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在肝脏病变检查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01至2016-06期间于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存在肝脏病变的60例患者进行CT检查,总结通过CT诊断在肝脏病变检查中的临床特征性表现及其应用价值。结果肝癌患者多为单发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分布,边缘不清晰,有结节。肝血管瘤患者多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低密度均匀分布。动态增强扫描病灶从边缘开始呈斑片状或结节分布,并逐渐向中心延伸。肝脓肿患者多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边缘不清晰,低密度不均匀分布,可见小气泡或液气平面,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环状影像带,且呈不同程度强化。肝囊肿患者均为单发圆形、椭圆形病灶,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分布,无明显钙化灶与对比增强灶。肝包虫患者均为圆形、椭圆形单发病灶,呈病灶,边缘清晰,均匀低密度分布,常伴有明显钙化灶,CT扫描显示肝包虫患者有包虫囊有内囊、外囊分离情况。结论经过CT扫描均能准确定位患者肝脏病变位置,清晰显示病灶形态、病变面积等情况,对于临床肝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指导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脏病变 CT诊断 临床特点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33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均应用超声诊断检查,对超声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良性结节患者与恶性结节患者超声诊断在结节边界、钙化、回声等检测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占位病变应用超声诊断,使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病理诊断符合率增大,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 占位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多种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占位病变的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肿物等多种入路对53例上颌窦良性占位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根据上颌窦发育状况、上颌窦良性占位病变的生长部位及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鼻内镜 上颌窦 良性占位 手术进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在消化内镜切除术治疗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我院治疗的142例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消化内镜切除术治疗。结果观察组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1.85±15.22)ml、手术时间(52.46±15.22)min、住院时间(4.26±0.7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65.44±22.81)ml、手术时间(118.07±25.73)min、住院时间(8.32±2.33)d,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术后的出血发生率(1.41%)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的出血发生率(4.23%),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无患者出现穿孔,对照组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穿孔,观察组十二指肠占位病变患者术后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切除术对十二指肠占位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术后恢复快、创伤、疼痛轻,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消化内镜切除术 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肝囊性占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针对肝囊性占位病变中肝囊肿、肝囊肿型恶性肿瘤、肝脓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共60例患者。结果肝囊肿型恶性肿瘤患者的壁结节、分隔情况相对明显;肝囊肿患者的囊液有回声、多发型、不规则、壁结节、分隔、厚壁均占比较小;而肝脓肿囊液有回声、多发型、不规则、厚壁均较为明显;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于肝囊肿、肝囊肿型恶性肿瘤、肝脓肿患者的超声鉴别较为准确,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二维及多普勒超声 肝囊性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0cm的结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62例患者进行超声探头内镜检查,根据超声提示的病变层次、结构、粘膜下层的完整性等综合指标,确定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方案。结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直径大于1.0cm的病灶80个,肿物直径1.0cm~1.5cm者54个,1.6cm~2.0cm者18个,2.0cm以上者8个。粘膜下层结构完整者71个,粘膜下层累及者9个。适合内镜下治疗的71个病灶,除2人拒绝在治疗外,其余均在内镜下予以EMR、ESD。在判断病灶性质方面,探头超声对息肉的诊断准确率96.3%,对癌的诊断准确率100%(均为晚期);在判断与粘膜下层关系方面,直径在1.5cm以下病灶探头超声的准确性达96.3%,直径在1.6cm~2.0cm组探头超声的准确性为88%,直径超过2cm者,探头超声的准确性只有77.8%。结论探头超声内镜对结直肠隆起病变的性质、起源层次具有很好的分辨,对病变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病灶超过2cm以上者,应该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 标签: 结直肠隆起病变 小探头超声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穿刺对女性盆腔非赘生性囊性占位诊治价值。方法对女性盆腔非赘生性囊性占位患者的介入穿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介入穿刺应用在女性盆腔非赘生性囊性占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创伤。结论介入穿刺在女性盆腔非赘生性占位中的诊治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盆腔非赘生性囊性占位 女性 介入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浥研究组科研人员揭示了胰岛素调控肝脏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专家认为,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作为一种重要的进食信号,胰岛素调节肝脏生物钟的机理,而且也为了解不规律饮食与生物钟紊乱及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脏疾病诊断中实时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9月23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实时超声造影声像资料。结果231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中肝癌、肝血管瘤、局灶性增生、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多囊肝各96例、82例,24例、19例、10例。结论实时描绘病灶内部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的实时超声造影能准确检出肝脏占位病变,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实时超声造影 肝脏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名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肝脏切除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与血红蛋白减少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具有更好的微创性,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肝癌 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诊断肝包虫囊肿切除手术后肝脏的形态变化。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012—2017年的180例肝包虫囊肿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仔细分析并记录肝脏的形态改变,受累肝脏与未受累的肝脏的肝实质超声是否有差异。肝脏形态改变包括受累肝脏的萎缩与未受累肝脏代偿增大程度,受累萎缩肝脏和未受累代偿增大肝脏中的血管和胆管的变化情况。患者是否出现原位复发、局部复发、残腔并发症等。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和代偿增大,同时伴有血管和胆管的狭窄和增粗且其增大程度与肝脏萎缩和代偿增大程度正相关,当肝包虫囊肿的直径超过10cm,所在肝组织会完全消失。肝脏同时出现的萎缩和代偿增大导致左右肝脏体积失衡,从而肝门出现移位。未采用外囊切除或肝切除术可能会出现原位复发和残腔并发症,同时肝包虫囊肿长期挤压血管会引起门静脉瘤,肝门动脉瘤等一系列并发症。受累肝脏与未受累的肝脏的肝实质超声有明显差异。结论B超可以准确的反应出肝包虫囊肿手术后的肝脏的变化形态。

