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乳酸杆菌片联合序贯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确诊且未接受根除治疗的82例Hp感染患儿,对照组40例接受序贯疗法,治疗组42例在序贯疗法基础上口服复方乳酸杆菌片,比较治疗后Hp根除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0.5%,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14.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乳酸杆菌片联合序贯疗法治疗儿童Hp能提高根除率,显著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复方乳酸杆菌片 儿童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将122例银屑病患者血样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抗体阳性判断和分型,同时根据年龄性别选取同时期健康人群60例作为参考.结果122例中男性80例,占65.57%,女性42例占34.43%。其中,寻常型91例,关节型3例,红皮病型10例,脓疱型18例。寻常型36例HP抗体阳性,阳性率39.56%,关节型1例,HP抗体阳性率33.33%,红皮病型2例HP抗体阳性率为20%,脓疱型4例,HP抗体阳性率为22.22%,银屑病患者HP抗体阳性率为35.25%。健康体检对象60例,HP抗体阳性13例,阳性率为21.67%。银屑病患者与健康者HP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中患者男性比率高于女性,而不同类型银屑病患者HP抗体阳性率不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最高,这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关,可收集更多的其他型别银屑病资料以明确其相关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银屑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开展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检测社区口腔Hp感染的价值,以为HP感染的临床筛查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行HpS检测以及胃镜下胃粘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120例患者中检出HpS的阳性率为65.83%,胃镜RUT检测阳性率为63.33%,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HpS诊断和RUT诊断二种试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为0.654,提示高度一致,HpS诊断HP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诊断价值中等。结论在社区口腔Hp感染中,采用HpS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及快速等优势,因此可作为社区口腔唾液检测中筛查Hp感染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社区口腔唾液检测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抗幽门螺杆菌个体化治疗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并愿意接受研究的HP感染者3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40例(根据HP感染量,采用动态四联疗法治疗)和对照组120例(采用固定四联疗法,严格执行国际HP感染共识一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两周),对两组HP根除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根治率(95.8%)高于对照组(76.7%)(P<0.05)。研究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5.8%)(P<0.05)。结论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量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周期,其根治率增高,且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四联疗法 根治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以期为其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7年住院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分离出的12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人群是年龄≥65岁者(59.38%),12~17岁青年群体感染率最低(7.03%);主要发生在第四季度(39.84%),第三季度最低(8.59%)。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44.53%),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敏感率均>92%,对于其他接受测试抗菌药物敏感率同样有较高敏感性(>73%)。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爆发于冬春季节,老年和儿童尤其做好预防,其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类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具有较高敏感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强耐药率。临床应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 标签: 流感嗜血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共108例,均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每组各54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再感染率。结果观察组用药14d、治疗1个月和6个月,阳性率分别为5.56%、5.56%、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37%、24.07%、31.4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的20.37%(P<0.05)。结论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可确保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且降低再感染率。

  • 标签: 四联疗法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布氏杆菌感染临床的特征表现及其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例脊柱布氏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症状、临床特点、治疗时间及对药物使用反应,采取不同的药物联合抗炎治疗。用药时间为6~11周,平均(7.68±1.35)周。结果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5~66岁,平均(46.36±2.26)岁。脊柱布氏杆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6例为胸背部疼痛、9例多汗、6例为发热、4例为肌肉痛、5例为乏力、6例为神经损伤症状以及2例为睾丸疼痛。患者的发病部位主要包括,2例为胸椎发病、1例为颈椎发病、1例为骶髂关节发病以及12例为腰椎部位发病。经2.5~75个月的随访,治愈13例,基本治愈3例,但临床腰背部僵硬未完全消失。经几个月的理疗和功能锻炼后,得到缓解。结论脊柱布氏杆菌感染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表现,治疗主要为保守药物治疗方式,抗炎药物首选盐酸多西环素与利福平联合治疗。

