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简要叙述患者化疗前和化疗期间的护理,以及对化疗药物的输注及药物反应预防等护理,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化疗效果。

  • 标签: 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阴道分泌物的临床化验结果,评价老年妇女阴道卫生状况。方法采集228例老年妇女的阴道分泌物,采用胺试验检验法、湿片法、革兰染色法结合镜检对其进行化验,并分析其报告结果,了解老年妇女病原菌分布、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等情况。结果按清洁度划分为I-IV级,假丝酵母菌、滴虫、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假丝酵母菌等病原菌分布随清洁度等级的降低而增大;228例老年妇女中有78例患有不同类型阴道炎,占34.21%,按年龄划分为其中60~69岁组妇女阴道炎发病率最高,占总发病率的40.68%,50~59岁组及70岁以上组发病率分别为29.11%、22.58%。结论老年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和非特异性阴道炎发病率较高,其中年龄在60~69岁范围内妇女阴道炎发病率最高。

  • 标签: 老年妇女 阴道分泌物 化验结果 报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高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全年82例妊高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82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细胞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小板水平以及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凝血功能以及血细胞分析,可以有效预防妊高症,这对于产妇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 凝血功能 血细胞分析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在临床诊疗及急救中占重要地位,检验结果为治疗疾病提供可靠、有效信息,结果准确性直接影响疗效。检验结果错误对早期疾病诊断有较大影响,甚至引起误诊,对个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很大危害。本文重点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几点因素,并总结防范对策。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7例,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血常规检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对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次研究中血常规检验的误差率为8.0%(7/87);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越长,PLT、RBC、HGB的检测结果越高,WBC的检测结果越低;常温下血常规检验的WBC、PLT、RBC、HGB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冷藏;静脉血的WBC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末梢血,PLT、RBC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末梢血,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的时间、储存温度、不同的采血部位等均是造成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原因。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送检的321份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亚硝酸盐、细菌计数、尿白细胞3个尿常规指标与尿培养结果。结果尿常规亚硝酸盐、细菌计数、尿白细胞敏感性分别为13.20%、50.80%、7.50%,特异性依次为88.20%、52.80%、97.40%;尿白细胞判定值取++++时,特异性达85.60%;尿白细胞对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的特异性、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真菌培养阳性样本中尿白细胞阳性敏感性达28.70%,较细菌培养阳性(16.70%)高(P<0.05)。结论尿白细胞敏感性高于尿常规亚硝酸盐、细菌计数,于尿路感染筛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尿路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胃镜检查对老年患者血压的影响程度。方法以2014年1-12月行常规胃镜检查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同期200例无高血压的胃镜检查病人。对比两组操作不同时段血压、心率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在胃镜进入食管中段时血压、心率升高最为明显(P<0.05),尤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血压升高更明显,主要为收缩压升高,术后均基本恢复。结论常规胃镜检查对老年病人血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胃镜进入食管中段时,只要监测胃镜进入食管的血压在安全水平,即可保证内镜检查病人的血压安全。

  • 标签: 胃镜检查 老年病人 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提高检测合格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常规尿检样本128例为实验对象,现将其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统计两组患者不合格率,总结检测尿常规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对照组64例尿液检测不合格9例,不合格率为14.06%,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样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容器不合格、未经审核等,质量控制主要通过保证仪器与材料合格、检测员操作规范、审核记录准确,研究组检测不合格率为3.13%,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对尿常规检测工作的各个时间段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临床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液分析 质量控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常规和尿常规在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32例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行血尿常规检查。观察血尿常规指标的异常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异常发生率为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白细胞异常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778,P=0.0003),且以白细胞升高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异常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小板异常发生率1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6.3847,P=0.0115),且以血小板降低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异常发生率为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淋巴细胞异常发生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204,P=0.0037),且以淋巴细胞降低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发生率为3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中性粒细胞异常发生率10.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5.2624,P=0.0218),且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为主。试验组患者尿蛋白异常发生率为7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蛋白异常发生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855,P=0.0000)。结论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尿常规存在一定的异常结果,且主要表现在血常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较为明显,尿蛋白发生率高,血尿常规可以作为一项合适的筛查手段。

  • 标签: 早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血常规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急措施结合常规护理防范产科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急措施。观察患者在院期间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护理后的疗效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下床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下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院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以及因护理失误出现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应急措施护理的患者,可以提高护理水平,缩减患者在院开支,增强在院治疗及护理的疗效,使患者得到更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应急措施 常规护理 产科护理风险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使用血涂片显微镜复检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从2014年9月到2015年5月的血细胞检查结果异常病例进行镜检复查,表明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漏检时有发生,血涂片镜检复查对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性。结果946例病例中有178例在血细胞分析仪中显示分析结果存在异常,包括各类型的贫血、缺血17例,淋巴细胞增多症3例及白血病2例,共计22例在血涂片镜检复查中被认定为异常,剩余156份血涂片镜检分析结果表明无漏诊。结论血涂片镜检有助于发现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所存在的漏检和错误,大大提高了血常规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生给出更全面准确的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血细胞分析仪 疾病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集的900份住院患者晨尿,随机分为对照组(450)与观察组(450),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检验方法,观察组采取化学分析仪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检验方法对于尿检验结果影响不大。尿检结果影响因素体现在采集、操作、运送以及保存等方面。结论准备工作、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以及操作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常规检验。

  • 标签: 影响因素 分析 临床尿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常规红细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原因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经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00例,采用显微镜法和干化学法,并对尿常规测定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经实验验证。结果两种方法都存在误差,易出现漏检。结论假性结果的原因是受到了食物、温度、药物等因素干扰。因而应该在仪器测定结果出来后,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从而减少误差,防止漏检发生。最后进行免疫学方面的辅助,提升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 标签: 尿常规 红细胞 白细胞 测定 假性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患者标本647例,多为发热、贫血或三系异常者。结果经血涂片镜检有50例与仪器结果不符,其中幼稚细胞2例,(后诊断为白血病)、幼稚粒细胞18例。冷凝集导致mchc异常增高、红细胞凝集等5例,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5例,红细胞碎片导致血小板假性增高10例。有核红细胞增多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增多10例,余下血液涂片结果同血液分析仪结果相符。结论血液分析仪和血涂片联合检查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报告从而避免临床医生漏诊、误诊。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形态学观 察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再加心理护理,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死亡患者例数和复发患者例数,通过对比,评价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经过以上方式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共有1例患者复发,无患者死亡,复发率为3.33%,死亡率为0.0%;对照组患者共有4例患者复发,有2例患者死亡,复发率为13.33%,死亡率为6.67%。经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为临床采血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纳的56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测定;观察组患者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指标中,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末梢血采集,静脉血采集方法获得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更高,优势更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末梢血采集 静脉血采集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影响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患者均采用两种方式采取尿样,分别作为观察组尿样和对照组尿样,比较两组尿样的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检出人数,探讨检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尿常规检测结果在上皮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常规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可影响检验结果,应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阴道分泌物干扰,以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阴道分泌物 白细胞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来妇科就诊的女性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5例)和试验组(n=65例),对照组行常规检查,试验组进行阴道清洁后行尿常规检查。结果试验组红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上皮细胞检出率、蛋白质检出率分别为15.38%、10.77%、0、0,均低于对照组的92.31%、93.85%、41.54%、38.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为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提高尿检的准确率,临床上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应注意对患者阴道的清洁,严格遵循尿液采集的规范操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阴道分泌物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