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术后深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下肢患者,所有下肢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5日—2016年2月10日),均实施手术治疗,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下肢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下肢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下肢患者的深静脉形成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观察组下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0.21±1.01)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P<0.05)。结论通过对下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取得显著效果,能降低深静脉形成发生率,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术后深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4例采取手术治疗下肢患者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下肢症状(疼痛、肿胀、皮肤温度)评分、住院时间、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少于甲组,但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患者术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下肢症状,预防患者下肢静脉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针对性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创伤骨科下肢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形成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70例创伤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护理常规方法,综合性护理组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遵医进行锻炼的依从性、抗凝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深静脉形成概率。结果综合性护理组满意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遵医进行锻炼的依从性、抗凝治疗依从性、深静脉形成概率方面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创伤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下肢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下肢手术患者12h、1d和2d的镇静评分值,以及CPOT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28天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6h、12h、1d和2d的镇静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POT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布托啡诺对下肢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芬太尼。

  • 标签: 芬太尼 布托啡诺 静脉镇痛 下肢骨折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效果的提升。方法择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护理组及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则是实施护理干预,以深静脉形成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指标,比对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结果术后常规组3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情况,其中2例诊断为轻度,1例为重度,常规组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率为6.97%,护理满意度为90.69%;而护理组中仅出现1例轻度深静脉下肢血栓,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率为2.32%,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患者下肢皮肤颜色以及温度都处于正常范围,且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结论骨科患者术后实施周到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针对各种并发症及风险实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深静脉发生率,以周到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同时,加强了临床护理的效果,最终实现了骨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系统总结1例腰背肌筋膜炎伴下肢静脉护理过程和经验。患者经过系统合理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下肢静脉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顺利出院。

  • 标签: 肌筋膜炎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个案报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骨科术后下肢静脉形成预防作用,提出优化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对策。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8月内在我院骨科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成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每组n=34,常规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组在基础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栓的形成几率以及护理满意度,VAS评分,研究优质护理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常规护理组术后下肢静脉几率23.52%明显显著高于优质护理组8.82%,且优质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94.11%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8.23%,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质护理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以及治疗后术后深静脉形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实效性,缓解患者疼痛,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和治疗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疗骨科创伤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没有实施预防措施,观察组采用下肢静脉预防处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比率分别为18%、36%,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的临床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显著比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其发生下肢静脉的风险,对于已经形成下肢静脉的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手术或者导管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手术中,明确通过行为护理方法,对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为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静脉,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静脉,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宫颈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行为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下肢应用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96例下肢应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认可以开展实验后应用通过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中录入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少,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综合护理应用于下肢患者的围护理中效果良好,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折 下肢骨折 手术室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取我院PICC置管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导管留置时间、血栓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时间)、静脉形成率与干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血栓形成率低,护理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避免形成静脉,缩短治疗总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我院60例下肢静脉曲张病患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一组用常规护理,二组用护理干预,比较方案实施效果。结果二组的疼痛分值低于一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高于一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用于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病患疼痛,提高了生活品质,值得采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激光 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料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间给予优质的临床护理,疗效良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的发生。

  • 标签: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手术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PICC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静脉是PICC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了解PICC引发的静脉栓塞病因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同时,PICC置入前后的护理可有效避免静脉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PICC 肿瘤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深静脉在脊髓损伤中的发病率很高,易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而备受重视。在大量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使用弹力袜来预防深静脉,强调弹力袜的早期使用和持续使用的重要性,分别从弹力袜的应用效果、作用、弹力袜选择和类型、穿戴方法、使用的时间和观察要点以及使用弹力袜预防血栓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弹力袜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门静脉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PVT发生情况将本组患者分为PVT组26例和NPVT组74例。以患者发生PVT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患者发生PVT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后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cmH2O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PVT发生率较高,D-二聚体指标值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15cm/s、门静脉系统直径>1.2cm、门静脉压力>35cmH2O为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门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四肢骨患者86例,根据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效果,并观察两组内固定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肢体肿胀消除有效率为97.67%(4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9%(35/43)(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0%(4/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9/4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患者肢体肿胀具有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可以促进肢体肿胀消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下肢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或辅助小切口复位钢丝环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下肢多段骨折26例。结果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26例均骨性愈合,其中1例胫骨延迟愈合,术后9月改为动力型固定后8个月愈合,2例股骨骨折不愈合,术后10个月时自体骨移植后获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畸形愈合、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闭合或辅助小切口复位钢丝环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成人下肢多段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髓内钉 股骨 胫骨 多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创伤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评分,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创伤骨折 疼痛评分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