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实验组;取同期本院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组间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阳性率高;实验组组内比较,细菌性肺炎阳性率高,诊断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1.2%,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及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作用较大,有极大诊断意义,需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对用药安全性的认识,降低用药风险。方法对某近3年收集的4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所收集报告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8.84%,肝胆系统损害占16.31%;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38.29%)。给药剂型中粉针剂、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74.62%)。ADR的结果逾六成好转。结论加强ADR监测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胎发生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为减少死胎发生及妊娠各期筛查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分娩的4252例孕产妇中发生死胎的例数及导致胎死宫内的原因。结果4252例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中,发生死胎共15例,其中脐带因素5例(33.33%);胎儿因素2例(13.33%);孕妇因素3例(20.00%);不明原因1例(6.67%)。结论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及孕妇因素为死胎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高危筛查、孕期保健及自我监护等可减少死胎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 标签: 死胎 相关原因 妊娠合并症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肺栓塞临床表现、误诊疾病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肺栓塞患者的误诊情况。结果15例肺栓塞患者中,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有11例,其中误诊为冠心病4例、肺部感染3例、脑血管病2例、心衰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结论肺栓塞是一个被人们认识不足的疾病,临床医生不仅要提高诊断意识,更要充分了解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详细问诊及体检,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并诊断肺栓塞,减少误诊率。

  • 标签: 肺栓塞 临床表现 肺循环障碍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排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医院用药 金额排序 日均费用
  • 简介:摘要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常出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误与乙醇制品配伍造成双流仑样反应。现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使用头孢类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15例患者的诊治经历与读者分享。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双硫仑样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取PFNA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5例患者治疗后骨折均愈合,平均手术时间(50.19±28.76)min,术中出血量(128.15±23.75)ml,骨折愈合时间(17.50±3.45)周,均未发生严重的相关并发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86.7%。结论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使用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患者标本,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该病患者皆为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2±4.5岁。(2)以小叶为中心发生病变是该组织病理的主要特点,病灶多呈多灶性结节状分布,通过小叶内可视以上皮样细胞,主要以多核巨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病变组织的切缘处无炎症细胞存在。(3)经抗酸染色及碘酸雪夫氏染色的所有病例标本均无枝杆菌及霉菌。15例患者均采取以乳腺小叶区段切除为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仅出现2例复发者。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在临床中的鉴别比较难以确诊,目前唯一有效的确诊方法就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肉芽肿性 乳腺炎 确诊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005~2014年贵州省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贵州省梅毒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贵州省梅毒疫情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全省梅毒的发病率及社会人口学构成。结果贵州省梅毒报病数从2005年的814例增长到2014年的15542例,其中隐性梅毒发病数最多,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梅毒的主要流行类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比例为5.671;在全部报告病例中,男性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0.78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4.05%,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一直居于首位。结论贵州省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医疗机构梅毒规范化诊疗,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贵州省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梅毒 疫情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检查对女性非妇科来源的盆腔内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妇科肿瘤科收入进行手术的15例非妇科盆腔内肿物的超声影像图特点以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共15例,呈囊实性7例,实性7例,囊性1例;诊断为卵巢肿瘤7例,子宫浆膜下肌瘤5例,盆腔肿物性质待定3例。15例均行手术探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病理检查示15例中肿物来源于胃肠道7例(46.7%),腹膜后肿瘤6例(40.0%),其他部位肿瘤2例(13.3%)。结论女性非妇科盆腔肿物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为卵巢肿瘤或子宫浆膜下肌瘤,超声科医师结合其临床特点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避免思维定式可减少误诊。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盆腔肿物 非妇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05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FAB分型显示ALL-L18例,ALL-L24例,All-L33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VLDP方案用法为V(长春新碱)2mg静脉注射,第1、8、15、22d;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第19~28d;D(柔红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3d,15~17d;Pred(泼尼松)60mg口服,第1~14d,15~28d减半。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原诱导CR方案、含有HD-MTX、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阿糖胞苷(HD-Arac)交替化疗3~4疗程,化疗间期用口服强的松(Pred)、甲氨蝶呤(MTX)、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结果治疗一疗程后,15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率66.7%,首次诱导死亡0例,3年总生存率(OS)33.3%和无病生存率(DFS)为20.0%。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定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查。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采用针刺配合复方当归注射液和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腰肌无力15例,经1~4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临床观察表明,年龄越小,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 标签: 小儿脑瘫 针刺 穴位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的原因,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5年5月出现误诊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结果,探讨出现误诊的原因。结果研究分析发现,所有患者误认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有3例、误认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的有4例、误诊为冠心病与原发性心肌病的有3例、误诊为肥胖症的有3例、误认为糖尿病有1例、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有1例。对误诊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均经门诊随访替代治疗或住院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在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时候,医师需要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明确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并结合FT3、FT4与高敏TSH的检查结果,可以有效降低误诊率,促使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误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甘露醇溶液和7.5%高渗盐溶液在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产生的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例和44例,医务人员以静脉快速输液的方式将7.5%高渗盐溶液注入观察组患者体内,医务人员以同样的方式将20%甘露醇溶液注入对照组患者体内,比较两组抢救无效和肾功能失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甘露醇溶液和7.5%高渗盐溶液在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的抢救效果基本一致,但是20%甘露醇溶液出现肾功能失常的情况较多。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 甘露醇溶液 高渗盐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确山县2012~2014年HIVVCT咨询检测情况掌握求询者人群分布,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于2012~2014年期间接诊的245例求询者的有关资料进行相关特征分析。结果245例就诊者中,性别比例男女1.041;年龄分布比较集中在18~55岁;婚姻状况61.62%是已婚有配偶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4.29%,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5.71%;求询者类型主动求询236例(96.33%);既往是否检测既往检测HIV者占48.98%,既往未检测HIV者占51.02%;求询原因配偶或固定性伴阳性者35例(14.29%),商业异性性行为18例(7.35%),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有9例(3.67%),男男性行为者有3例(1.22%),母亲HIV阳性者有8例(3.27%),有献血史者20例(8.16%),有输血史者12例(4.90%),有职业暴露史者12例(4.9%),有手术史者7例(2.86%),无高危行为史者2例(0.82%),其他求询者119例(48.57%)。结论就诊者大部分文化程度低,防病意识淡薄,容易感染HIV并传播,性传播趋势上升,血液感染率降低。

