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分析心电图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4例流出道室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QRS波时限、V2导联R波时限指数、R波振幅指数等指标。结果心电图诊断出左室流出道18例,右室流出道16例。左室流出道组患者的V2导联QRS波时限、V2导联R波时限及R波振幅指数均高于右室流出道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对定位流出道室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左室流出道的定位效果更好。

  • 标签: 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征 流出道室早 定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早期护理用于DVT的防治中,探讨其对DVT护理的作用。方法选择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不同分别护理,比较二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护理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下肢浮肿率和DVT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早期护理能提高DVT的护理疗效,和满意度,且能更好地预防DVT的形成,对医学临床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DVT 早期护理 下肢浮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60例;2016年5月—2017年6月,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每组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者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责任制整体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术后病人形成下肢静脉血栓(DVT)后使用中医护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入138例外科术后形成DVT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69例采用中医护理作为观察组,另69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治疗对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数据无统计学意义(t=-0.071、0.141,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观察组比对照组评分明显减少(t=-5.926、-10.771,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对术后形成DVT病人展开护理,可有效减缓病人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使用。

  • 标签: 外科 术后 DVT 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院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基础的前提上,自行研究开发用于静脉置管门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将该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门诊部门和住院部中,对静脉置管患者进行信息化管理。结果通过对静脉置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充分应用,对医院门诊部门和住院部进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并实现了将置管患者信息、置管信息、护理信息等资源的共享。结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医院对置管患者的信息管理、护理会诊管理,从而有效提高了相关医疗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使医院对静脉置管患者的管理更具有规范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

  • 标签: 医院深静脉置管 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科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不同预防对策的临床分析。方法针对我院1998年9月—2006年1月的骨科卧床患者(n=985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2月—2016年6月的骨科卧床患者(n=1065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防措施(加强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治疗组根据2006年1月份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采取综合预防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病例在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肺动脉栓塞症(PTE)的发生率、死亡率。结果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后(手术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止血带、术后抬高患肢、指导早期康复锻炼、卧床期间适度补液、避免血液浓缩等)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52例(5.27%),肺动脉栓塞症5例(0.51%),死亡3例(0.30%)。治疗组采用综合预防(基本、物理、药物)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2例(1.13%),肺动脉栓塞症1例(0.09%),死亡1例(0.09%)。两组病例在DVT的发生率、PTE的发生率、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仅采用基本预防措施在DVT的发生率、PTE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综合预防组。

  • 标签: 骨科 卧床 深静脉血栓 基本 综合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4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及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评估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并行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对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科手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INR等指标与临床体征。结果溶栓前后患者大腿肢体周径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INR等指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协同治疗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具有显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骨科 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6年7月—2017年1月我院血管外科为15例(病程≤14天)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介入下施行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严重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AngioJet机械吸栓清除术,应用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成功率高,创伤较小,优质的综合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广药模式”为基础的医联体的医学影像平台的实践。方法构建医学影像平台,以此实现由广药大附一院向连南医院及其下属8家乡镇一级卫生院提供医学影像数据和应用服务。结果实现“广药模式”医联体内医学影像资料的共享和诊疗过程的协作。结论以“广药模式”为基础的医联体的医学影像平台,可均衡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影像人员技术水平,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病人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实现患者受益最大化。

  • 标签: 广药模式 医联体 医学影像云平台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治疗对下肢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本院住院患者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综合综合治疗,置入下腔静脉滤网,同时采取抗凝与溶栓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本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3.33%(28例),其中治愈率为80%(24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综合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呼吸、心率等基本体征与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明显,有效率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Ⅱ度烧伤创面植皮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4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加快创面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深Ⅱ度烧伤 创面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克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中,2患者无效,所占比例为8.0%,显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0%,有效患者为13例,所占比例为52.00%。对照组患者中,6患者无效,所占比例为24.0%,显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0%,有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较为理想,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云克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将之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干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干预组6.7%,参照组26.7%,P<0.05;患者满意度干预组93.3%,参照组80.0%,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静脉穿刺置管术(DeepveincatheterizationDVC)的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救治与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128例行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2例)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66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①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高于B组;不良事件损伤动脉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

  • 标签: B超定位 深静脉置管术DVC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产生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9例,应用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34)和探析组(n=35),纳入研究对象均应用静脉置管治疗,同时为患者提供不良反应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在此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为探析组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率以及患者与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探析组出现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为1例,感染率为2.86%,比对组出现静脉导管感染患者为7例,感染率为20.59%,两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3752,P=0.0273)。比对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2.35%,探析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100%,两组经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1.0252,P=0.0356)。结论为血液透析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导管感染率同时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对于促进患者治疗进程顺利进行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深静脉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83例患者作为观A组,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栓塞82例患者作为B组,对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中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A组患者中,合并双侧肺栓塞的情况明显高于单侧(P<0.05),同时合并急性肺栓塞的情况明显高于慢性以及亚急性(P<0.05);在B组患者中,右下肢出现血栓的人数明显低于左下肢(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诊断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在临床诊断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 简介:摘要阿帕替尼是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明显延长生存期的单药。我院于2015年底引入该药,较多的应用于晚期胃癌、肺癌患者,该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但导致静脉置管处伤口无法愈合、出血不止的情况鲜有报道,现将我科发生的1例口服阿帕替尼后导致的静脉置管处伤口持续出血无法愈合的案例进行报道。

  • 标签: 阿帕替尼 深静脉置管处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D-二聚体(D-Dimer,D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个DD水平的临界参考值,初步为临床提供一个参考标准。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下肢骨折并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患者为DVT组;术前、术后均未发现DVT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于术前两天和术后三天检测DD水平并行超声检查。结果DVT组术前以及术后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术后DD浓度均有升高表现。ROC曲线结果显示,当取DD水平>3.7mg/L为临界值时,诊断效果最佳。结论本研究认为,当以血浆DD水平大于3.7mg/L作为临界值时可以较好的评价患者DVT形成情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