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两者兼有引起。从中医角度而言,糖尿病又称消渴病,其病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多本虚标实,本虚证常见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标实证有热、郁、痰、淤之分;本虚与标实两者互为因果。治疗应集中在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防治微血管病变三个难点方面。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5月300篇中医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章以及文献,摘录其中的重要方剂共300首,用EXCEL2000软件将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其中,并且建立数据库,在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药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300首的方剂中,使用的290味药物的频次共计2800次,其中主要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黄芪、茯苓、山药、丹参、山茱萸、白术、泽泻、当归、大黄、制附子、川芎。将他们按照中药学分进行统计,主要是以补虚为主,清热药物、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药等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结论采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在益气养阴、补脾益肾的基础上,更好的采用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来进行配合治疗,标本兼治,双管齐下,才能使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 标签: 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多项研究均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著名的“大庆研究”通过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20年的长期跟踪随访,发现92.8%的未进行干预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最终进展为2型糖尿病。随着近年来单味中药及有效组分、中药复方等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证据,提示中医在2型糖尿病期、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的组织下,部分糖尿病领域中医专家从现有的文献中甄选出相对较为可靠的证据,形成糖尿病前期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推荐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可采用中医联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针灸、穴位贴敷、耳穴等多种手段进行干预。

  • 标签: 中医药 糖尿病前期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在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中医文化坡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两者具有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的特点。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医文化的特性与功能,分析了中医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医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对策培养中医人才队伍、加强中医道德培养建设、健全中医院评价管理体系和重塑中医文化自信。

  • 标签: 中医药文化 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道德培养建设 文化自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施治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神经性耳鸣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辩证施治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丹参注射液滴入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和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辩证实施联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中医药辩证实施 针灸治疗 神经性耳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属于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注重人体疾病的整体观,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 标签: 中医药 高血压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中医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资料,对中医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医药 病因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疼痛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单纯创伤性单处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镇痛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因人因证加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中药涂擦、耳穴压豆、中药热熨五项中的三项中医特色护理,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在骨科无痛病房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强度。在临床骨伤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 标签: 疼痛干预 无痛病房 中医特色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中药热奄包治疗术后低体温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行中药热奄包治疗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间的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对于中药热奄包治疗术后低体温的发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药热奄包治疗 低体温 中医特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服务对痹症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痹症患者,利用随机数表分为辨证组与参照组。所有入选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护理,辨证组另接受中医辨证施护服务。对比干预前后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辨证组积分均远远低于参照组(P<0.05);辨证组总满意率远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痹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服务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还可显著改善满意度。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护 痹症 中医证候积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的中医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及现状,寻求失眠症中医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确诊为失眠的患者的治疗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对66例失眠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因证型对症施治,有效40例(60.6%),效果一般21例(31.82%),无效5例(7.58%),治疗有效率达到92.4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症,根据患者不同的症型通过辨证论治和配伍使用进行对症下药,以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从根本上对机体进行调节达到痊愈的目的,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起到更为明显且迅速的改善作用,不引起药物依赖及医源性疾患,明显减少抑郁情况的产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中医不寐 中医辨证论治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健康保障。而在针对医药卫生相关事业内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行政合同的良好运用,可以使相关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行政活动当中,从而使行政主体的责任内容更加清晰简洁。本文将针对行政合同在医药卫生相关事业管理当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分析介绍,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参考价值。

  • 标签: 行政合同 医药卫生 管理 实际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哮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4例哮喘患者,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两组,每组各62例患者。其中,西医组患者选择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中医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为西医组与中医组的治疗效果对比可知,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西医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治疗哮喘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因此中医治疗哮喘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 西医 哮喘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方法效果。方法选取50例癫痫患者临床针灸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50例癫痫患者近期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对癫痫患者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针灸处方。同时还要重视审因施治,可以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 标签: 癫痫 中医针灸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科护理风险的因素并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中医科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中医科护理风险的因素有三一是护理人员的因素,二是患者本身的因素,三是社会环境因素。结论只有针对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逐项的科学管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使得护理风险得以降低,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护理风险带来的护患纠纷。

  • 标签: 中医科 护理风险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脑梗塞患者总结治疗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给予抗血小板凝集、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中医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西医组75.6%,且中医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效果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中医 辨证论治 常规治疗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经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闭经患者46例,对其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经过我院积极的中医治疗,46例闭经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其中45例患者月经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者月经恢复正常,但月经周期有所延长。结论中医治疗是治疗闭经的有效手段,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患者预后较好,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闭经 中医辨证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