  • 标签: 脊柱布氏杆菌感染 临床的特征表现 治疗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检测346例经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株利福平耐药基因,分析本地区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特征。结果346例结核分枝杆菌中利福平耐药基因发生突变的例数为58例(16.7%)。利福平rpoB基因耐药位点分布如下531位点为58.6%,526位点为31.1%,511位点为6.9%,516位点为3.4%。结论本地区MTB对利福平耐药rpoB基因耐药位点以531位点最多,526位点次之。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基因突变 利福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抽选我院70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抽选肺结核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指南与肺结核诊断指南对疾病进行诊断,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两组患者的钙化灶、干酪坏死灶、肺门淋巴结肿大、弥漫粟粒状结节影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PPD试验阴性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在阳性、弱阳性、强阳性、耐HR、药敏试验耐相比较,差异大(P<0.05)。结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与肺结核临床特征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差别,针对出现咯血、咳嗽的患者,而且PPD试验为弱阳性,病灶有空洞情况而且空洞小或者有纤维增殖灶情况,抗结核能力低下,存在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应考虑是否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及时做好药物敏感试验与菌种鉴定,从而降低误诊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肺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我科将2018年9月7日收治的1例紫色色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 标签: 紫色色杆菌 染性脓毒血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和环境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在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一年中,定期对三个监护室病人外围环境采样并分离出此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3个监护室病人外围环境剔除重复菌株共采集标本3939份,共分离出此菌115株,其中呼吸科监护室分离率(5.4%)高于外科监护室(2.4%)和神外监护室(2.6%)(P<0.001)。多黏菌素抗生素敏感率(67%)相对较高,其余普遍较低。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药物敏感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特性以及菌株的分布情况,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2月于医院临床共分离出147株CRE,我院鉴定仪器采用珠海迪尔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结果一年间临床分离出来的147株CRE中,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75株,占51.02%)、大肠埃希菌(36株,占24.49%)、产酸克雷伯菌(24株,占16.33%)和聚团肠杆菌(12株,占7.64%),标本分布包括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科、消化内科,其中60.5%的标本分布于重症监护室、呼吸与危重症科;CRE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肺泡灌洗液、胆汁和穿刺液,分别占62.58%、19.73%、7.48%、6.12%和2.04%。结论我院的普通病房首次检查出CRE,这是继重症监护病房之外的一个特殊发现,故临床医师在选用抗菌药物一定要严格依据药敏结果,同时采取有力防护措施,预防耐药菌的大肆传播。

  • 标签: 碳青霉烯 肠杆菌科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2016年9月—2018年9月Hp感染性胃病患者84例,经单盲法分为对照组(三联疗法)与观察组(中药汤剂)各42例,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34%)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显著(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西药治疗。

  • 标签: Hp感染性胃病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用药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管功能紊乱性疾病的相关性,以便更有效的将血清HP-CagA抗体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方法采用间接ELSA技术检测了55例住院病人,结果在冠心病伴原发性头痛,四体远端不适的患者中HP-CagA抗体检测阳性较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HP感染等血管功能障碍。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毒素相关基因 冠心病 原发性头痛 原发性雷诺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单位进行检查的患者共计474例,所有患者均为肺结核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对患者进行检查,记录结果。结果利福平、异烟肼以及链霉素三种耐药基因突变率随其耐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在临床中能够有效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变化,指导临床进行正确的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检测 耐药肺结核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采用四联疗法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道溃疡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主要以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而观察组则以四联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8%,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联疗法对于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同时也可有助于患者溃疡症状的消失,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消化道溃疡 四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嗜酸乳杆菌治疗炎症性肠病菌群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炎症性肠病菌群失调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嗜酸乳杆菌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谷氨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WBC(白细胞)、IBIL(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菌群失调患者应用嗜酸乳杆菌及复方谷氨酰胺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炎症性肠病菌群失调 复方谷氨酰胺 嗜酸乳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对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依照不同的治疗药物将其分为对照组(n=47)与实验组(n=47),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施以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8(IL-8)情况。结果实验组的EGF与PGE2明显较高,IL-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胃黏膜屏障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益气化湿方 西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胃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岐杆菌三联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儿科诊治的156例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单纯采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观察组78例,采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采用双岐杆菌三联活菌+蒙脱石散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腹泻 双岐杆菌三联活菌 蒙脱石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解脲棒状杆菌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形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磷酸铵镁结晶阳性患者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对于细菌构成进行分析,在新鲜不存在细菌和不具有其他有形成分尿液中放置解脲棒状杆菌施行培养,利用显微镜对于尿液中磷酸铵镁结晶现象加以观察。结果一共45例尿液样本中检测出磷酸铵镁结晶,其中25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10例培养出两种病原菌,解脲棒状杆菌7株,肠球菌9株,白念珠菌2株,存在肺炎克雷伯菌4株,存在铜绿假单胞菌2株,存在奇异变形杆菌5株以及大肠埃希菌4株;在不具有磷酸铵镁结晶解脲棒状杆菌培养液中显示磷酸铵镁结晶初形,主要为没有成形的羽毛状结晶,同时可见洋信封状、立方体以及方柱状结晶。结论特定人群泌尿系统感染和感染性结石患者中,解脲棒状杆菌属于其主要病原菌。

  • 标签: 尿液 磷酸铵镁结晶 解脲棒状杆菌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