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 标签: 感染 控制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并镇痛的镇静方式和单纯镇静方式对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3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6例患者给以咪达唑仑进行单纯镇静,B组17例患者给以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合并进行镇痛镇静。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NRS疼痛评分法相关指标对患者进行观察打分,分析两组镇静和镇痛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在效果满意程度上,镇痛水平中无痛的患者例数和镇静Ⅲ级患者例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镇痛基础上,同等镇静措施可以达到更好的镇静水平。

  • 标签: 镇静 镇痛 ICU
  • 简介:摘要ICU护理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整个病室工作的有条不紊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已经应用的一些方法,希望对提高ICU的监护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ICU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对其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各种严重疾病所致呼吸衰竭,常需要在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加上危重症患者习惯性运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及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机率明显增加,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高,经济负担明显加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脱机拔管,增强免疫力是减少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ICU 肺部真菌感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以基础护理为主的全面护理。结果经过积极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正确而有效的护理工作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增加患者康复的几率。

  • 标签: 气管切开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组培训低年资护士,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9月我院ICU护士进行分组培训,通过理论、操作考试、医院核心制度评分、护士满意度、护士长满意度进行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分组培训护士满意度提高,操作和理论考试的完成率提高,但是因各组组长培训力度存在差异,在随机抽考中各组组员掌握程度有差异。

  • 标签: 分组培训 抽考 组长 组员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进入ICU出现心理上的不适,术前让患者熟悉ICU内环境等措施;术后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重视护患交流,加强语言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沟通技巧。通过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沟通,热情周到的服务,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和孤独感,顺利度过了疾病的关键时期,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ICU 心理 沟通
  • 简介:摘要综述噪音概念及ICU噪音来源,ICU噪音对患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及管理对策,已提高医护人员对噪音的认识,加强ICU管理,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ICU 噪音污染 护理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当今的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试着从自身的工作出发,结合在ICU病患护理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探讨ICU病患心理护理的方法。

  • 标签: ICU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ICU护士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急诊ICU病房工作的53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针对其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回顾分析了急诊ICU护理培训的实施效果。结果经过系统深入的护理培训教育,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实现了明显的改善,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实现了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提高。结论针对急诊ICU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护理人员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为患者的急诊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

  • 标签: 急诊ICU 护理人员 重症护理
  • 简介:摘要建立人工气道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并对呼吸道进行保护,防止误吸,引流气道分泌物。尤其自主呼吸微弱或呼吸停止患者可通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 标签: ICU 人工气道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ICU发生医院感染及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对2014年1月~12月入住ICU>48h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440例,发生医院感染34例、38例次,感染率7.73%、例次感染率8.64%,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12.44‰,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率1.52‰,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0。感染患者中,标本送检46份,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1株),居前4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6株)、鲍氏不动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应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进一步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目标性监测 分析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压疮及已发生压疮的治疗护理。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研究及总结压疮发生的具体原因及压疮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和以发生压疮的治疗护理,从而不断改进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的治愈率。结果提高预防压疮意识及压疮的护理水平,把压疮发生的风险降至最小。结论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从各方面做好预防措施,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及压疮的治愈率。

  • 标签: ICU患者 压疮 防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阴市人民医院ICU病区与非ICU病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性的差异,为合理选择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我院2012年1月-12日鲍曼不动杆菌ICU病区与非ICU病区的分离率与耐药率。结果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最高,为42.77%,其次是呼吸科,为11.09%;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除对多粘菌素B和阿米卡星敏感外。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特别是ICU病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检测,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治疗时要根据细菌药敏报告结果及时调整用药,以便有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同时更要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泛耐药菌株的暴发流行。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AB) 感染特征 耐药性 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