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无效作一统计分析,对不同科别血小板无效输注发生率与同行探讨。结果血液科血小板PTR发生率与其他科别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无效输注与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多次接受输注者无效率发生更高,这与产生血小板抗体等因素有关,还有免疫因素、非免疫因素、输注方法的正确与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率上升。

  • 标签: 血小板 无效输注 免疫因素 血小板抗体
  • 简介:摘要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饮食、药物、相关疾病及血小板假性减少与血小板数量密切相关,本文对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血小板药物饮食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由妊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50例(73.5%),重度子痫前期引起10例(14.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6例(8.8%),合并肝脏疾病1例(1.5%),RH血型不合1例(1.5%)。对血小板<50×109者用强的松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同时考虑剖宫产。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最常见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类型。有合并症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严重。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术前血小板仍<50×109/l可输注浓缩血小板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血小板输注是对血小板低下病人最直接,最快捷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所以在输注血小板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HLA及血小板配型,选择相容供者输注,从而更能达到提高血小板数量的效果。而疾病的种类及输注的次数对输注效果有显著意义。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 不规则抗体 输注无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决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途径,改善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各类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HLA抗体特异性分析。采用FCXM技术对20例各类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配合试验,选择HLA-I类位点3个以上抗原相合,输注适合的血小板并与22例各类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随机血小板输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2例各类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34例HLA-I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0.9%。配合性血小板输注患者的24小时血小板上升均值高于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P<0.05)。结论反复随机输注血小板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产生HLA抗体,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建立者血小板供者资料库,采用FCXM技术交叉配型选择HLA相合或相容单一供体进行血小板输注,实现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效果,是解决PTR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LA FCXM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这一症状的产生原因以及围生期的具体处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11年就诊的16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论在妊娠期发生血小板减少,存在很多的原因,必须要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做到对症治疗,将孕妇的妊娠终止,并且在终止前后让患者使用短期的糖皮质激素以及血小板制剂,能够有效地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状进行治疗。

  • 标签: 妊娠 血小板减少 临床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其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孕妇47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孕妇中,诊断为PAT有28例(59.6%),PIH有7例(14.9%),ITP有12例(25.5%);三组孕妇孕中检测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产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平均值比较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孕妇应注意早期寻找出病因,并合理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给予有效地综合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ATPIHI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并作出纠正。方法用ABXPENTER60血液分析仪检测,对血小板低于正常参考值的患者,同时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手工血小板计数与EDTA抗凝血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与枸橼酸抗凝血标本血液分析仪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标本均应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镜检,以排除是否存在抗凝剂所致血小板聚集现象。

  • 标签: EDTA 血小板减少 血液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计数血小板与血小板压积减少在恙虫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81例恙虫病患者的计数血小板(PLT)及血小板压积(PCT)进行分析,并与健康组9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恙虫病组PLT及PCT较健康对照组减少,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恙虫病组81例患者PLT及PC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感染恙虫病患者的PLT及PCT均减少,治愈后PLT与PCT基本恢复正常,PLT与PCT水平与病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恙虫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恙虫病 血小板减少 计数血小板 血小板压积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捐献血小板前的血象检查,减少冲红率。方法对单采血小板供者进行分组—正常对照组和冲红组,在捐献前的血象筛查中,除根据(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的规定,对HGB、HCT、PLT项目严格把关外,增加了MCV、MCH、MCHC的质量要求。结果冲红组的MCV、MCH、MCHC接近正常值或较正常值偏低,对照组各值均高于冲红组。结论改进的监测方法优于传统的血小板计数要求,降低了单采血小板的冲红案例,保护了献血员队伍。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单采 血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测定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又对其中的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测定值与直方图不符、MCV(平均红细胞体积)<70f1、血小板计数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的约合三千余例进行目视显微镜计数或采用其它方法重新采血计数。结果血小板抗凝剂,小红细胞数量、试剂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标本放置时间、血小板体积异常等均可影响正确计数血小板数量。结论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直方图进行判断,

  • 标签: 血小板 影响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67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危因素及预后。结果在同期住院新生儿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为10.9%,其发病高危因素以感染为首位,占47.8%,窒息占29.9%,溶血占17.9%。80.6%病人不用特殊治疗,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血小板回升正常,仅19.4%需应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特殊治疗,本组病例治愈率94.0%,死亡率6.0%,均死于原发病或肺出血。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高危因素是感染、窒息、溶血,预后良好,重点在于原发病的防治。

  • 标签: 新生儿 血小板减少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血浆置换的疗效。结果2例均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表现、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和发热。给予PE、血浆输注(PI)治疗。1例治愈后出院,1例因经济困难好转后出院。结论TTP患者应尽早行PE治疗,以提高缓解率和治愈率

  • 标签: 血浆置换血浆输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艾滋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分析42例艾滋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资料,均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血小板计数在1~79×109/L之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2~465cell/ul之间,伴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仅为7例,经HAART及针对血小板减少的对症治疗3月后或更长时间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大于100×109/L)者35例,其余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大于50×109/L)者5例,小于30×109/L者2例。总治愈率95.24%。无死亡病例,进一步数据有待观察。结论艾滋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在HIV感染者中较常见,即便是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大于350cell/ul)者,但伴有严重出血倾向者少见,HAART后多数能够缓解。临床上对血小板减少病人须行HIV抗体筛查,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妊高症血小板各项参数的水平变化,为妊高症的快速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18例妊高症患者、40例正常妊娠孕妇进行全血细胞检测,并对血小板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妊高症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妊高征组与轻度妊娠组比较,PLT、MPV及PDW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PLT、MPV及PDW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妊高征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大血小板比率 妊高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60名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在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抽取献血者空腹全血2ml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并吸取血浆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酶Ⅲ(ATⅢ)、D-二聚体的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多次单采血小板后,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酶Ⅲ、D-二聚体均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结论适量多次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献血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参数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无明显变化,不会引起献血者的身体伤害。

  • 标签: 多次单采血小板 凝血功能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研究选取我院64例门诊和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RP(%),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健康体检组经检测后RP(%)值为7.33±2.17,ITP患者组RP(%)值为21.13±6.2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CAA患者组RP(%)值为5.82±1.2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AML患者组和MDS患者组RP(%)值分别为8.26±2.45、8.12±2.59,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为网织血小板更准确的诊断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病中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流式细胞仪 网织血小板 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46例首次发病的急性ITP患儿,其中男17例,女29例,发病年龄2月~13岁,将46例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有人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联合人用丙种球蛋白后的治疗效果比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高;结论丙种球蛋白的加入缩短了血小板的恢复时间,大大提高了ITP的治愈率,降低了ITP急性期出血的危险,丙种球蛋白是治疗急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较好药物。

  • 标签: 儿童 紫癜 IVIG IT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穿刺拔针后所需按压时间。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结束后分别按压10min、15min、2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拔针后按压15min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静脉穿刺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发生的变化。方法采用KX-21血细胞分析仪对52例DN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结果显示,DN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血小板参与了DN的发生及发展,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理论上是有效的。结论测定血小板对DN病变早期诊断与病情分析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