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的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采用积极的监测及综合护理,对新生肺炎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治愈率97%。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以达到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新生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7d后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改善、肺部啰音消除、缩短住院时间和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肺炎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新生肺炎治愈率的护理流程。方法对我院儿科2003年5月~2009年5月收治的356例新生肺炎患儿进行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整体护理措施。结果356例新生肺炎患儿全部痊愈。结论整体护理是缩短新生肺炎患儿病程、提高其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生肺炎临床表现及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55例临床资料完整新生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新生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新生肺炎新生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呼吸衰竭、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肺炎可以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前两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后者称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新生肺炎可能伴发多种症状,并进一步对新生造成影响。适当的护理是防止病情恶化,促进新生康复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主要对新生肺炎的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护理 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来提高新生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新生室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86例新生肺炎患儿运用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286例新生肺炎。经治疗后痊愈263例,好转21例,转上级医院2例,总有效率为99.3%。结论肺炎危害患儿生命健康,对患儿进行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症状,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科于2010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68例新生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总结新生重症肺炎的护理要点。结果68例新生重症肺炎的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58例痊愈,8例好转,2例家长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新生重症肺炎必须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一定要给予精心的护理,尤其是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可促进患儿早日康复,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肺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来提高新生肺炎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方法选择78例新生肺炎患儿,运用改善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痊愈6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结论肺炎危害患儿生命健康,对患儿进行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最大程度的改善症状,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感染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感染性肺炎患者240例,对其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例标本共培养出阳性致病菌115株,阳性率47.92%,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14株,表皮葡萄球菌13株,阴沟肠杆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溶血葡萄球菌7株,其他1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逐渐成为新生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痰培养是目前新生肺炎重要的病原监测手段之一。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晚期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新生肺炎中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收治78例新生肺炎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中的患儿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患儿家属对优质护理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肺炎中实施优质护理,提高了患儿治疗康复率,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关系。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的主要临床和DR胸片表现,二者之间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76例新生肺炎的主要临床和DR胸片表现。结果新生肺炎DR胸片表现复杂多样,绝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和(或)肺门阴影浓密模糊158例(89.8%);肺野内点片状或斑片状模糊影113例(64.2%);心后影征18例(10.2%);急性肺膨胀15例(8.5%);上纵膈、心缘膈面模糊38例(21.6%);支气管充气征3例(1.7%);气胸1例(0.6%);肺部听诊阴性而DR胸片表现典型6例(3.4%)。结论胸部摄片是诊断新生肺炎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肺部体征和DR表现的对照分析,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达到提高诊断率的目的。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DR胸片表现 影像分析
  • 简介:摘要新生肺炎新生时期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占新生死亡原因的10%~20%。本文探讨新生肺炎的临床诊疗及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真菌性肺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0例新生真菌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病原学和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儿原发病为新生肺炎10例,继发于其他疾病10例,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均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表现。真菌性肺炎发生前,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为95%,多为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类。病原学检查以念珠菌为主(82%),曲霉菌次之,合并细菌感染10例,16例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结论真菌性肺炎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应联合应用高效、敏感的抗生素。

  • 标签: 真菌 肺炎 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新生支原体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痊愈33例,占63.46%;显效16例,占30.77%;总有效率为94.23%。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对新生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效果,缓解急性症状,缩短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以及热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支原体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新生肺炎交叉感染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抽取90例新生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重视交叉感染预防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交叉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肺炎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交叉感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探讨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68例重症肺炎患儿,给予精心护理,配合临床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显效64例,好转2例,显效率97%。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常规治疗 辅助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新生肺炎血气分析变化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采集新生肺炎病患77例作为研究组;采集新生肺炎患儿7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气分析以及Na+、Cl-、K+。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及Na+、Cl-、K+结果比较PaO2、pH、TCO2,P<0.01;而PaCO2、BB、BE,P<0.05,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而Na+、Cl-、K+。结果比较,P<0.05,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HCO3-比较,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实验组77例新生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酸碱失衡现象。结论对于新生肺炎血气分析以及相关Na+、Cl-、K+检测结果比较,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对新生肺炎患儿进行相应的血气分析十分必要,同时,血气分析结果还更加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血气分析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期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新生没有得到良好的护理,则可能会导致疾病入侵,从而对其以后的发育和成长产生影响。通过阐述新生的生理特点,分析了对新生应注意观察的事项和护理的重点,最后就新生疾病的预防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 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