  • 标签: B超 肝包虫囊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讨论分析,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11月到2016年11月在我院确诊是乳腺的非肿块型病变的女性患者,一共有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该100例患者采取穿刺活检病理或者是手术病理确诊,然后再用超声诊断,对比病理的检查结果和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100例非肿块型患者中,40例恶性病变,占比40%,60例非恶性病变,占比60%。经超声诊断得出100例非肿块型患者中,60例恶性病变,占比60%,40例非恶性病变,占比40%,超声诊断和患者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同的共有80例,准确度达到了80%。结论在使用超声对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敏感度很高,但是在临床诊断中,也要结合其他的一些辅助手段,进行鉴别,在有的患者检查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共同应用对患者的病情确诊。那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应用于乳腺非肿块型病变临床诊断中,建议推广。

  • 标签: 乳腺非肿块型 超声诊断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踝关节常见损伤病变诊断中应用MRI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份-2016年11月份期间在我院诊疗的踝关节常见损伤患者98例,主要评价MRI对韧带、软骨、肌腱损伤以及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的病变诊断能力。结果①MRI对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92.3%),对跟腓韧带损伤诊断敏感性也很高(85.7%)。②MRI对距骨软骨损伤的诊断总的敏感性不高(63.0%)。③MRI对肌腱损伤的诊断正确率最高(100%)。④MRI对韧带附着处撕脱骨折的诊断总的敏感性较高(69.2%)。结论在踝关节常见损伤病变患者诊断中应用MRI进行诊断,有着明显优势,可推广。

  • 标签: 踝关节 常见损伤 MRI检查 韧带 肌腱 软骨 撕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泪管挤压排脓法与泪管切开术治疗泪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断泪管炎38例(38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后随访情况。结果经泪管挤压排脓法的患者为25例,其中13例(52%)经1次治疗后痊愈,10例(40%)经至少3次治疗后治愈,2例(8%)治疗多次均复发,改行泪管切开术;行泪管切开术均为合并慢性泪囊炎患者,共13例,手术后全部治愈。结论泪管挤压排脓法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泪小管炎 泪小管切开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盲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盲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盲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盲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盲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盲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盲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食对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60例CHB肝硬化病人,随机分观察组30例运用FibroTouch检测,对照组30例使用FibroScan检测,对比两组餐前、餐后肝硬化值及治疗前后肝功三项。结果两组各个时间段干硬化值无显著差异,组内餐前餐后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肝功三项治疗前和治疗后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CHB肝硬化病人进食对FibroTouch检测结果不存在影响,临床上可广泛运用该检测仪。

  • 标签: Fibro Touch检测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巴西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药水。这种眼药水的优势在于与手术疗法相比,风险小很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8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CTA诊断组)和对照组(DSA诊断组)各40例,回顾性将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依据临床各类数据分析CT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价值和临床特点结果CT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90%;DSA在诊断脑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50%,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Kappa值的一致性较好。结论CTA作为无创检查,费用低、准确性高,适合广泛应用,可作为脑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查依据,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动脉狭窄 CTA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