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常规化验结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验后的结果。结果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化验指标可以检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受损的情况,能够为肝硬化程度评估提供标准,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 肝硬化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84例患者的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情况以及检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常规作为临床常用的检验方式,其检测结果会受到来自血液标本、检验仪器、生理因素、检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血常规可以为诸多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需要对血常规检验中标本采集、人员操作、检验仪器等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规范血常规检验中各项检验行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合格临床血液常规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以提高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检验血液采集的300例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皮肤采血,观察组进行静脉采血。对比分析两种采血方法的误差率,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静脉采血的标本常规检验的误差率小于皮肤采血标本常规检验的误差率,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两种采血方法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均为采血时间不恰当、标本容量不够、溶血、标本存在凝块等。结论在临床血液标本常规检验中,应尽量采取静脉采血方式,并根据产生误差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血液常规检验采血的技术误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标本 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 皮肤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遇到异常细胞时怎样进行分析与处理,强调手工涂片复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仪器检测和血涂片镜检对2016年我院临检室53例典型异常细胞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3例标本中检出白血病30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8例,异淋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6例,红细胞系统疾病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结论当遇到可疑异常细胞时,首先对标本、仪器、试剂、质控进行分析,再用不同仪器进行复检,最后手工涂片镜检,并与临床沟通联系。

  • 标签: 异常细胞 白血病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 单核细胞 涂片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在初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HREZ)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1)治疗2月后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2)治疗三个月,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3)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共有32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21.33%;对照组共有34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22.67%,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左氧氟沙星在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病灶吸收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例数均为10例,观察组实施常规小切口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脊髓减压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的均值为2.73±0.28厘米,手术时间的均值为89.64±12.55分钟,手术一周后在有保护的情况下能够下床进行走动。结论常规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切口长度较小,产生的创伤小,并且不会对脊柱稳定性产生过多的破坏,可实现根治的目标,在各年龄段均适用。

  • 标签: 常规小切口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状腺腺叶大部以上切除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防止其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3例采用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其中1例于术后第2天出现声音嘶哑,考虑术后水肿或血肿压迫神经所致,于术后40天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即出现声音嘶哑,考虑术中钳夹、牵拉损伤可能,术后1月经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固定,术后接近6月才恢复正常,说明没有永久损伤,本组病例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59%,永久性损伤为0。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喉返神经,尤其是病变在甲状腺背侧、腺叶次全以上切除术、二次手术者,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可以作为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有效术式进行推广。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标本导致血常规结果失真的不同处理方法(试剂双重加温法,血浆置换法)效果。方法筛选已经过37℃水浴30分钟结果仍不能被纠正的冷凝集标本,然后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同一机器进行测定并记录其结果。结果对于水浴法冷凝集现象仍不能消除的患者,采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与血浆置换法均能使冷凝集标本的红细胞升高,MCV降低。但血浆置换法会使血小板降低。结论冷凝集标本使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和血浆置换法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优于血浆置换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试剂标本双重加温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常规检验中的常见误差原因以及解决方式。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这段期间内,将63例尿常规检验对象作为对照组,在解决相关误差问题后,再选择63例尿常规检验对象作为观察组。最终分析出尿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常规检验误差率(1例,1.59%)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15.87%),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检验流程,组织检验人员参与培训有利于减少尿常规检验的出错率。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解决策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实施尿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84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诊断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尿常规检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比较84例患儿的2项诊断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84例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其中经尿常规检验共检出81例(96.43%),相比超声诊断共检出73例(86.91%),2项方法检出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实施尿常规检验,可有效提高患儿疾病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急性阑尾炎 尿常规检验 效果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查的462例患者,根据采血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2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末梢血,研究组患者采取静脉血,两组均采取同一仪器(迈瑞BC-5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RBC(3.77±0.45)×1012/L、Hb(±)g/L、Hct(0.55±0.12)%、PLT(229.43±30.62)×109/L、MCHC(318.64±18.44)g/L及MCV(90.63±5.78)f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WBC(5.29±0.87)×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MCH水平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不同采血方式其检验结果不同,静脉血结果更为准确,故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以静脉血为主。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 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白带常规检测联合唾液酸酶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3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3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中,白带常规检测法检出率47%,联合唾液酸酶检测时,检出率为75%。结论白带常规检测在用于细菌性阴道炎检测时,具有着一定的优势,但联合唾液酸酶检测时,检测效果明显提高,故而更加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白带常规 细菌性阴道炎 唾液酸酶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腺癌采用内镜超声、常规超声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自2015年6月—2017年10月的45例胰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均给予内镜超声和常规超声诊断,所有患者均经肿瘤标记物检查、临床病理查确诊为胰腺癌,对其检查结果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诊断后,单一常规超声和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无差异性(P>0.05);而内镜超声和常规超声联合诊断后,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3.75%、97.78%,对比单一检查(P<0.05)。结论胰腺癌威胁患者的生命,给予内镜超声、常规超声联合诊断能够显著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对疾病进行有效判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内镜超声 常规超声 胰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行硬膜外麻醉、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麻醉的不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入的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采取超声引导下硬膜外麻醉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指标。结果研究组麻醉操作、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硬膜外麻醉可以缩短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硬膜外麻醉 临床效果 一次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感染控制运用常规护理以及风险护理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随机我院接收的危重患者80例研究,将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其中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医院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发生感染的比例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院内感染控制过程中,运用风险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情况,同时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运用和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风险护理 院内感染控制 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细胞涂片复检在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测的1816份标本为实验对象,将采集的血液标本应用Sysmex-10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于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提示的标本进行血涂片复检,并分析其结果。结果1816份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出现异常提示362例,血涂片复检率19.93%,且发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真阳性率74.31%,假阴性率10.50%,假阳性率25.69%。结论在临床上,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存在局限性,其对异常结果只能起到初筛的作用,无法准确判断血细胞结构、形态异常。因此,对于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异常者应必须予以血涂片复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漏诊。

  • 标签: 血涂片 复检 血常规 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Nordtest准则结合自下而上评定法定期评估临床检验基础血常规及凝血功能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收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2017年累积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7个项目室内质控(IQC)在控数据及同期卫生部室间质评(EQA)结果,采用Nordtest准则结合自下而上评定法评估各定量项目的不确定度。结果7个项目合成相对不确定度均值(Ucr%)依次分别为4.58%、8.86%、1.37%、1.06%、6.00%、5.80%、6.13%,符合目标不确定度要求。结论基于Nordtest准则结合自下而上评定法能较全面地反映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定量项目实验室分析中的检验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血常规 凝血功能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校准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采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探讨实践思考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11月,在我市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采用CRP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20例,根据感染的不同类型将患者分配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实验组患儿为病毒感染,常规组患儿为细菌感染,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测,实验组检测数据高于常规组数据,两组差异明显,实验组的感染程度高于常规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的感染类型使用CRP血常规联合检测,对患儿有的更准确的判断依据,提高了医疗效率有跟大帮助。

  • 标签: CRP血常规检测 临床价值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方法检测血常规指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收的250例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作为观察组,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选取同期接收的250血常规检验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假阴性率为12.40%,观察组患者的假阴性率为50.80%。结论应将血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作为血常规的主要检测方法,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血液细胞形态学 假阴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