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 标签: 地震应急防护 防护原则
  • 简介:戴昭铭指出:“要理解和解释语言就必须深入到人的精神活动中去”。自然语言的语音、语用反映出该语言使用者的人格特征,并且,在使用自然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也会对使用者的人格特征产生影响。有学者总结了语言影响人格的3类解释理论:语言关联性假设、文化适应l生假设和文化框架转换效应。说明了语言对人格结构、认知方式的影响。

  • 标签: 东北 自然语言 方言 人格特征 文化适应 精神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近13年间收治的73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对其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最近几年就诊于我院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明显增多。男女患者比例为1.611,平均发病年龄48.2岁。具有明确相关病史者20例(27%)。首发症状以双下肢麻木最为常见(46%)。52例患者行血清维生素B12检测,低于正常值者34例(65%),16例患者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升高者12例(75%)。影像学检查41例(56%)提示脊髓侧索或后索长T1长T2信号7例(10%)提示头部异常信号影。结论确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MRI
  • 简介:摘要重大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也给人们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心理创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干预,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恐慌,回归正常状态,今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如果处理不好,心理问题可能一直伴随他们终生,甚至导致精神疾病,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心理救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灾后救援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而我国、我省、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的灾后心理救援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将整个救援工作规范化,实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规范的救援模式,形成救援的长效机制,使救援实施得到科学、长期、稳定的保障,对于今后在灾后开展及时、有效、持续的心理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然灾害后 心理救援模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教师的自我管理状况,分析影响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0所教学医院的535名临床护理教师,采用自我管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理教师的自我管理总分为166.08±25.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龄、学历、职称、职务、医院等级(P<0.01)。结论临床护理教师自我管理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及教学环境,以提高临床护理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师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以及相关干预措施。方法分析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在地震后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的不良心理反应和由于心理产生的生理反应进行探讨,并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地震对各个年龄层次儿童的心理影响不尽相同,理性分析儿童的心理情况,并用更加温和无害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心理安慰、心理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儿童的心理状态,保证其心理健康。结论地震容易对儿童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很可能导致严重终生心理阴影,通过研究地震对儿童的心理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能够尽可能的消除心理问题、缓解其心理伤害,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 标签: 地震 儿童心理影响 干预措施
  • 简介: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情绪工作特点和现状,分析不同性别、教龄、城乡环境等教师的情绪工作的特点及差异,为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培训等方面开拓新的视野。

  • 标签: 情绪工作 主动深度行为 被动深度行为 表面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地震灾害中被困人员采用获救后的抽样,采取问卷调查和心理访谈方法,对地震灾害中的被困人员心理进行分析,总结出被困人员在地震灾害中的心理规律,找出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此救援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可以实现提高地震灾害中抢救被困人员效率的目的。

  • 标签: 地震灾害 被困人员 心理分析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川东北地区高校护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为医学院校有效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川东北地区的高校护生进行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仅有27.25%的护生了解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18.75%的护生愿意从事临终关怀护理工作,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主要是有无直面亲人死亡经历,其次是收入、职业成就感低等。结论医学院校应开展多样化的临终关怀教育,加强护生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程度,以便培养出合格的临终护理人才。

  • 标签: 临终关怀 高校护生 认知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心理救援服务。方法选取灾后255名受灾群众为研究样本,收回有效问卷255份。使用自编的个人基本信息表及基本心理状况访谈表了解基本信息。使用PCL问卷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了解心理状况。结果参与问卷调查者均未筛查出PTSD,94.9%的受灾群众在灾后普遍采用了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多样化以及长期持续的灾后心理援助对于改善受灾群众心理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地震灾区 心理状况 PCL问卷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简介:了解地震灾区高三学生的焦虑程度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突发事件下对高中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等对宁强震区的在校高三学生进行调查。①震区高三学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②学生的焦虑水平与其人格、特质应对方式以及个人状况中的一些因素具有相关性(P〈0.01);③16PF中的忧虑性、特质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因素以及个人状况中的生活状况是影响学生焦虑程度的3个主效应因素(P〈0.01)。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发生后,消除高中学生的焦虑状况应主要从消除其忧虑性、消极应对方式以及改善其生活状况着手。

  • 标签: 焦虑 人格 生活质量 自然灾害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调查研究三年后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心理状况,对地震灾区初中生的中后期心理辅导,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数据。

  • 标签: