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消化内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通过奥美拉唑联合硫糖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均<0.05),没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治疗效果较佳,复发率较低且安全性非常高,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 急性出血性胃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糖联合黄连素在慢性顽固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9月诊治的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150例进行分析,依照治疗方法的差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75例,研究组选择硫糖联合黄连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的进行硫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3%,研究组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结论硫糖联合黄连素在慢性顽固性胃炎中发挥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恢复的好,安全性高,临床治疗意义积极。

  • 标签: 硫糖铝 黄连素 慢性顽固性胃炎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硫糖对急性出血性胃炎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急性出血性胃炎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取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取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6%,各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取得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奥美拉唑 硫糖铝 急性出血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潘立酮及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组,分别采用多潘立酮和碳酸镁以及两者联合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潘立酮和碳酸镁联合进行治疗,效果好于药物的单纯使用,且该方法治疗的有效率高,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和使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镁对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方法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1.0g碳酸镁进行bid的治疗,持续进行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则给予40mg奥美拉唑进行bid治疗,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碳酸镁和奥美拉唑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均可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的积分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碳酸镁及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铝碳酸镁 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中生年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变化,了解初中生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程度。方法选取2013~2015年届初中生年乙肝表面抗体连续年跟踪检测。结果2009年本市对8~15岁儿童免费补种乙肝疫苗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维持在54.9%,部分学生抗体随年龄增长而消失,部分学生随年龄增长而出现阳性。

  • 标签: 初中生 乙肝表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中生考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表现进行探讨,对其排解方法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某校高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高学生249名,学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结论对于高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应该及时引起重视,根据不同的诱因针对性地排解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 标签: 高三学生 心理障碍 排解方法
  • 简介:摘要部《名医类案》跨度数千年,选录痹证病案近300例,涉及近百位医家,从一个较大的范畴内表现了古代治疗痹症中,传统理论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这为我们研究各医家治疗痹证病提供了宝贵的文字资料。从医案去研究痹证病的治法,探讨理论的发展对临床的指导,不失为研究痹证病治则治法、处方用药规律的一个捷径。

  • 标签: 《三部名医类案》 痹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叉神经痛患者30例临床药物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叉神经痛患者,经治疗有效8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特发性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抗癫痫药,临床已经证实了抗癫痫药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卡马西平常作为治疗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学知识在高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程度和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的认知途径、范围、深度及对心理学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高学生对心理学的认知不容乐观,认知途径广泛,渠道相对集中,渠道的非科学性,导致一知半解、误区丛生。讨论高学生对心理学具有很高的学习需要,心理学的普及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认知渠道仍需拓展。

  • 标签: 高三学生 心理学 认知 现状
  • 简介:摘要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是一种胃黏膜的自限性炎症,病变呈可逆性,病程短,但一般组织学上恢复正常则需较长时间。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上腹痛、恶心、呕吐最为多见,也可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或无症状1。西医多以药物止呕等对症处理为主,疗效欠佳。中医药治疗呕吐有其独特疗效,且方法多样,本文介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呕吐一例,并总结治疗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按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非阴型乳腺癌)与观察组(阴型乳腺癌),每组各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等,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统计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与肿瘤分期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病理类型为髓样癌、组织学分级为Ⅲ级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5年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20.0%,高于对照组(10.0%),无肿瘤生存率达80.0%,低于对照组(9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阴乳腺癌的的病理类型与组织学分级均与非阴乳腺啊有较大差异,更容易发生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预后效果不佳,需加强检测分子标记物与传导通路,尽早治疗,使生存率提高。

  • 标签: 三阴型乳腺癌 病理特征 无肿瘤生存率 组织学分级
  • 简介:摘要介绍我院与其他医院病案工作流程,对比两者差异,从中总结出我院病案工作流程现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流程的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病案工作流程 对比 现有优势 存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异时性重癌患者原发(右肺)低分化鳞癌在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方法化疗前中后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心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患者依从性良好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异时性三重癌 化疗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维重建成像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对200例我院收治的胸部外伤病人,用16层螺旋CT螺旋扫描后,运用多种后处理,如MPR、VR等技术进行维重建成像及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论16层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较X线平片提供更多准确的影像信息,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胸部并发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三维重建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确保冷藏药物的质量与安全,运用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对临床科室医用冰箱实施规范管理。方法建立一套系统完整,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制度医院冰箱管理制度,医用冰箱故障及停电应急预案。结果运用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提高科室医务人员对医院冰箱管理的认识,确保冷藏药物的质量与安全。结论根据甲标准制定完善的冰箱管理制度,利于冰箱温度控制,杜绝药品效价降低,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是目前较好的医用冰箱管理方法。

  • 标签: 评审标准 医用冰箱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硚口区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关妇幼卫生计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硚口区2010~2014年网监测的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硚口区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结果硚口区网监测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20/10万左右,新生儿出生缺陷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硚口区网监测指标总体呈向好转趋势,需落实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措施,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早期筛查、诊断,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 标签: 三网监测 5岁以下儿童 孕产妇 新生儿出生缺陷 死亡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级甲等医院的义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方法以分层抽样法选取600例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其中医生200例,护士400例,以医生为医生组,以护士为护士组,对比两组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结果医生组对个人死亡态度、对患者死亡态度、对临终关怀态度及了解临终关怀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护士组(P<0.05),而两组需学习临终关怀学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医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护士,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护士临终关怀的教育。

  • 标签: 三级甲等医院 医生 护士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