  • 标签: HIV VCT 传播途径 相关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2014年针灸研究领域内与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的代表研究,通过对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解读与分析,认为对照设置与研究思路的优化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关键,而多组学研究手段交叉融合是阐释经穴效应特异性机制的重要手段,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揭示其效应特点与规律。

  • 标签: 经穴效应特异性 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 多组学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为卓尼县2014年乙型肝炎进行普查,分析普查结果,从而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疫情在全县农牧民群众、僧侣中的传播,提高农牧民群众、僧侣的健康水平,解决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方法乙肝检查采用耳垂采血的方法,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条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现场采集静脉血2ml做乙型肝炎三系统检测。结果2014年最终普查发现阳性病人共计527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527例,大三阳387例(乙肝大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小三阳140例(乙肝小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型肝炎患病率达3.79%。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乙型肝炎疫情普查也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农牧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乙肝 普查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VST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以15名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查手段包括CT、磁共振检查、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和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等,同时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病人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证据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进行利尿、抗凝等方式治疗,痊愈患者8例。结论患者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后,通过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从影像学上的静脉窦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出血等表现进行诊断,确诊率高,可以在临床工作进行广泛的应用。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采取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双眼术后仍然前房浅、眼压高,随访13月双眼视力无光感,最终一眼眼球摘除。3例加用药物眼压控制20mmHg左右。其他11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稳定。结论抗青光眼术后一旦发生恶性青光眼,需要积极处理,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眼压及视力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 标签: 抗青光眼手术 恶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