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道疾病术后感染细菌的主要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治疗对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胆道手术后的胆汁标本631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剔除重复菌株。结果按照CLSI2017年版标准判定,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分析,其中革兰阳性菌179株,革兰阴性菌452株,居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1%)肺炎克雷伯菌(12%)粪肠球菌(11%)屎肠球菌(9%)铜绿假单胞菌(8%)。结论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革兰阳性菌中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是急性胆道感染及胆道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治疗胆道感染的关键。

  • 标签: 胆道疾病 细菌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急性加重常由于细菌感染导致。本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为提高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抗感染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选取2018年1月—12月来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4例感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服用克拉霉素,观察组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治疗。接受治疗一周时间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罗红霉素胶囊,治疗感染疾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罗红霉素胶囊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碳14呼气实验检测HP感染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Giemsa染色检测,观察组应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将两组患者的HP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0%和85.00%,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感染采用碳14呼气检验检测的操作简单,患者没有痛苦且安全快捷,与Giemsa染色检测效果相同。

  • 标签: 碳14呼气试验 检测 HP感染 消化道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疾病受检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开展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检测指标、三种检测方式的感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中性粒细胞数水平以及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采取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与单一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感染疾病检出率,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血常规 超敏C蛋白 联合检测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其中250例采用常规治疗手段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及血气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指标优于对照组,PaCO2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及血气功能指标得以明显改善。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肺功能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传染病称为艾滋病(AIDS)。它可迅速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使各种病菌侵袭人体细胞,大部分患者出现恶性肿瘤及多发性感染,累及心、肝、肺、肾等多个器官,其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5%。患者出现心肌炎、心肌病、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等病症。

  • 标签: HIV个感染 艾滋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对儿童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患儿中随机性选择50例细菌感染疾病作为研究组,选取50例非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中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诊断阳性率高于单一全血C-反应蛋白或血常规诊断阳性率(P<0.05)。结论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可提高儿童细菌感染性阳性检出率,为儿童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诊断 儿童细菌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全血CPR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4例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对象。结果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8.57%,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72.58%,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比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较大,可以使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阳性检验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全血CRP 血常规检验 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s-CRP联合WBC、pl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疾病早期诊断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细菌感染疾病50例,将这些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科非感染疾病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血清hs-CRP、WBC、PLT水平、阳性情况。结果感染组新生儿的血清hs-CRP、WB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s-CRP、WBC、PLT阳性率60.0%(37/50)、18.0%(11/50)、56.0%(35/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1/50)、4.0%(2/50)、4.0%(3/50)(P<0.05)。结论hs-CRP联合WBC、plt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hs-CRP WBC plt 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抗感染治疗方案情况。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进行骨科手术的65例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切口部位感染率最高,占比为50.8%,其次为下呼吸道,占比为18.5,皮肤软组织,占比为15.3%,导管相关感染占比最小,为4.6%。术后65例患者检测出病原菌65株,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黄色葡萄球菌,为46.2%,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1.5%,阴沟肠杆菌13.8%,肺炎克雷伯杆菌10.8%,占比最小的是鲍曼不动杆菌7.7%。结论骨科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切口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控制措施,监测各个环节的身体状况,降低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抗感染治疗方案 骨科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行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在我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2月,随机分为两组,实行氟康唑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41例),实行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40例),比对治疗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TNF-α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患者的IL-10的值以及IL-4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行伏立康唑治疗可有效消除炎性因子,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炎性因子水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BC及PCT、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和非细菌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92例感染疾病患儿,依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非细菌感染组45例。所选患儿均行WBC、PCT、hs-CRP检测。对比WBC、PCT、hs-CRP检测水平以及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hs-CRP水平较非细菌感染组患儿高,且细菌感染组患儿WBC、PCT、hs-CRP阳性检出率较非细菌感染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WBC、PCT、hs-CRP可作为检测儿童细菌和非细菌感染感染疾病的诊断依据,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WBC PCT C反应蛋白 细菌感染 非细菌感染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在B超引导下进行肾活检穿刺,对肾脏病理类型、病理和临床表现联系进行系统化研究。结果2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取肾活检成功几率为90.91%,基于B超引导,肾活检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病例有18例,符合率为90%,不符合病例有2例。结论在B超引导下,肾活检穿刺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疾病治疗提供指导,进一步优化肾小球疾病诊治效果。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临床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肺结核感染到发病,潜伏期较长,很难鉴定是院内感染还是社区感染,作为综合医院,如何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是医院防控的重要内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管理至关重要,针对三要素做好防控,既可以保证患者安全,也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本文重点介绍综合性医院对肺结核的院内防控措施与有效手段,医务人员合理指引、安排患者就诊,同时使用专业的防护设备,对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有效消毒工作,多部门协助,做好院内肺结核的交叉感染防控工作。

  • 标签: 综合医院 肺结核 院内感染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对策。方法对每例重症手足口病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15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医院感染病例。结论对重症病例进行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评估,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发血液内科住院患者治疗期间感染的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降低医院血液内科住院部感染发生率提供管理措施。方法回顾调查我院住院部血液内科2017年5月-2018年6月血液内科147例患者病例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导致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患者发生感染的致病细菌、结果147例患者有9名患者在住院期间有过感染感染率为6.12%,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引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血液内科患者发生感染原因与患者住院时间长、年龄大、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意识障碍、化疗和动脉插管有关,血液内科感染致病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各因素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科住院部属于医院住院部感染发生几率最高的科室之一,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和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尽最大可能减低血液科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风险,从而保障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血液内科 医院感染 实践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展开分析,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开展血清MP抗体以及血清酶的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清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MP抗体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普遍为阳性结果,同时患儿的血清AST、ALT、CK-MB水平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中可利用血清检测技术开展小儿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 感染 血清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风险因素的评估在内镜中心感染控制中的作用,针对提出的风险问题采取对策,控制感染问题。方法采取我院内镜中心2018年1-12月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剂以及消化内镜的生物学监测共96份生物学监测报告做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改善后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比改善前生物学监测达标率高,培训后的手卫生比培训前的生物学监测达标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断改善和规范洗消流程、持续改进手卫生的培训能提高内镜中心的环境、物体表面、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剂、内镜等生物学监测数据的达标率。并且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内镜中心医护人员以及保洁员未等未出现职业暴露及感染等情况。

  • 标签: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 手卫生 生物学监测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我院从2014年开始实施强化院内感染护理干预,分别在实施前后各选取20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与实施后组,对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结果实施前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00%,明显较实施后组1.50%的发生率高(P<0.05);实施后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病房管理、健康教育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院内感染护理管理可预防医院感染,也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 外科手术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